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目的语人文环境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2018-12-03

关键词:文化圈跨文化留学生

王 淼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面对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学生无限的学习需要已经不能得到满足。而当学生处于课外无人教授的、自然真实的目的语环境中时,语言学习反而变得相对容易。因此,如何引导来华留学生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究的重要问题。

“《辞海》解释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①本研究借鉴张崇富对语言环境的划分原则,结合Hammerly对文化的划分,将目的语环境中的人文环境界定为课堂教学环境以外打上文化烙印的课外环境,范围确定为以下三方面:信息人文环境、行为人文环境和成就人文环境。本文将对目的语环境中人文环境(以下简称人文环境)的利用,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来华留学生有效利用人文环境的重要性

要想达到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首先应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具有感觉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处理的自觉性。然而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困难是导致跨文化意识难以形成的客观因素;对目的文化的态度是对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观因素。增强跨文化意识绝对不能只靠增加文化知识、积累文化经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主动地利用人文环境,有助于跨文化意识的增强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他们的语言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张崇富认为:“自然习得对有意识语言学习的不足有较大的弥补作用,轻视课外环境无疑是对丰富的语言环境资源的巨大浪费。”②但是笔者认为单纯地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将留学生推向社会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留学生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难免会走弯路,以至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留学生进行指导与监督,努力帮助他们有效利用人文环境,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总体情况

本研究设计“留学生目的语环境利用情况问卷”,对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取了辽宁省三所高校共25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发放问卷247份,收回问卷247份,其中有效问卷242份。首先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变量进行检验,KMO=0.907,sig=0.000,表明本问卷数据之间存在共同的因素,适合作因素分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去掉贡献率不明显的第六题,得到三个维度:第一维度命名为信息人文环境,包括五道题目;第二维度命名为行为人文环境,包括三道题目;第三维度命名为成就人文环境,包括三道题目。试卷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577%,问卷结构效度较高;同时,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检验,克龙巴赫系数a为0.87。综上可见,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较强,即问卷信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总平均得分为33.343分,即介于中等(33分)和良好(44分)之间,但仅略高于中等,且信息人文环境、行为人文环境和成就人文环境利用差异不显著,其中信息人文环境利用平均得分为3.182,行为人文环境利用平均得分为3.062,成就人文环境利用平均得分为2.749,由此可见,信息人文环境的利用略好于行为人文环境的利用,行为人文环境的利用略好于成就人文环境的利用,但由于总平均分和各个维度每题平均分得分都偏低,表明来华留学生对于人文环境的利用总体水平偏低。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总体情况

三、不同文化圈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差异情况分析

根据冯天瑜对于文化圈的界定,本文将研究对象分为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的民族与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其他国家则界定为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128人,非汉字文化圈114人。对调查数据应用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在人文环境利用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信息人文环境利用差异情况分析

分析来华留学生信息人文环境利用,如表2所示,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被试问卷的各个题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各题项得分差异显著(题目1 t=-3.572,题目2 t=-4.005,题目9 t=-3.119,题目3 t=-6.207,题目4 t=-3.155,p<0.05),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题目3,显示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人文环境利用的均值均小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说明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对信息人文环境的利用低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

(二)行为人文环境利用差异情况分析

表3 不同文化圈来华留学生行为人文环境利用差异情况

分析来华留学生行为人文环境利用,如表3所示,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被试问卷的各个题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题目10和题目11得分差异显著(题目10 t=-3.788,题目11 t=-7.362),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题目11,说明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对行为人文环境中“家庭观念”和“仁的思想”理解的利用(题目10均值=2.72,题目11均值=2.31)低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题目10均值=3.30,题目11均值=3.39),但是题目8,有关“礼仪知识”理解的利用得分差异不显著,且来自不同文化圈的被试得分均值都仅略高于中等水平,说明两个文化圈的被试,对于“礼仪知识”理解的利用程度均不高。

(三)成就人文环境利用差异情况分析

表4 不同文化圈来华留学生成就人文环境利用差异情况

分析来华留学生成就人文环境利用,如表4所示,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被试问卷的各个题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题目5和题目7得分差异显著(题目5 t=-5.758,题目7 t=5.606),说明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对成就人文环境中“传统手工艺品”和“中国民族音乐、中国画”理解的利用(题目5均值=2.26,题目7均值=2.32,)低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题目5均值=3.11,题目7均值=3.15,),但是题目6,有关“诗歌”理解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加之均值都低于中等水平,说明两个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诗歌”都并未加以充分利用,这应该与大部分中国诗歌晦涩难懂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不同文化圈来华留学生对人文环境利用水平均不高,同时,“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来华留学生,对人文环境利用在各维度的大部分题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汉字文化圈”来华留学生对人文环境的利用明显低于“非汉字文化圈”来华留学生。

中国文化对“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产生过很大的文化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因此学术界一直认为“圈内”的学生与“圈外”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在文化接受上显出了鲜明的差异。“圈内”的学生认同居多,“圈外”的则需要重新学习和熟悉,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是能不能据此就得出“圈内”学生对于人文环境的利用程度高于“圈外”学生的结论呢?显然是不能的,虽然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四、不同语言水平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差异情况分析

