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中心 随图漫步 事半功倍

2018-12-03高兰

新课程·小学 2018年9期

高兰

摘 要:词串识字是苏教版独有的一种识字课文,有“一专多能”的美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情,吃透教材,找准词串识字韵文的中心点,才能在随文识字中通过音乐、影像、想象等辅助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感受到弥漫在“词串”中的美,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基于学情;围绕中心;灵动简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6》是一篇韵文识字课文。文中四行词语是“在‘祖国这一大概念下统辖下、由若干类概念整合而成的‘模块”。通过走访二年级的孩子,发现孩子地理知识薄弱,没有祖国大小、范围等意识。多数孩子还不会看地图。对于“塞北、江南”了解清楚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教学时,应用中国地图贯穿在词串的整个教学之中,随图漫步祖国大江南北,将“国”装进心中。

一、以图导入,初步感知祖国的辽阔

师:孩子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呢?

生:地图。

生:中国地图。

生:上面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随机板书“中国”)会看地图吗?

生:我爸说过,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仔细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看地图也有方法:一般来说,地图的上面就是北,下面就是南,左面就是西,右面就是东。

师:我们运用这个方法在祖国的版图上走一走,可以吗?地图的上面黄色的区域是什么地方呢?

生:内蒙古。

师:下面蓝色区域是什么呢?

生:海洋。

……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所说的地方都是我们祖国的地方。你们去过吗?这些地方都有些什么呢?

生:我去过海南岛,喝过椰汁。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内蒙古的蒙古包。

……

此次的导入,“祖国”的概念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围绕地图的交流互动中,唤醒孩子生活经历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起“祖国”的丰富形象,不仅体现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理念,也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

二、随图画线,逐渐建立起地域形象

教学设计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图画出“塞北”“江南”的地理位置,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或自身感悟,逐渐了解“塞北”“江南”的特点,慢慢地建立起地域形象。

师:见多识广的孩子要注意看啦,老师在这儿画了一道线,有谁知道是什么吗?

生:长城。

师: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它是古代人民为了抵御边界其他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所以长城以北地区又被称为“塞北”。

……

播放塞北风光片:广阔的塞北草原上,尘土飞扬,骏马疾驰,马蹄声声。

师:从塞北归来,有什么感受呢?

生:塞北的馬很强壮,风很大。

师:可以通过你朗读词串的声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传达给各位吗?自由练习一下吧。(指名朗读,及时点评)

师:如果我们的朗诵配上蒙古的《赛马》,一定会更震撼!

师:祖国北面有人筑的万里长城,南面有天堑长河——长江。你们看,这就是我国第一长河,它自西向东绵延3千多公里,途经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流入东海。长江以南的地方,我们就统称为“江南”。

师:你们去过江南,或学过有关江南的古诗词吗?

生背诵《忆江南》、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现代诗歌《水乡歌》。

师:古诗词博大精深,轻轻朗诵一首诗或词,就将我们带到如诗如梦的江南美景中。也提醒了我们大家:我们平时所说的江南可不是指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哦!你们看!

出示江南地域图,图上显示:江南处在长江中下游,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去过苏州、杭州、上海等地吗?

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感想,最后引导学生带上感受或学着小诗人的样子朗读“杏花 春雨 江南”。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塞北”“江南”形象是逐渐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由远及近、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从地图上所见的“塞北”“江南”地理位置,明确其范围;再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谈自己眼中的“塞北”“江南”,明确其特点;最后带上感悟去朗读有关“塞北”“江南”的词串,“读出地域特点,读出自身感悟”的目标就能顺利达到了。尤其是在“塞北”“江南”地理位置的认识上,“见识真广的孩子要注意看啦,老师在这儿画了一道线”“你们看,这就是我国第一长河”等话语,体现了老师对课堂学情的把控,对学生无意注意的引领。

三、用图过门,一举两得

师:学习完“塞北”“江南”,有什么发现?谁能看着地图上的塞北、江南,再结合刚才的所学所感,用不同的词或语句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生:祖国的北面塞北辽阔壮观,祖国的南面小桥流水、春风细雨。

生:塞北秋意凉凉,江南春意盎然。

生:塞北有骏马,江南有杏花。

生:塞北秋风大,江南春雨柔。

师:(指着地图上的塞北、江南)正如大家所言,祖国南与北,各有各的美。(相机在“中国”后面板书:美)祖国东西又会如何呢?

此段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再次整体回顾塞北与江南,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加深印象,突出祖国的南北差异,感受到祖国不同地方不同的美。同时也巧妙地引出对海岛、高原部分词串的学习与思考。

四、用图回归主旨,升华主题

师:今天,我们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领略了祖国各地不同的风光,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祖国,(手指在中国地图上环绕一圈)肯定有不少想法或感受吧!

生:祖国美景真不少,我要多出去看看。

生:祖国很美,我们应该保护它。

生:我想说我爱我的祖国。

此段的教学,借助地图引导学生放眼祖国大地,回归到此文中心点“祖国”这个大背景下,回忆美景,谈感想,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词串识字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2]杨新富.寻找开启阅读王国大门的金钥匙: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识字5~识字8”模块备课教学设计[J].人民教育,2015(15):16.

[3]王静洁.浅谈低年级语文“词串识字”的教学[J].读与写,2014(6).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