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有效供给 服务县域教研转型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县域教研转型实践

2018-12-03喻足德郑宣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研员县域教研

喻足德 郑宣福

(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鼎 355200)

供给侧教育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的办法调整教学、教研等教育结构,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实现教育要素的最优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1]使教育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提升教育质量。近年来随着聚焦核心素养,课改探索进入深水区,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凸显。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教研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研工作要不断深化基础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教研系统要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教研工作的动力;坚持开放包容,增强教研队伍自身活力;坚持共享发展,提高教研工作的整体能力;坚持协调合作,促进教研工作形成合力,实现教研工作指导思想转型、工作任务转型和工作机制与方式转型。[2]

当下县域教研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教研管理不够科学,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评价机制不健全;教研内容不能契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无法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不能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引向更高、更深层次,致使教师感觉教研的有效性不高,自然状态下的教研缺乏活力和质量;教研形式相对单一、低效,多数为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没能激发和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和积极性;教研过程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话语权,个别专家骨干“一言堂”,多数教师只是听别人发表意见,缺乏有思想的对话互动;教研员到校指导偏少,点对点精准帮扶教研更少,提供的帮助还不能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这表明教研供与需还存在明显的失衡,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教研供给侧的功能,立足于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称与平衡,实行教研转型。

一、供给侧教研改革的理论构架

基于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供给侧教研转型的理论结构可概括为“123”,即基于一个核心理念,坚持两个研究目标,聚焦三个研究维度。

(一)一个核心理念:供给侧改革视野

教研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构性,解决教研供给侧出现的问题可借鉴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与做法。所谓的供给侧改革视野就是以供给侧改革理念审视、认识、看待教研。用增量改革的办法调整教学、教研等教育结构,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实现教育要素的最优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1]使教育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提升教育质量。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需求侧的需求,对教研供给侧——教科研部门(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乃至学校的教研室(或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研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内涵建设。既要做加法,在促公平、补短板、提质量、强内涵等方面增加供给;也要做减法,在哪些传统的已经是落后了或不适应的效果不好的方面减少开展。进一步优化结构,转型教研供给方式,扩大有效供给;同时以新供给满足教研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二)两个研究目标

目标一:探明供给侧视野下县域教研转型的基本思路;

目标二:寻求适应县域一线教师需求的、有效提高各级教研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及扩大有效供给的改革举措。

(三)三个研究维度:建构机制、转型方式、运用策略

1.维度一:建构九大机制

机制改革的目的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以机制的改革为支撑,将改革探索实践贯穿教研转型的全过程,通过边研究边改革,不断改进教研机制,完善县域教研体系。

图1 供给侧视角下县域教研转型的九大机制

2.维度二:探寻转型方式

县域教研转型的研究最显现的就是研究教研方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根本就是追求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

图2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县域教研转型方式

3.维度三:运用有效策略

科研对策是彰显教研转型方式运作最佳效果的前提。机制是实现教研转型的承建框架,方式方法是实现教研转型的行为过程,而对策是行为过程能够有效实施的技术手段,有效的转型策略对于提高有效供给产能、实现供需平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转型有效策略整体方案:先导理念,瞄准目标;创新机制,保障根本;改善环境,营造氛围;升级质量,彰显功能;定位角色,匹配供需;找准起点,理清思路;尝试实验,探明对策;转型方式,扩效供给;提炼成果,建构模式;推广应用,共享发展;拉动科研,促进均衡。

各教研室新型教研策略方案:贴身服务,精准促研;导向引领,共探教改;菜单自选,迎合需求;供需对接,上下联动;发现教师,驱动助长;平台搭建,资源共享;质量升级,扩效供给;下水尝试,践行示范;驻校蹲点,接地教学;守正出新,时代同行。

多维教研资源平台创建与资源共享的服务供给运作策略方案:网络资源“互联网+”式教研新运作策略;[3]课题资源共享式教研新运作策略;名师资源辐射式教研新运作策略;[4]引进资源内外联动式教研新运作策略;菜单供给资源迎合式教研新运作策略;内生资源盘活式教研新运作策略;特色资源彰显式教研新运作策略;汇聚资源抱团式教研新运作策略……

三、供给侧视野下县域教研转型实践途径

(一)引领供给服务转型,促进教研素养提升

1.教研员专业引领

对基层教研工作来说,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靠教研员,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5]作为“教师的教师”,教研员的突出作用在上海PISA测试成功中被中外专家充分证实。基于教研员组织的、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研训能丰富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师徒带教能力,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建设的学科团队上下联动、内外融合,能彰显教师的身份认同。在县域教研转型期,教研员须角色重新定位,要做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的引领供给者,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引领供给服务。因此教研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工作思路。实践中,建立教研员每学期开课制度,与一线教师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一课两上、师徒同上,创新教研员课堂示范教学样式,使教研员自身既能接地气成长,又能示范性引领;深入基层,蹲点学校,参与学科教研,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磨课,课课都有教研员的身影;注重实证,在理论应用研究、互动交流培训等等活动中把脉问诊、解疑释惑。

