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的导入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8-12-03王振来

关键词:综合课汉语课堂

王振来,王 馗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早在多年之前课堂导入就受到学界的关注,一众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师范生从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角度研究了导入的具体方法,成果丰硕。然而这些研究大都以国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为背景,鲜有涉及到国际汉语教育这一面向外国汉语学习者教学的专门学科。虽然各学科在导入方法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具体到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却又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导入设计上,不可不顾学科自身特点全盘照搬和利用其他学科成果,否则这样的导入就是无效导入。针对目前导入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尚存盲点的情况,本文拟选取综合课这一课型,以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为指引,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探讨课堂导入的设计与运用。

一、关于课堂导入与中级汉语综合课

作为教学基本环节之一,导入在不同课程中有共性也有个性。[1]本文的课堂导入是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有意识地采取各种合适的教学手段,精心地用以开启新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这种技能在对外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首先,从综合课的性质看。综合课是培养留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语言基础课。[2]它不同于口语、听力等技能课重视训练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正确发音、辨音、理解与表达,而更强调对课文的理解,强调知识结构主线,强调语言知识讲练的全面、系统、循环渐进。[3]而导入正有开启下文,理清思维线索,引导学生思考之功能,可以为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保驾护航。其次,从综合课开设现状看。汉语综合课是国内外所有院校开设的最普遍的课型,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无论学生汉语水平高低,一般都会设置这门课程。[1]因此研究综合课的导入设计更具有代表性,应用面更广。最后,从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来看。相对于初级课堂,中级阶段教师基本不需要再采用媒介语引导学生,因此对于导入语的设计,教师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研究范围更大,不再局限于适合初级汉语课堂的非言语导入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系统地统计所收集的来自某省属师范大学的50份教案和50份课堂实录,以及观看15位准赴韩志愿者教师试讲微视频,我们发现汉语综合课的导入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115份案例中,有导入过程的共有85份,①即有74%的教学者将课堂导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在教案设计中或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否有导入过程直接反应了教学者对导入的认识态度。从统计情况来看,课堂导入已然引起了绝大多数汉语教师的关注,这既是目前学界广泛重视教师导入技能研究的结果,也是当今汉语教师教育知识和素质提升的表现。但这还远远不够,仍然有部分教师对导入缺乏足够的重视,未将导入视为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且导入技能的拔高也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对课堂导入的时长把握不准

导入时长的安排反映了教学者对导入的正确认识及重视程度。从统计结果来看,不同的教学者对导入时长的安排存在较大差异:26.8%的教学者将导入时长控制在2分钟以内,其中有1位仅仅分配了半分钟给导入环节。15分钟以上的导入占12.2%的比例,其中有1份案例的导入长达21分钟。第一种情况说明,虽然大家知晓导入应作为教学步骤的第一环,但对导入的设计过于随意,也可能是教师单纯为导入而导入,才临时想出来的。第二种情况则反映一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导入,或对教学时间安排没有良好的掌控力,多出现于以活动为导入方式的课堂中。

(三)对课堂导入的方式变通不够

导入方式是指汉语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和手段作为导入信息传递的媒介或载体。方式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导入的效果。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统计的案例,将导入方式分以下十种,详见表1。

表1 课堂导入具体方式统计

由图表可知,汉语综合课中教师最常采用的导入方式为复习导入式、教师提问导入式和纪律管制式。复习导入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一般是词语听写、课文朗读和复述、语法练习等,目的是满足汉语综合课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要求。而提问式导入是由新课文的主题内容切入,常常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设问。点名是纪律管制最常用的手段,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迅速安静,集中注意力开始新课学习。事实上,部分教师在一堂课中运用了多种导入方式,但组合形式基本为“点名+复习+提问”,因此这三种导入占据所有导入方式72.3%的比例,这也反映出教师在导入方式的选择上创新性不足、趣味性不够、固化现象严重。

(四)对课堂导入与正课教学的关系认识不清

导入固然重要,但相对于正课教学而言,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导入理应与其他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或埋下伏笔、或奠定基础、或铺陈铺垫。但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过分求“新”、求“异”、求“奇”,虽然课堂热闹起来了,但是导入的内容与正课的教学没有丝毫关联。这种只追求形式,而与学习内容相背离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也就失去了导入原本的意义。

