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研究
2018-12-04宋静波
宋静波
摘 要: 本文介绍荷兰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荷兰戴尔逊学院国际航空服务专业为例,总结荷兰航空服务专业在实施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引入国际化标准、鼓励学科交叉教育、深入区域化校企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严谨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对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在信息化推进、国际化发展、校企合作建设方面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荷兰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 校企合作 教育信息化
荷兰虽然仅拥有1700多万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为7721亿美元,但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教育强国。非营利组织“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发布了《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就高等教育和培训指标,荷兰在全球137国家中排名第四,7分的评分中得到6.1分,教育系统质量全球排名第6。荷兰第四的全球综合竞争力主要受益于强大的教育系统和高水平的技术准备,尤其是荷兰的职业能力教育,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总体情况与办学特色,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荷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荷兰的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两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1]。荷兰人从四五岁开始接受12年义务教育,12岁小学毕业后,小学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在校表现推荐进入3个不同层级的中学,分别进入大学前预备教育班(VWO)、普通高中教育班(HAVO)和初级职业教育(VMBO)。据统计,每年约53%的小学毕业生进入职业初中学习。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分为三个层级:U型综合研究型大学教育(WO)、H型应用型技术类大学教育(HBO)和职业教育(MBO)(如图1)。当然学生在完成各阶段学业后,可以转入另一教育类型,例如完成MBO学习的学生有资格转到HBO一年级学习。
职业教育被视为荷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支柱,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MBO)是荷兰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供给方,满足了大约40%工作岗位的用人需求。通过提前分流学生、改进教育培训内容、推进职业学校升学衔接、强化与劳动力市场对接等多项措施,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荷兰戴尔逊学院国际航空服务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以荷兰戴尔逊学院国际航空服务专业建设为例,国际航空服务专业属于MBO类型,学制三年,每年6个班,每个班20人左右,课程设置包含语言类课程(包括荷兰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基础类课程(包括数学、体育、职业与公民等)、专业类课程(航空服务、国际文化、社会、民航基础、沟通与管理等)及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BTEC课程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培养,从大一开始,每周安排一天校内实训,分配于学校的各个餐厅、后勤部门;设立实践周,分配于全国各地的餐厅、剧院实习,初步接触服务岗位,培养基本服务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大二阶段,开始文化交流旅程,到英国、德国、中国等全球酒店实习半年,建立全球视野,汲取国际化职场工作经验;大三阶段,申请航空公司、机场等实习岗位,真正进入民航服务岗位,获得真正的实习实践机会。
三、荷兰戴尔逊学院国际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特点
1.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
荷兰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融入。荷兰职业教育协会(Colo)形成了适合荷兰本土的职业能力框架。能力综合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特点,为个体能夠符合特定的工作、教育和社会文化的要求发挥作用[2][3]。荷兰戴尔逊学院的国际航空服务专业与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等知名航空企业合作,确定每个学年的训教主题、训教项目等。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紧密融合,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项目,由学校老师、企业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小组活动、讲座、项目开展、实习等方式,在实训室、机场、航空公司、航空博物馆等地完成岗位职业意识的理解、工作内容的掌握,运行常识的熟悉等项目活动。
2.国际质量标准引入,采用统一评价体系。
荷兰高等教育认证包括院校审计、学位项目质量认证和特色评估三个方面,其中国际化是特色评估的重要内容[4]。荷兰戴尔逊学院国际航空服务专业引入英国教育机构BTEC课程与标准,BTEC(Business&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即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是英国最大的考试认证机构。国际航空服务的BTEC课程分为12个UNIT,在三年内完成;BTEC(HND)课程采用英文授课,学生工作任务均用英文完成;每周3小时,10周内完成一个UNIT。BTEC既是学历文凭,又是职业资格证书,是国际认可的统一标准评估,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荷兰戴尔逊学院是荷兰航空服务专业中唯一采用双语教学,能获得国际学历的学校。
3.学科交叉中的教育创新,注重跨学科培养。
当前职业种类更替频繁,考虑到学生职业与素质的拓展性,荷兰戴尔逊学院就将国际航空服务专业与表演专业交叉融合,让表演专业学生尝试接触空中服务的技能,让国际航空服务专业学生了解表演的形式与技巧,安排国际航空服务和表演专业协作性的实训课程。
