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创新“撬动”精准扶贫

2018-12-04

创造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宾川县惠农贫困地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云南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级金融机构在精准上下功夫,做大扶贫投入“蛋糕”,创新扶贫攻坚模式,凸显出精准扶贫中的金融力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云南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2800.58亿元,同比增长32.42%,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3.72个百分点,带动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064.38万人次。

“输血+造血” 激发内生动力

让贫困户拥有致富能力,是“短期脱贫,长远致富”的重要保障,并能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避免“等靠要”思想。

白族小伙字永光家是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兄弟俩先后考上大学,却因家庭无力负担两人学费,他只好退学回家。想改变贫困的字永光,打算利用家里的空闲土地放养土鸡,却苦于没有创业启动资金。幸运的是,2016年,他得到了农行宾川县支行的5万元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一年后,他家就脱贫了。2018年2月,字永光占地约600亩的原生态土鸡养殖场建成营业,放养土鸡15000多只,日均产蛋约200枚,月收入达10万元左右。

字永光的脱贫致富故事是“金融活水”助力云南脱贫攻坚的一个剪影。

云南88个贫困县既有共性,差异更不少,在为其拓宽资金来源的同时,金融扶贫更须因地制宜,为贫困县找出最优脱贫方案。作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各级金融机构在多方调研的前提下,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金融扶贫方案,强基础、扶产业, 在为贫困地区“输血”的同时,更为贫困地区“造血”——

着力支持易地搬迁助力“挪穷窝”。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余额409.97亿元,同比增长15.75%,惠及全省2779个搬迁集中安置点、21.3万户、84.38万人。

着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拔穷根”。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38.16亿元,同比增长24.31%,带动和服务贫困人口809.93万人次。其中,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1411.99亿元,同比增长27.33%。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原则,对深度贫困地区武定县承诺9亿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授信。截至6月末,已发放3.42亿元,支持武定县59个贫困村修建村组公路1302.37公里,硬化村间道路465.7公里,新建饮水管道634公里及水源点建设114处等,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着力满足贫困户金融需求助力“摘穷帽”。截至2018年6月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385.47亿元,同比增长25.55%,带动和服务贫困人口79.09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对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应贷尽贷”。

着力支持产业发展助力“换穷业”。2017年以来,全省贫困地区累计召开金融产业扶贫银企对接会87次,对接资金238.02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优质产业项目。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567.74亿元,同比增长75.64%,带动和服务贫困人口175.36万人次。比如,保山市构建政银担合作机制,破除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瓶颈,助力脱贫攻坚。普洱市江城县在促进产业发展上寻突破,采取“扶贫再贷款+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模式,精准助力当地沃柑产业发展,辐射带动3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的贫困群众加入到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脱贫。

2015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农行省分行本部定点挂钩迪庆州德钦县佛山乡辖属溜筒江、纳古2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如今,在佛山乡,由该行扶持成立的溜筒江森佑牦牛养殖合作社、纳古生猪养殖合作社两个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扶贫工作中做得最实、最好、最规范的扶贫项目。该行切实采取有效帮扶措施,累计捐赠资金和物资近280万元,对农户和养殖合作社进行帮扶补助,实现了对53户贫困户的全覆盖。同时,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香格里拉藏龙生物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长期收购合作社养殖的牦牛、藏猪,并提供养殖技术、生态饲料等方面的支持,又贷款4000万元支持公司发展壮大,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产供销“一条龙”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仅一年多时间,两个合作社就实现了分红,其中牦牛养殖合作社分红68万元,户均分红1.7万元,生猪养殖合作社分红4.8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可持续、良好的金融扶贫格局初步形成,探索出一条“产业造血”的产业化扶贫路子。目前,53户贫困户人均收入已达10000元以上,比挂钩前翻了两番,预计年内可全部脱贫出列。

完善服务功能 创新扶贫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小额贷款不够用,想多贷点款扩大种植规模,却苦于没有抵押物,“无抵押”“无担保”“评估难”是许多农户面临的一道贷款难题。而在宾川县,这里的农民可以用农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水果权证作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这种金融创新有效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题,既促进了高原水果产业的发展,又使当地众多农户摆脱了贫困。

2012年,云南富滇银行在宾川县设立支行。次年创造性地推出金融产品“金果贷”,农户以水果权证作为抵押物,不需要其他抵押物、中介评估和第三方担保就能到银行办理贷款。这是中国首个以水果作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了果农贷款难的问题,受到许多农户的欢迎。到2017年底,以水果权证为依托的“金果贷”金融产品,在宾川县的贷款投放总额达到8.8亿元,涉及近7000农户。这一产品还曾获得“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小微金融实践优秀案例”的称号。在这一金融产品的带动下,宾川的葡萄种植面积从2013年只有2000公顷,扩大到如今1.2万公顷,以葡萄、橙子为主的水果种植已成为带动宾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大加快了宾川县的脱贫步伐。

要“拔穷根”,金融支持不可缺席。如何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常规扶贫思路和办法难以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通过创新理念和举措构筑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近年来,云南省各金融机构一方面与深度贫困县乡挂钩,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一方面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有效模式,大力创新扶贫机制、信贷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等,有力地发挥了金融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末,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入各类扶贫款项210.28亿元,同比增长24.31%;截至2018年6月末,仅扶贫再贷款余额达74.06亿元。

昆明中心支行建立起云南省金融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指导全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了金融扶贫工作台账管理。与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金融办等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与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施对接,实现了及时、动态地掌握全省建档立卡户的整体变化情况。

以建设惠农支付服务点为突破口,并不断完善其功能,将其打造成直接为农户办理惠农资金补贴、农产品收购、商品订购、银行卡结算取款、缴款、理财、农户贷款需求信息登记、信息服务、金融知识普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反假货币宣传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站。

自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2.03万个,实现了全省1.26万个行政村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全覆盖。与此同时,云南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贫困片区共有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531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376个、证券机构34家、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963家和218家,已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证券、保险、助农取款点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开发新格局。

目前,云南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金融需求,探索建立了“人行+信用社+政府+三农”“扶贫再贷款+匹配贷款+优惠利率+利差补贴”“扶贫再贷款+政府+企业(合作社或大户)+贫困户+保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实现了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保险资金的有效结合,将支农(扶贫)再贷款的政策效果传导至实体经济。同时,鼓励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推动形成一批金融扶贫的新模式。

2018年3月,怒江州泸水市的27名护林员每人拿到了当地农行4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标志着农行怒江分行创新开办的“绿水青山管护惠农e贷”正式发放。该贷款针对的是6885名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身”的生态护林员,是支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稳定脱贫的又一次行动。不仅在怒江,在大理、玉溪、红河、曲靖、普洱等地,各地农行利用农总行开发的“惠农e贷”这一互联网金融产品,因地制宜运用大数据技术,批量采集内外部数据,建立信贷模型,创新开发了烟农贷、核桃贷、蔗农贷、普洱茶贷等产品,实现了系统自动审批,农户线上快捷用信。截至目前,全省农行“惠农e贷”余额21.6亿元。

猜你喜欢

宾川县惠农贫困地区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浅析宾川县小Ⅱ型水库养殖罗非鱼越冬技术
12316惠农短信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