APP下载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8-12-05韩世琴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绞痛

韩世琴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冠心病又可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发病主要原因由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情况并最终引起心脏病。在对于冠心病治疗中介入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同时在治疗中通常还会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2],从而达到预防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效果。本文为深入探究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效果,选取我院收治100例接受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5.2±3.5)岁,平均病程(9.2±1.1)年,共有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稳定性心绞痛,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3±3.6)岁,平均病程(9.7±1.3)年,共有17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稳定性心绞痛,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0.4 mL,每12 h注射一次,一般用药7 d;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持续用药至术后6个月。

1.3 评价标准

术后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知,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n(%)]

3 讨 论

心律失常、心衰及心绞痛等都是冠心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这些症状对于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都产生较为严重威胁。介入治疗是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有效治疗方式,但其术后有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缺点。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通常还会搭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3],从而起到预防效果。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药物,其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一种,该种药物能够有效结合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从而使得纤维蛋白原无法结合糖蛋白GPIIb/IIIa[4],最终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效果。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得知,在术前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后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