三、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导入设计的影响因素

任何一段精美的课堂导入都要以服务整堂课的教学为宗旨,教师应明确课堂导入本身的原理与实际需求。这就决定了导入设计受到设计主体等主观因素及课堂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设计主体方面

设计主体是指完成课堂导入环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和交互作用之上的学习者。[4]教师如何设计导入,怎么使导入有效促进教学,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和能力。不同的导入方式对教师教育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具备这方面能力直接影响到导入运用的成败。具体见表2。此外,学习者的需求以及接受程度也对导入语言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考虑中级的汉语水平,该年龄阶段所具备的生活经验,该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表2 导入方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二)导入内容方面

由于留学生的汉语知识相对薄弱且文化知识面相对狭窄,因此,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文教学相比,对外汉语课堂导入设计的内容来源就少得多,主要有以下四大来源:

1.观察日常生活情景。日常生活是认识事物的来源,生活中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在熟悉的生活日常情景中取样,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想得通,便于理解并引起学习兴趣。

2.收集学生常见偏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或平时学生易混淆迷惑的观点,亦或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编制导入内容的思考点和参照体,以设置悬疑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3.丰富拓展教学主题。导入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课堂教学,所以任何导入方式都应以教学主题为内核,在核心的边缘进行辅助扩展其他知识,或者层层深入,直逼核心内容,进而拓展对课堂核心主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4.融入文化习俗背景。在导入中融入教学对象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突出中外文化对比教学,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三)辅助媒介方面

这里主要是指课堂导入得以实现所需要的多媒体软件、教具或教室场地的辅助。在采用多媒体导入方式时,常用的形式有Powerpoint、视频播放、Flash等播放器播放、3D动漫技术等,这不仅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出严要求,同时对教学硬件设施也提出了高标准。虽说目前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基本配备了多媒体等音箱设备,教学环境相对优越。但是对于在艰苦地区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的志愿者教师而言,硬件设施的落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采用游戏等活动导入的方式时,教室场地的大小也同样制约着导入的设计与运用。

四、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导入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遵循导入设计的七个步骤

图1 课堂导入设计流程图

对于课堂导入的设计流程,有学者提出了“六步骤”②的观点。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认为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的导入设计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课文内容。前面提到,课文内容和主题是导入内容的主要来源。任何导入形式都不能忽略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所有凌驾于文章内容之上的导入设计都是无效导入,这是完成下面几个步骤的基础性工作。

2.确定导入目标。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细致的了解和把握之后,教师应明确导入的目标。是通过导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是让学生了解汉语语言文化背景,消除对汉语学习的紧张感?是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还是促进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整体感知?做到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到手中有办法。

3.选择导入方式。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决定导入的具体内容,内容的选择一要与课文内容有逻辑性关联,二要基于中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然后选择更方便展示这方面内容的导入方式。可以优选其中一种,也可以将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4.组织导入语言。导入语言是为导入方式服务的。它起到解释说明、起承转折的作用。在中级汉语课中,教师的导入语言应做到“三简”,即“简单”,词汇、语法结构不能复杂,便于学生理解;“简洁”,避免产生“语言垃圾”,混淆学生视听;“简练”,做到语言少而精,将更多开口的机会留给学生。

5.查找导入资源。对于视频、音乐等导入法,资源的查找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找到合适的资源以后,教师事先应仔细全部浏览一遍,以防视频和歌词有不健康的内容或者涉及到政治敏感问题和宗教文化禁忌。

6.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导入所需教具的制作,以及检查音频资源和设备是否兼容的问题,还有教室场地能否满足活动需要的问题,等等,都需要教师有一个“预判”能力,才能在实际中做到万无一失。

7.试讲调整方案。前面所有准备做好之后,教师可以先进行试讲,严格把好时间关。然后再做修订,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方案作为最终的导入方式。

