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职创意设计人才
2018-12-04华丽霞
华丽霞
摘 要: 校企协同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要求。通过对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在师、教、学、评四个维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实施策略,从具体执行和方向提升两个层面构建内外两个循环体系,明确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并运用院园和基地两种实践模式验证校企协同创新给高职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带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协同创新 设计人才培养更多还原
党的19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先后出台了国办发〔2017〕95号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职成〔2018〕1号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校企协同育人已经成为衡量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德国的包豪斯是20世紀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院校,包豪斯学院创始人格罗皮乌斯认为现代设计中取得高水准的最有效方法是设计和工业生产结合起来,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协同创新上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主要是机制和模式探索,以及某个具体协同要素或职业能力上的校企协同研究。我国高职设计类专业可在德国模式的基础上,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期理论和实践指导下进行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以我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展开研究。
一、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一)如何确定办学主体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谁来教?怎么建?是协同创新教改的难点。校企协同创新涉及多主体办学,要根据地方产业需求,深挖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搭建政、行、企、校多主体创新平台,以平台为纽带制定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第二层次是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高水平师资薄弱的现状,循序渐进,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育制度,其中青年教师和教学名师是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同时依靠多主体办学平台内修外引,加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二)如何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过程设计管理
教什么?怎么教?是协同创新教改的重点。课程体系设置依据产业需求和市场选择,属于结果导向的范畴。专业可根据义乌时尚产业发展需求,重新整合核心课程方向,依托园区平台,每个专业完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根据产业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调整,依据教学反馈时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在结果导向的基础上倡导教学过程管理的弹性和科学性,完善实践实习平台,搭建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网络化课程资源,系统化课程体系,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健全课程检查和评估制度。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才能保证结果导向的高效性。
(三)如何明晰培养目标并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学什么?如何学?是协同创新教改成败的关键点。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来自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认知,并将其与个人的职业规划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专业认知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专业学习热情。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是高度理实一体的专业,学生的实操平台除了传统的课堂,还有工作室课堂,不同实操平台侧重点虽不同,但都离不开想法的创新性、市场性,以及创意的可执行性,可利用微视频、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翻转课堂,提高传统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细化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能,全面试点服务型工作室、竞赛型工作室和创客型工作室分类考核制度,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培养平台,进行职业教育精英化培养模式探索。
(四)如何构建自我诊断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评什么?如何评?是协同创新教改成败的保障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然涉及评,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随着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较多:教考分离,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等均有其特色的一面,因此建立多角度教学反馈体系尤为必要。开展在校生学业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调查,重点关注专业相关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信息,继续实施并完善教考分离和第三方评价制度,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本项目将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展开产教融合多主体办学的深度研究,从师、教、学、评四个维度以多主体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多主体实践教学建设、多主体办学背景下多样化设计人才培养为主线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培养机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整个实施方案分内、外两个循环系统,分别是校企多主体协同创新内循环可执行系统和人才培养理论构建与升级的外循环逻辑系统。
(一)内循环流程
首先,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现状,甄选合适的有办学资源的企业主体,共同探讨校企合作具体模式;根据校企双方人才和信息资源组建协同创新教学团队;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作为教学建设的重点,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现代学徒制工作室教学在专业全面铺开,细分工作室只能;及时跟进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变革,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更新。最后,通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时时优化,形成专业多主体架构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型、升学型、竞赛型、创客型、国际型等个性人才培养上做出创新。
(二)外循环流程
该循环属于协同创新的逻辑循环体系,根据内循环的执行基础,以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分析、归纳和总结校企协同创新产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三)内外循环间的互动
内循环是执行层面,外循环是方向层面,只有内外循环实现有效互动,才能保证校企协同创新教改的深度进行,获取多主体办学的资源规模效应,构建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多主体办学模式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创意设计人才校企协同创新培养案例实践
(一)院园模式
2009年,我院建成了政府、学校、企业和科研院“四方协同”的创意园,成为教学实践的大课堂、培养人才的孵化器、创意文化的辐射源及提升市场的助推器。设计类专业以创意园为教育创新平台,知识与技能结合、实训与实战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校园文化等方面贯穿创意思维,构建市场导向的教學体系,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浓郁的文化效益和强大的人才效益。院园模式人才培养成果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成立创意设计学院,与义乌市创意园合署办公,从体制上完成院园模式的建设。
(二)基地模式
浙江省文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是义乌工业企业50强,是一家集设计、开发、销售、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用品企业。企业产品线广,在校生经过一定指导就能较快地进行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企业人才技能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契合度较高,具备校企合作紧密型实训基地的现实基础。义乌很多规模企业考虑到企业产品研发的整体水平,更愿意将企业研发中心设置在上海或杭州等大城市。企业非常重视新产品开发,文谷文具之前很多产品研发也外包给上述地区的设计公司或高校,师生的设计工作室通过几年的项目合作,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实力和优势,2016年校企双方签订了共建紧密型实训基地的协议,2017年企业将新产品研发中心搬到学校的创意园内,学校老师担任研发顾问,聘请专业能力突出的毕业生担任设计总监,吸纳学徒制学生5人,兼职学生4名。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及学生技能实践、双师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该企业已成为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实习实训的优质教学基地。
四、结语
校企协同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而细致的规划,也需要强而有力的执行。由于本研究是在特定背景下,创意设计人才社会需求较大,校企合作的平台和资源较多,因而校企协同创新的模式也较多,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地域属性,希望给具有相同产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广敏.校企协同创新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76-79.
[2]赵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1):172-175,179.
[3]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7):59-63.
[4]陈丽春,毛建卫,茹潇潇,陈洁琼.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72-75.
[5]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1):62-65.
[6]许霆.论校企协同的机制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7):64-69.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Y201636825)的研究成果;校级教改课题“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016jg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