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约车安全监管问题探究

2018-12-05杨纪恩刘琪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约车网约驾驶员

杨纪恩,刘琪玮

(湖南警察学院 治安系,长沙 410138)

网络约车是指以手机APP为服务平台,为出行乘客和驾驶员提供信息交流与服务连接的新型交通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共享经济”的兴起,网络约车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推崇。网络约车采用定位软件在网络上自主约车,打破了传统出租车的运营格局,顾客选择车辆自由,等待时间短,支付便捷,在方便人们出行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约专车用户规模达到2.36亿,同比增长率为30.6%。但在网络约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非法营运、侵犯乘客利益、逃避监管、引发交通事故等问题日益显现,严重扰乱了网络约车市场管理秩序,危及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网络约车安全监督,对促进网络约车市场健康发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约车存在的安全问题

1.非法营运屡禁不止。网络约车作为新兴的交通模式,在我国出现之初没有准入门槛限制,从事旅客运输的“黑车”、私家车一拥而入,发展异常迅速。由于缺乏法律规制,市场无序竞争,乱象丛生,倒逼管理部门出台管理办法。2016年7月,交通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约车监管有了法律依据。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要求网约车平台、车辆和驾驶员,均需要取得许可证,驾驶员必须具有本市户籍,并且北上广均限制车辆的注册登记地为本地。这些规定严格限制了网络约车的准入门槛。然而,一些经营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对不具备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也进行认证,并违规派单,有意引导或直接纵容了非法营运行为。“2018年5月,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市运管处公布了接入美团打车平台后的数据信息,在17.38万条车辆数据和17.29万条驾驶员信息中,非沪籍车辆信息1.9万余条,约占平台注册车辆的11%;非沪籍驾驶员信息10.2万条,约占平台注册驾驶员的59%。”[1]

2.带来交通安全问题。网络约车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在放松资格审查的同时,通过大肆宣传高额收益吸引从业者,导致众多外地驾驶员和实习阶段的驾驶员进入网络约车行业,由此带来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一是刚入行的驾驶员驾驶技术差,导致交通事故多。据公安交警部门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统计,网约车事故率明显高于私家车,59%的网约车在交通事故中负有主要责任。二是很多城市限制异地牌照经营网约车,导致假牌套牌车辆增多,出租驾驶员、车牌号等信息与平台上显示都不符的私倒订单问题突出。三是刚入行的驾驶员不熟悉道路状况,并且边开车边抢单,加速了城市交通拥堵,交通违法行为也随之增加。

3.侵犯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中国消费者报社发布的《2016年专车消费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5.05%的受访者表示在乘坐专车时“担心安全问题”。事实证明,乘客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网络约车驾驶员侵犯乘客的案件时经常发生。一是侵害乘客人身安全的治安案件高发,驾驶员因拒载、乱收费与乘客发生争议,或者乘客对其差评,便辱骂、威胁、恐吓甚至殴打乘客,侵犯乘客的人身权利。二是骚扰乘客现象严重。据调查,有12.87%的受访者在乘坐专车时或之后,遭遇过专车驾驶员语言、电话或短信骚扰。三是抢劫、强奸、杀人等严重刑事暴力案件时有发生。2016年5月2日晚,受害人钟某在深圳市南山高新区搭乘一辆假冒车牌的网约车到宝安沙井,网约车驾驶员抢劫财物后将其杀害。

4.逃避监管现象突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应当记录驾驶员、约车人在服务平台发布信息,对数据进行备份。但企业网约车平台监管不严,投诉机制虚设,乘客往往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来表达相关诉求。对于乘客的投诉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反馈时限;对人车不符的投诉,也只做表面文章,并未落到实处。营运平台未按承诺接入政府部门监管系统,已经接入的,并未按要求向公安和交通部门提供车辆营运的GPS轨迹及相关系统数据等重要信息。这些逃避监管行为,为网络约车违法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加大了管理部门的监管难度。