(二)把握导入设计的六个原则

1.扎实教学知识,明确导入的重要性。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步骤是必备的素质。导入是教学步骤的第一环,往往在学生头脑中产生首因效应。导入的作用除了给学生留下第一认知印象以外,主要还有引起思维兴奋、吊起学习胃口、吻合学生心理、促进知识迁移等。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5]可见,看似不传授新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实际上是课堂走向成功的基石。[6]因此,对于教师技能中的导入技能,的确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2.合理利用时间,增强导入的精练性。凡事都要有度,过“度”容易变“质”。导入固然重要,但也切不可被夸大。它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作用是为后面的教学服务,要把握导入和后面正课教学的关系,切不可反客为主,因过分注重该“小”环节而耽误后面的“大”教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积累教学经验,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最丰富的内涵,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3~5分钟最佳)收获最大的效益。

3.仔细钻研教材,加强导入的针对性。导入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紧扣课文内容,脱离主要内容谈导入都是无效导入。教师对课文内容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没能把握文章主旨,那他设计的导入就会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脱节。尽管有些课文在讲解时,似乎任何导入方法都可以使用,但综合教师自身能力、学生汉语水平、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总有一种是最合适的,教师一定要反复斟酌和推敲。简而言之,课堂导入,要针对学生导入,针对课文导入,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导入,将这三者相结合的导入设计,才能真正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4.研究学生心理,增添导入的理趣性。相当多的教师,将趣味性当作导入的首要法宝,这无可厚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成正相关。学生对学习任务有兴趣,自然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而教师在导课时,应有意无意地给课堂“加料”,有“料”的课堂才是有“味”的课堂,有“味”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打响的“头阵”,如果教师在“头阵”环节给课堂“加料”,学生们的“士气”自然而然地就振奋了。然而,对外汉语教师应加以区分情趣和理趣,倘若导入只追求情趣,只为博得学生欢心,忽略知识的传授,那么这样的趣味性导入,不能直接服务于课时教学内容,势必会成为哗众取宠的噱头。

5.引导学生参与,强化导入的生动性。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语言生动,做到语音绘声绘色,语调强弱得当,语气曲折婉转;二是方式生动,方式要多变,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有效避免导课模式化、固定化;三是教师自己要“生动活泼”,多走进学生中间,才能打破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减轻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此外,我们不妨还把“生动”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导课设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总之,新课伊始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要适时地粉墨登场。

6.创新多种形式,扩充导入的多样性。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在长期的执教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导入也不例外。但风格化的导入,缺乏变化,固定呆板,容易产生形式主义的弊端,久而久之,学生对导课就没有新鲜感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一种或两种导入方式,尤其在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条件下,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逐渐兴起的理论基础上,综合多种导入形式于课堂中已经具备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对外汉语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才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从而提升汉语学习的热情。

7.立足教学目标,突出导入的对话性。教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多元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师本之间,围绕教学诸环节所展开的有效活动,都需要通过对话实现。所谓“对话”,就是“说——听——说——听”的模式反复操练。这与对外汉语教学要达到使留学生能够满足用汉语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需要的根本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导入就是对话的起点。对话的前提是共同关注,因此导入的对话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究:首先,导入的内容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关注的;其次,导入应该承担转述和通知的任务;最后,导入应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不仅是教师言说,学生洗耳恭听,教师也应倾听学生的需要。

五、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导入的设计方式与应用

课堂导入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多种方式的应用。本文以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音频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活动导入法、媒体导入法六大方式为例,并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③中的具体课文为例作具体阐释。

(一)谈话设问,启发诱导

在中级汉语课中,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和句法结构,已具备自主独立说出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因此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开口率”。谈话设问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寻找线索回答问题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方式能充分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由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多言堂”的转变,而不是教师一人“满堂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日常性和价值性,学生感同身受才能有话可言。

教学案例:租房对于留学生而言是一件最平常的事了。在导入第二课《租房只要一个条件》时,就可以采访班上同学,如提问:你现在住在哪个地方?你的家附近都有些什么?你为什么选择住在那里?然后让同学们互相问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跟租房有关的新词语,如“租金”“房东”“押金”等,最后教师引入课文:有的人喜欢住的地方有图书馆,你们觉得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7]

(二)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设置情境是指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营造某种固定的情境,或者给出某个场景,说出指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内容及要求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这样会激发出学生对新鲜词语的好奇,同时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以“境”触“情”,因“情”生“悟”。语境导入能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体悟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独到的感受,自然能使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了。