这种跨学科的创新教育模式,对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层面、激发学习动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接触的职业范围,为学生在未来就业领域提供更多的选择。
4.推广区域化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
荷兰教育重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5],荷兰戴尔逊学院国际航空服务专业依托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等大企业的行业优势,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主动提供就业、实习、实训机会,由企业培训人员和学校教师组建企业培训团队,资深教员进校开展教学、讲座;学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增强职业适应性,满足人才无缝衔接岗位需求,填补人才需求巨大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5.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自主学习。
《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指出荷兰在校园互联网接入的指标中全球排行第六,分值为6.0。荷兰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倡导激发、引导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部分课程除了传统的书本外,还配有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在基于网络环境中,课程学习由学生自主组织、制订并执行适合的学习计划;教师通过网络后台不仅能实时了解个体学生学习进度及掌握程度,而且获得一个班、一个年级的学生整体数据分析,在宏观和微观上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线上的频繁互动不断获取反馈信息,实现师生共同监控学习活动过程,开展学习活动评估和自我评估。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拓展网络为学生学习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频率、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
6.严谨多元化的考核,客观科学地评估成效。
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以实践能力的考核为主。每个课程都有最低的能力考核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口试、现场操作、第三方评价、在线考试、现场展示、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书面答卷、录像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的是过程考核,学生在课程开始时明确课程考核方法和安排,每一项考核方式都最大限度地覆盖课程的各学习要素。
所有考核都有严谨的考核过程,例如英语口试有现场录音,并进行双重计时。考试专员将监督整个考试过程,教师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考试现场表现,并现场及时反馈。现场考核结束后,学生需填写问卷表,确认每个学生对本次考试的内容、考试过程无疑义。教师根据每项得分点,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并签上署名。这些方法的综合利用,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考核的结果能如实地反映出学员的实际能力。
四、总结与思考
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荷兰办学经验为开展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建设改革提供思考与借鉴。
1.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我国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以课程建设角度出发,往往忽视了学习者的需求,重建设轻应用,重呈现轻反馈,已建设的各类在线精品课程多是在网上呈现课程信息与教学资源,并没有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有效保障,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监控与管理;课程教学仍然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讲授为主,信息化教学只停留于教学资源的补充,未来需提高教学信息化程度,实现学习过程实时跟踪、学习效果有效反馈、学习质量稳步提升,紧跟专业领域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就业竞争力。
航空服务本身就具有国际化特点,在教学组织上应兼顾国际性,即教育理念要考虑“新”,要兼顾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融合;教学内容要考虑“广”,要兼顾国内外民航发展特点;实习基地要考虑“多”,要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考虑实习岗位、实习地类型的多元化。
3.搭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平台,需要政府通过立法、减税、资金支持等措施提供支持。
校企雙方均能在合作中获得眼前和长远的利益,是校企合作的内在驱动力。企业要强化校企合作意识,拓宽校企合作内容,校企合作不应仅限人才资源培养,更应涉及区域、企业的经营发展。学校需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角,为企业培养致用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刘颖,杨艳.浅议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J].教育与职业,2006(6):43-44.
[2]郭炯,尹洪,刘怀恩.荷兰职业教育CBL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9(8):61-64.
[3]张丽华,卫泽.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及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本位教育,2018(6):26-28.
[4]刘学东,汪霞.荷兰高等教育认证发展研究[J].教育研究,2016(9):143-156.
[5]李占军.中加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借鉴[J].成人教育,2010(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