根据HSK成绩,将被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中级水平被试包括通过HSK3级和4级的留学生,高级水平被试包括通过HSK5级和6级的留学生,其余则界定为初级水平被试。被试的语言水平构成情况如下:初级48人,占总被试的19.8%;中级104人,占43.0%;高级90人,占37.2%。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语言水平来华留学生在人文环境利用三个维度上,均显示利用情况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维度一,信息人文环境利用情况,初、中、高级来华留学生利用均值分别为3.013、3.152、3.307;维度二,行为人文环境利用情况,初、中、高级来华留学生利用均值分别为2.931、3.035、3.163;维度三,成就人文环境利用情况,初、中、高级来华留学生利用均值分别为2.542、2.720、2.893。

同时,对调查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探讨不同语言水平来华留学生在人文环境利用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语言水平的来华留学生在人文环境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2.459,p<0.05)。进一步比较表明,高级水平来华留学生的人文环境利用程度(M=11.567,SD=2.680)高于中级水平来华留学生(M=11.010,SD=2.992),中级水平来华留学生高于初级水平来华留学生(M=10.493,SD=2.482)。

分别在三个维度上做差异比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维度一,即信息人文环境利用和维度三,即成就人文环境利用上,初级和高级来华留学生得分差异显著(p<0.05),高级水平留学生明显高于初级水平留学生。在其他维度上,不同语言水平来华留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

调查结果与假设相符合,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程度与语言水平成正比,可见,语言水平对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有影响。一般来说,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就越强;同时,学习者对人文环境利用的程度越高,也自然会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水平越高,其对人文环境的利用程度也就越高。

五、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对策

人文环境的有效利用离不开文化教学。采用适当的文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利用人文环境。张英认为,“对外汉语文化知识教学”承担的教学内容大于“语言的文化要素”范围,其教学目的是“克服”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以便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其教学方式既不等同于操练性很强的语言技能教学,也不等同于母语环境中灌输式的“第一文化”教学,而应是“第二文化”教学独有的一种教学方式。③加强“第二文化”教学,对帮助学生有效利用人文环境将大有裨益,并能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开展多主题文化体验活动,促进不同文化圈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的利用

文化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及历史、地理环境中创造的。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文化圈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若干文化圈,每个文化圈包含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和边缘(文化受容区)组成”。④

因为属于“汉文化圈”的留学生,他们本民族文化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某些因素,或者说中国文化与其本民族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尤其是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因此,同与之汉语水平相同的“圈外”学生比较起来,他们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知识容易得多,但是根据前文的调查研究,发现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人文环境的利用却低于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对“圈内”和“圈外”留学生应该区别对待。

体验式学习理念认为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是通过长时间自身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体验式学习理念对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十分注重,而这种内在的动机在帮助学习者提升自身能力、设定自我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体验式学习的理念,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者有责任帮助学习者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并为学习者提供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潜力的机会,使内在动机得到充分的激发。

因此,应针对不同文化圈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体验项目,或者对于相同的体验项目,提出不同的主题任务要求,如:学习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知识时,教师可以从提供真实的对联、福字、烟花、饺子等方面入手,并创设一个模拟真实的庆祝环境,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完成这项交际活动。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以及互相合作,完成有意义的项目活动,把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使“知”与“行”统一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建构,最大程度地对汉文化进行同化或顺应,这样才能让留学生很好地习得汉文化知识。

同时,针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文化习惯与汉文化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提出相对复杂的要求,如:让其分析指出中国人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等活动包含的文化内涵。探究文化活动背后的文化根源,使学习者对于文化活动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提出的主题任务可以是让他们体会指出中国的春节与你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何异同等,其重点在于对比分析两国之间的不同,有效地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距离,即通过在文化教学中采用对比原则,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目标文化的了解,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取向,有效地消除误解、减少文化冲突。

(二)进行多层次分段教学活动,促进不同语言水平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的利用

根据前文不同语言水平来华留学生在人文环境利用方面呈现显著差异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对于不同语言水平来华留学生人文环境利用的指导,也应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而不是一开始就把全部的内容灌输给他们。

在初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想尽快了解中国,并迫切希望能用汉语进行交流,因此,初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以社会交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在汉语交流中所可能产生的各种文化障碍,使学生有信心主动利用交际人文环境,在目的语环境中提高其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已经储备了足够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的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教师应该向他们传授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知识,比如:中国古典的诗词文学和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文化内容教学应该以文学作品、政治、经济、哲学等为主,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利用信息和成就人文环境,在目的语环境中提高其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目的语环境,鼓励来华留学生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并且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加以监督和指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只对来华留学生,从语言程度级别差异、不同文化圈方面进行了调查,有关不同国别、不同年龄阶段来华留学生目的语环境的利用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同时,并将考虑扩大样本,确保问卷设置更加科学有效。

注释:

①张颖.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文环境探析[D].江苏:河海大学,2007:1.

②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世界汉语教学,1999(3):89.

③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6):64.

④冯天瑜.汉字文化圈论略[J].中华文化论坛,2003(4):50.

猜你喜欢

文化圈跨文化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圈里事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