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内镜术后腰痛效果观察
2018-12-04杜蕾
杜 蕾
(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武汉 430010)
临床上输尿管结石大多是来源肾脏,其中包括体外碎石震动后降落或者肾结石所导致,其中诱发因素包括输尿管狭窄、异物等促使尿液滞留感染从而导致输尿管结石[1]。在泌尿系统中输尿管结石多为单个,左侧与右侧均会发病,双侧发病的几率为2%~6%。临床上多常见于青年人,在20~40岁期间发病率较高,输尿管结石大多常见于输尿管下段[2]。因此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是腕踝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内镜术后腰痛,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70例患有输尿管下段结石是2018年2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以及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维持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45.0±6.0)岁;患病时间维持在2月~1年之间,平均为(6.0±0.5)月。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维持在32~68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40.0±4.0)岁;患病时间维持在3月~1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则为(7.0±0.5)月。将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观察组35例患者。通过临床专业统计学方法比较之后,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一定的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经检查,符合《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中相关标准;(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患者对本次研究治疗方法不耐受;(2)患者语言沟通有障碍或者患有老年痴呆;(3)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状况(严重心、肝、肾、神经系统疾病影响本次测量的指标;(4)患者伴有尿路梗阻。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即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理所卡因肌肉注射治疗,1次/d。
对观察组患者行腕踝针治疗。具体方法为:从踝部与腕部取相对应的针刺点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针刺疗法。将患者衣服局部消毒,将身体两侧分为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定6个进针点,以患者的横膈为界限按照患者临床相对应的症状给予不同的区域的针扎治疗,针体与皮肤呈15°~30°的斜刺入皮下浅层组织,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推进,针深度接近针体末端。
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9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记录疼痛程度。无痛用0表示,剧烈疼痛为10。让患者自身选择出一个可以代表自身疼痛的数字,以此记录。治疗后第5min、10min、15min、30min、45min及60min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NRS评分,以治疗前疼痛严重程度(NRS评分)作为基础值,将治疗后疼痛严重程度与其做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5256488.57*对照组3521778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异显著。
2.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起效时间比较
治疗后第15min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例数5min15min30min60min观察组355.4±0.55.3±1.2*4.3±1.0*3.3±1.2*对照组355.1±1.14.2±0.73.5±0.52.4±0.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异显著。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一般是在肾结石排出的过程中,使得结石在输尿管狭窄处受阻所导致,若结石没有排出,会导致停留的部位逐渐变大。临床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症状通常为血尿、肾绞痛,同时会造成肾部积水[3]。在完成输尿管结石内镜术后并发腰痛可能会与输尿管支架有关,尿流方向可能取决于膀胱的压力及肾盂之间的压力差,当膀胱的压力大于肾盂的压力时,将会造成输尿管的反流,从而会引发腰部的疼痛。在使用输尿管内镜术后会常规尿管内置,引流患者膀胱内的尿液,使得膀胱低压,减少患者体内膀胱的反流[4]。所以在拔出尿管的时候会出现腰痛。
临床上输尿管结石内镜术后并发腰痛属于腰痛的范围,患者疼痛主要以肿痛为主。腕踝针是通过针刺腕部和踝部的穴位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5]。腕踝针是通过对患者的皮肤及穴位给予刺激,以此调整病变部和脏器的功能,促进患者的气血顺畅,缓解腰部的疼痛,达到中医针灸疗法缓解特痛的功效[6~7]。
研究显示,经腕踝针9周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因此,本研究在此领域积极探索,对缓解患者急性痛证中疗效显著,腕踝针较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副作用小,价格更为低廉,患者更愿意接受这种传统治疗手段。因此,腕踝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内镜术后腰痛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