教学案例:第三课《我和“父亲”的战争》。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张家庭合照。教师在课上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书上看到的和父爱、母爱有关的故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然后请学生自愿上来,向大家介绍大合照中的人物,以及和每位家庭成员发生过的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学生可能会有一些句子不知道如何用汉语表达,这没关系,可以用英语代替。在这个导入环节,主要是为了营造氛围,激发情绪,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音频展示,激发感情

这是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动画、视频和音乐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使用音频是渲染气氛的好方法,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美好的意境,传递感情,诱发学生的心理活动。根据这个独特的作用,我们在导入时,选择合适的音频,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融入课文的意境之中。这样的导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建立一个直观的印象,再与教师必要的讲解密切配合起来,能更有效地导入教学,为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新知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案例:第十二课《梦里有你》是讲述朋友间深厚友谊的一篇课文。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可将周华健《朋友》的歌词印发给学生,安排学生提前了解歌词的含义,并争取学会吟唱。在课间休息时,教师就播放《朋友》的MV视频渲染气氛,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视频的内容,学生根据观看视频画面联系歌词,很容易说出一些和“友谊”有关的句子和词汇。从而引出课文主题。在临近下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唱这首歌,大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四)以旧引新,循序渐进

我们学习知识,就像蜘蛛“织网”,所有在头脑中的知识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因此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适当进行复习、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或已有知识来开启新知识的学习,用旧知识做“诱饵”,以旧引新,新旧相连,不断拓宽加深学习内容。就中级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利用学生已然习得的知识引出未然概念,需要教师的智慧。在设计导入时,教师应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做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在进行近义词辨析、特殊句式教学时(如由“把字”句引出“被”字句),这种方式尤其适用。

教学案例:第四课《最认真的快递员》中,关于副词“倒”的用法就可由之前学生学过的连词“但”引出。首先,让学生用“但”字造句,复习它的用法。然后用“倒”作替换,告诉学生“倒”也有转折之意。其次,教师应对“倒”和“但”进行区别,以免学生出现理解偏误。可使用例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倒”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时,常可换成“但”,而“倒”在前一句时,就不能换。[8]

(五)教具展示,直击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教具,形象直观地导入新的教学内容。这里所指的教具范围比较宽泛,可以是教师自己做的教学道具,也可以是一些教室里存在的现有的实物或者是跟概念有关的图片等。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都是接受了自己母语文化教育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概念和我们一样,只是语言表达形式不一样,用具体的教具展示概念义,学生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且有的概念对留学生用汉语解释是行不通的,请看下面的案例。

教学案例:第十五课《绿色屋顶》,这个标题对中级水平的学生就很难理解。在汉语中,对“绿色屋顶”的专业解释是指建筑屋顶的部分或全部由绿色植物、植物生长基质及屋顶防水结构覆盖的一种景观屋顶形式。[9]这样的解释对于留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上加难了。事实上,绿色屋顶最早起源于国外,留学生可能比我们更了解。作为教师只需要找到一张“绿色屋顶”的图片,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大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六)巧设活动,活跃气氛

学习汉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模仿和重复练习,这样容易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枯燥。因此教学中可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易于操作的、有利于教学的游戏来导入,使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新知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教学案例:第七课《我在中国学“大方”》的导入时,可以先询问班上的学生在他们的国家举行婚礼是什么样子的?是否参加过朋友的婚礼?婚礼上大家都做些什么?然后用视频播放一段中国传统的婚礼现场的视频,让大家了解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最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如礼服、红包,学生可自愿试穿,并模仿中国的婚礼流程进行表演。情景再现,使学生更形象感受“掏”“塞”等动词,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进而达到进行语言交流、文化沟通的目的。[10]

除以上导入方法之外,能运用于中级汉语综合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如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体验导入法,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篇课文的导入都可能是多种方法的综合,所以导入方法并不是直接拿来套用的,需要教师合“理”(教学理念)、合“法”(教学方法)、合“情”(教学情境)使用,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教案设计中将导入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视为有导入,视频和课堂实录中将教师正式开始正课讲解之前的语言或活动视为导入。

②娄开阳,曹晓艳等.论国际汉语课堂导入设计——与新手教师谈课堂教学设计[J].海外华文教育,2017(5).

③徐桂梅,崔娜等.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综合课汉语课堂
学汉语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国际汉语综合课的应用探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