二、强化网络约车安全监管措施

1.规范网络约车市场发展。中国网络约车市场潜力巨大,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研究报告,到2020年网约车市场规模约5 000亿元,潜在市场1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各路资本进入该领域。但是,网络约车市场不是自由市场,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阻止无序竞争,防止市场失灵。一是适当放宽网络约车的准入门槛。现在很多城市,对网约车平台、车辆和驾驶员的准入门槛限制过高,很多驾驶员和车辆无法进入这个市场,网络约车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将不具备条件的驾驶员和车辆接入平台,带来安全隐患。所以,适当放宽准入标准,反而能够起到规范市场发展作用。二是全面规范市场行为。在制止网络约车企业恶性竞争的同时,逐步放宽对网络约车的数量管制,使其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2]。2018年4月,在南京和上海,滴滴和美团以过度补贴吸引非法营运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交通运输部接续下发文件强调运输市场要公平竞争,4月12—13日,滴滴、美团先后宣布停止发放补贴,严格审查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确保不低于成本价运行,逐渐规范了市场行业。三是全力拓展网络约车的功能。当前,网络约车具有了个性服务、及时高效的载客服务功能,还应拓展到包裹寄递、货物配送等服务范围,并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激活闲置资源,提高流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服务城市建设和发展。

2.管理部门严格依法监督。网络约车创新了交通服务模式,为乘客带来了便利,为驾驶员提供就业条件,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但要保障乘客的安全,维护驾驶员的长远利益,就离不开执法部门的严格监管。首先,构建网络约车安全监管平台,政府将驾驶员身体状况、交通违法记录、车辆年检情况等信息提供给网络约车企业;企业和驾驶员要及时将车辆和驾驶证检验、保险等信息及时录入监管平台,政府、网络约车企业、驾驶员和乘客通过监管平台能了解到车辆和驾驶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3]。其次,要提高网络约车安全监督水平,采用GPS技术对网约车辆实施实时动态监控和在线管理,防范违法行为;引用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等技术,对从业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另外,要加强交通管理部门、交警、治安等部门的交流合作,互通信息、合力监管,实现监管效能的最大化。

3.落实企业监管主体责任。网络约车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把乘客的安全放在首位,坚守诚信经营、合法经营。首先,网络约车企业要在运营城市设立服务机构,具备线上和线下服务能力,机构内部应设立乘客投诉处理部门、车辆检测维护部门,保证服务安全。其次,要加强车辆审查与管理,车辆应满足新机动车排放标准,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在车辆上统一张贴预约出租客运标志和举报电话,随时接受乘客监督。车上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及定位装置,网络平台能够实时发送掌握车辆情况,有效地保证网络约车车主及乘客的安全。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加强从业人员的遵纪守法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网约车平台应当记录驾驶员、约车人在其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等数据并备份。再次,将营运平台按要求接入政府部门监管系统;按规定向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上传车辆营运的GPS轨迹和相关系统数据等重要信息[4]。最后,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对于乘客的投诉处理,一旦调查属实的,要在规定对网约车驾驶员依规处理,并向乘客反馈。同时,也要加强驾驶员的权利保障,防止恶意投诉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4.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络约车安全保障,不仅仅要有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更需要执法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网络约车良好的营运环境,为乘客提供优良的服务质量。一是交通运输部门对未取得预约出租客运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依法处罚。在处罚驾驶员的同时,对未进行资格审查违法接入网络平台的企业也应处罚。二是交警部门要开展网络约车违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网络约车违法驾驶,无牌无证车辆从事网络约车经营行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三是治安管理将网络约车驾驶员纳入治安信息管理系统,对涉及到网络约车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和姑息,以此保障驾驶员、乘客的人身权利和财产行为。

三、结语

我国网络约车发展当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约车市场的发展,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也威胁着网络约车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政府管理部门、经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将网络约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轨道,从而达到合作共赢、保障安全的目的。

猜你喜欢

约车网约驾驶员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首汽约车针对不同用户收不同费用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首汽约车改制大考
“网约工”身份困扰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请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