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8-12-01江苏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江苏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张 玲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纳的过程,习作是倾吐的过程。”但是当下的语文教学受到诟病,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空泛、教学策略随意,教学收效甚微。斯霞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人为割裂分离是造成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原因。”笔者认为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我们怎样通过读写结合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一、通过读写训练,丰厚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容
语文学习,我们要把关注文本解读变成关注整个课程体系的解读。每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用这个例子,我们帮助学生遣词造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品味鉴赏语言文字的魅力,帮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叙述内容、表达感情的。这样,我们循着语文课程这个大背景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知道从哪些角度去触摸语言、丰厚语言表达。
1.关注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地表达文字
比如《莫高窟》一课中的内容:“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组排比句排列整齐、优美,能够让人充分领略莫高窟壁画造型的多姿多彩、鬼斧神工。把这样优美的语言放到整个课程框架来理解,作为五年级学生,就不能简单地写“有的……,有的……”的句式,而应细细品味这段文字,既要关注句式,又要关注飞天的美感。我们可以准备相关的壁画图片,让学生再看看飞天,感受飞天的精美绝伦,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自己描绘飞天,这样学生既有挑战的欲望,同时又有挑战的难度。如可以写:“有的挥舞彩带,载歌载舞;有的手捧仙桃,腾云驾雾;有的敲锣打鼓,眉飞色舞;有的拉弓射箭,百步穿杨……”只有这样关注年段特点训练,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的生动、准确表达铺路搭桥。
2.关注记叙文的要素,为学生口语表达提供方法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我们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将起因、经过、结果浓缩为一件事。例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可将句子做如下分析:夏天的傍晚 王冕湖边 放牛。(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完整的句子。教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学生会写后,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诸如“爸爸吃过午饭后立即赶到单位值班”(人、时、地、事)“每天早晨,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跳广场舞”(时、地、人、事)的句式,并且让他们练写。这些句子要素齐全,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学生反复练习后,可为口语表达和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关注文章的修辞,使语言表达更富有表现力
如三年级的课文《石榴》一课:“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教师引导学生:①石榴果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呀?它们真的在笑吗?(拟人)②看看这些开怀大笑的石榴果吧。(欣赏图片)③谁能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这样我们就抓住了读写结合的连结点——修辞手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写写同学们带来的橘子,摸摸它像什么?它可能在做什么?可能会想什么?写完之后同桌互相读读。这样的仿写就更能有效关注表达效果,做到有的放矢了。
4.关注文体的特点,让学生的表达更理性
在阅读中关注文体特点,分析这类文章需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在仿写的时候有效运用。例如,六年级《詹天佑》一课,文章的中心词是“杰出”“爱国”。詹天佑在筑路过程中有很多事例,但是文章只选取几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中心。为了表现主人公詹天佑的品质,文章既从正面写了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等,又从侧面写了外国人及其他人的反应和表现,起到了烘托、反衬的作用。但是詹天佑的家属受到的威胁,他面临的财政困难等,却并没有选取到课文中,这说明要选取符合文章中心的事例。所以写作教学,如写一个人,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然后选取一两个能够表现他这一特点、品质的事来凸显人物形象。这样的读写教学指向学生的理性表达,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应用打好基础。
二、通过读写训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能力
如果说“读”是知识能力的输入过程,那么“表达”就是语言文字的输出过程。有了一定的“输入”,我们的“输出”就会更精彩。通过读写结合,我们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哪些能力呢?
1.语言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游。阅读就是在文字、符号的导引下,走进文本意境,与作者共游佳境,见作者之所见,闻作者之所闻。要想与作者共鸣,就得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生活情境,从观察的对象、角度、方法等方面,与作者见闻进行比照,展开类比联想和想象。如《九寨沟》一课,“湖泊”与“颗颗宝石”相联想,风景与“五彩缤纷的图画”相呼应,学生为此能调动出鲜明的记忆,同作者进行见闻的沟通,以获取真切的感受。
2.语言运用能力
在平时教学或做练习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学生的概括能力不强,语言词不达意。他们能找到重要的内容,但是不会提炼概括。所以说,概括是中年级学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在三年级的上学期,总分段落是比较常见的,这样的段落有着明显的结构意识,学生把握住中心句就能概括这一段。如《东方之珠》等课文,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问:(1)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2)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这样带着学生分析结构,再指导仿写,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3.多种思维能力
阅读、写作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内核。首先,要有比较的思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将所教课文放在整个单元乃至整个课程体系中比较。将本文与学生学过的同体裁、同类型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所教课文在结构、文体、内容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了。例如,在教学《谈礼貌》这课时,我们就要把课文和学生以前学过的同体裁的课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比较阅读,在写法上的异同点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如相同点:都是议论文;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点:《谈礼貌》在论证观点时,不但举了正面的例子,还举了反面的例子,并且对正面的例子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比较阅读,找到了这些写法上的特色,也就找到了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揣摩和学习的内容。而在写作教学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以“报很多的兴趣班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为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思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次,要有条理地思考。有的课文结构清晰、很有条理。二三年级的语文课文构段方式比较简单,写景的文章一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开头写北大荒的秋天到了;中间几段介绍了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最后总的赞美北大荒的秋天。全文结构清晰、中心明确,学生易于学习。在这一单元安排的习作四中,就要求学生写秋天的景色,我们就完全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构段方式。笔者指导学生把习作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第二部分写梧桐路、果园里、花园里等;第三部分赞美秋天。在这样的处理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文章写得比较完整、清晰、有条理。
三、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苏教版小学语文具有厚重的德育功能。翻开课本,有很多反映“亲”“孝”“爱”“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泪湿襟衫。如反映“亲”“孝”的有《第一次抱母亲》《陈毅探母》《沉香救母》等;反映“爱”的有《花瓣飘香》《爱之链》等;反映“奉献”的有《普罗米修斯盗火》《闪光的金子》等。这些文章除了训练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外,还时时反映出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我们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就一定要提醒、引导学生关注构思设想、写作意图及动机等,比如对亲情的期盼,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赞颂,对美好生活的珍惜,等等。只有充满正能量的价值取向,才能让我们的文章更上一层楼,才能让阅读和写作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总之,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表达内容的习得、表达能力的训练、表达价值的培养,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应学生需求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