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浸润:多彩活动,打造快乐文化
2018-12-01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谢 颖
什么是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乞丐来说,一碗热腾腾的粥就是幸福;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玩具就是幸福;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健康成长就是幸福。然而,有一种幸福叫作“文化快乐”,这种幸福是生活在一种文化的、文明的、有教养的快乐之中的。如何打造这种“文化快乐”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以活动为依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口,来培养学生的这种幸福。
一、社团活动:打造特色品牌
1.书法:写出堂正品格
书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是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从王羲之到“宋四家”,再到明代“吴门四家”,每位书法家都才华横溢,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格。为此,学校设立了书法社团,秉承“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宗旨,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从认识书法家、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入手,来感受他们的品格。在了解书法家的基础上,再对他的字体进行研究、临摹,而后进行自己书法作品的创作。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中,培养了学生“方正自律、立诚坚毅、博雅健美、合作创新”的优秀品格。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一种幸福。
2.剪纸:剪出审美情趣
中国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继承和弘扬剪纸这种非遗文化,学校设立了剪纸社团。我们从剪纸的起源讲起,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神奇的艺术殿堂。剪纸在民间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剪纸的体裁格式也很多,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在进行了前期剪纸艺术的了解后,再授以剪纸技巧,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第一次的剪纸作品,尽管粗糙、稚嫩,但经过一遍遍的练习后,他们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线条越来越流畅,审美情趣也越来越高。
3.楹联:吟出民族精神
楹联,这种独创而又特殊的文化形态,以其形质之奇和意趣之美,装饰着千姿百态的人类文化大观园。楹联,如此独特,应得以传承和弘扬,为此,学校的楹联社团诞生了。我们从楹联小笑话讲起,让学生们在笑声中走进楹联。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楹联的发展、分类、修辞及创作规律与方法。许多楹联,都写出了我们崇尚文明和幸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不仅让他们了解楹联知识,还能让他们感受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在研究、吟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们进行创作。“众志成城驱动新时代,繁花似锦迎来好生活。”这幅由学生创作的对联不正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写出了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二、研学活动:传承地域文脉
1.溯二胡文化:小小二胡藏天地
无锡名人华彦钧,以一首《二泉映月》闻名于世。二胡,也因此声名远扬。无锡梅村,就是二胡之乡。寒假期间,学校的假日小队来到了梅村的“古月琴坊”,追溯了二胡文化。学生们来到了“古月琴坊”,观看了二胡的外形:它是由红木制成,有着沉甸甸的质感;欣赏了二胡的音质:它声音圆润柔和,有着醉人的乐感;探寻了二胡的制作方法:它精雕细琢,有着精巧的艺术感。参观结束,队员们又追溯了二胡文化:它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如水一般,高雅音乐或市井曲调都能兼容;它影响广泛,韩国总统文在寅的夫人都来寻访过它。通过二胡文化的追溯,队员们产生了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参与,也促使其对无锡本土的特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学梅花精神:坚韧不拔当自强
无锡的梅园远近闻名。梅花象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愈是寒冷,梅花开得愈精神。春季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来到了梅园赏梅。学生们观其形,赏其色,闻其香,与梅花进行了亲密接触。回校后,学校组织学生举办了梅花诗词会。通过搜集梅花诗词,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诵表达,让学生们感受梅花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赏梅”“咏梅”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画梅”和“写梅”。低年级画梅,高年级写梅。低年级的小朋友把梅花画在了折扇上,古色古香,韵味十足;高年级的同学则写了寻梅感想,表达了自己要成为像梅花一样的人的决心。通过研学活动,学生走进了梅花,走进了“梅文化”,走进无锡的特色文化。
3.寻惠山泥人:心灵手巧传特色
说起无锡特产,惠山泥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假期里,学生们来到了惠山古镇,寻访惠山泥人。在一家店铺里,大家看到了形态各异的惠山泥人,他们白白胖胖,惹人喜爱。工匠师傅说:“这些泥人寄托着无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生活里福气满满,喜气满满。”之后,工匠师傅向我们介绍了泥人的生产过程,还让学生们观看了他给泥人润色的过程。泥娃娃来到师傅的手中,他蘸颜料、涂底色、勾轮廓,过了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阿福就在工匠师傅的手中诞生了。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赞叹!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工匠师傅,才让富有无锡特色的泥人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寻访结束,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向老伯伯学习,让泥人工艺走出无锡,走向世界。
三、节庆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1.途径多元:知晓节庆知识
我国的传统节日多样,每个节日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为了让学生了解节庆知识,学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多种感官来知晓它、走近它。红领巾广播、黑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都是少先队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这些队阵地的作用,向学生宣扬、渗透节庆知识,使他们对节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借助互联网平台,也是一条很好的渠道。学生只需要上网搜索,就能近距离地接触丰富的节庆知识,了解节日的起源、由来、民俗、寄托的情感、蕴含的文化。同时,学生还可以向老师、长辈请教,从师长的口中知晓节庆的有关知识。
2.形式丰富:发掘节庆内涵
我国的节庆文化内涵丰厚,源远流长。为了发掘节庆文化,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根脉,学校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元宵节,学生们做宫灯、猜字谜、吃元宵;清明节,学生们扫墓、踏青、做青团;端午节,学生们画咸蛋、做香包、包粽子;中秋节,学生们画月饼、办诗会、赏月;重阳节,学生们画龙舟、敬老人、吃重阳糕;春节,学生们剪窗花、写对联、拜年。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要以文化人,以节育人,让传统文化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熠熠闪光!
3.拓展外延:弘扬节庆文化
在知晓节庆知识、发掘节庆内涵的基础上,如何弘扬我国的这些优秀传统节庆文化呢?结合学校的书法特色,我们利用春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学生现场挥毫泼墨,写出了一副副充满新春气息的对联,赠送给社区居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所创新,把书法与剪纸相结合,创作出新的作品,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举行祭扫仪式,进行网上祭扫活动。为了把清明节文化发扬光大,学校还组织学生回家做青团。通过家长手把手地教,学生做出了一个个可爱的青团。在做青团的过程中,大家也将清明节的节庆文化传扬开来。学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中走进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弘扬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节庆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入地开掘和研究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吸收这份文化遗产,让学生从中认识我们祖先的创造伟力和艺术才华,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以往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乃是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传统的内在条件。让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打造“快乐文化”,让这种幸福浸润每一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