2.课题型科研引领

以开展课题科研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除了可以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开展,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常态化,更重要的是引领全市的课题型科研,形成积极的教科研氛围,激发教师从业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据教师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题研究菜单,从聚焦师生和谐共长、聚焦学为中心、聚焦教研机制建构、聚焦教研文化等方向实现有效供给,形成紧扣供给侧改革视野的研究导向转型教研方式。

2016年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了“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县域教研转型的研究”课题,被教育部确认立项。在总课题组引领下,进修校各教研室把课题中的供给侧教研转型方式与策略的探寻,真正纳入教研日常工作中,形成常态性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初步经验。召集各教研室与实验校召开了多次的研讨活动,一起深入梳理需求侧的需求,本着“总课题的研究布点与实验校实际需求相统一”的原则,逐一与实验校商议,分解研究任务,确定子课题12个,上报并被确定6个省级,5个地级,1个市级,取得较为丰实的研究成果。2017年11月23日,在福建省“十三五”第一期幼教教研员研修班上,我市幼研经验介绍《研有所获学有所得——福鼎市基于供需平衡的幼教研训》,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二)资源供给服务转型,促进教研经验共享

加强供给侧教研改革,要着力提高教研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对接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促进教研经验共建共享。

1.教研菜单打造

菜单式教研提供给学校的是个性化服务,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校的教研自主权,因校施研、因师选研、因需定研;而且又可以实现优质教研的在线流转,让县域教师有机会共享优质教研资源,缓解了教研资源校际不均衡矛盾,促进教育公平。

课题组指导整体规划100多项菜单式教研项目,有常态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分析课等各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指导,涉及教学理论、教学研究、教学问题、教学技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课程资源、文本解读、教研方式、校本教研及教育信息化等十二个方面,力争实现初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学科都得到服务供给。

2.信息资源建设

加强教研资源建设,提升教研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用好存量资源,整合县域内各类管理应用平台、统一数据、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是促进县域教研改革转型的有效手段。例如采用企业级高效率存储器,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共享等功能;通过比照网盘云存储、运营商云存储等方式,采用私有云与公有云并存,形成混合云的读写方式,既能保证局域网内的高速、可靠传输,又能保证互联网安全有效的读写数据;通过浏览器或者移动终端APP——DS file等移动工具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资源库,共享文件夹里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三)范式供给服务转型,促进教研水平跃升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方式单一,听课评课;教研组织程序不严,零散无序;教研手段工具落后,笔记口述;多依靠经验判断和理论说教,很多困惑和难题解决没有创新变革。只有构建新型教研范式,才能促进教研水平整体跃升。

1.尝试教研新方式

教研作为教学与教育研究在学校场域结合的重要实践样态,有利于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实践,改进教学工作,提升专业化水平。[6]在新课改形势下,教研工作即有问题又有机遇,内容形式需要不断改良和创新,探索更多适应素养要求教研活动,如主题式教研活动、订单式教研活动、跨界、跨段教研活动、对话式教研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作为主体的角色,使教研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对话式教研活动为例。对话式教研是教研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式,其特色是:热身游戏寻研伴,团队建设好交流,观摩交流靠互动,总结指导有实效。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上课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彰显教学平等对话的行为,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听课者与执教者的对话,听课者边听边对接思考,听懂执教者的教学意图,思考执教者的教学优劣点,做一个有思想的听课者;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对话,要有互动探讨式的专业引领;听课者与听课者对话,可以分维度看课,在组内交流看法与见解;所有参与人员自己与自己对话,尽可能做到有思考、有内省、有吸纳、有反思、有借鉴、有见解。对话式教研不能看作简单的有对话的外显形式,更重要追求内在的深层性,要紧扣五个关键词:平等、积极、参与、探讨、互动。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有价值的教研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促进原有教学观念(或信念)解构与重建,在专业上彼此共同成长。

2.策划教研新流程

评价教研工作关键看研究是否深入,将教研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成效。[7]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要从机制层面改进,强调工作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可行性,从启动到指导、服务、交流、激励、保障等诸方面都得精细化。近两年来基于课改要求和教育教学实际,探索构建了特色教研活动四环八步基本流程,一环“课前研”:把握背景、调查需求;明确主题,钻研学习;角色分工,集体备课;二环“课中研”:课堂实践,量表观察;三环“课后研”:分组交流,同伴讨论;记录汇总,分享发言;专家点评,固化反思;四环“研后研”:行为跟进,后续延伸。整个流程紧扣“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反思”十个字,体现有效教研转型的研究取向。

3.活用教研新工具

丰富多样的教研工具,是为教研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教研过程中活用课堂观察量表、思维导图、QQ、微信、钉钉、好分数系统和数据资源等教研工具,以其实证性、简便性、数据化等特征,可以使教研内容更精准,教学改进更有效,教研效果更突出。

总之,以供给侧改革理念引领县域教研转型,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和平衡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办符合县域实情的教研、办符合校情的教研,办教师满意的教研,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研,有效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教研体系。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整体与个体的统一,这样才有可能将工作做实、做好,最终实现教研转型目标。

“教研强则教育兴”,可以预见,教研供给侧改革一旦发力,必会给教师专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只要“教研人”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科发展的“领头雁”,基础教育的再发展则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教研员县域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