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家校共育途径 提升美育课程质量

2018-12-01寇忠泉杨琳玲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美育

□ 寇忠泉 杨琳玲

国务院办公厅在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或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主要通过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家校美育共享课程的构建,强调家长和学校既是课程的研发者、培训者,也是课程的受训者;家校共同参与课程的管理,强调家长和学校形成知己知彼、平等共鉴的关系,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深度融合。

2014年学校开办之初,就提出 “儿童第一,以美育美”的办学主张。我们秉持大美育观,实施课堂美育、活动美育、环境美育,将审美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美陶情,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艺促美。在实践中形成环境布置体现美、学科教学渗透美、课外活动感受美、亲身实践创造美、行为习惯检验美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学校建立起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四位一体的 “以美育美”美育课程体系,其中以学生美育成长课程为目标,以教师美育提升课程、家校美育共享课程和社区美育融合课程为保障,经多年实践,学校美育课程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家校美育共享课程以提升家校和谐共育的能力为目标,立足美育课程开展、基于家校合作共育中的问题,在问题中提炼出主题,形成课程内容。学校在家校和谐共育的结构方法上进行创新,为学校美育课程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又一保障。

一、创新家校共育美育课程结构

(一)育童论坛

它是 “专家+家长+教师”关于实现学校 “儿童第一”的办学思想与发展目标,以案例方式讨论研究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阵地,重在以 “论”得法。育童论坛基于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确立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知名校友、老师和家长等开设系列讲座,启动话题沙龙,并将讲座、沙龙理论同教育实践相结合,例如,我们开展了 “学生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品格教育专题研讨”等系列论坛、沙龙活动,以此引领家长和老师在家校共育活动中践行理论。

(二)育童讲堂

它是以 “专家+教师”的方式,通过学生在校生活的点滴,剖析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方法。学校老师将专家讲座等理论同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家校和谐共育的能力。

(三)童心大舞台

它是以 “儿童+家长”的形式,以班为单位,展示儿童健康、乐学灵动、多彩成长的舞台,是家校情感联系的纽带。同时,童心大舞台展示平台的搭建,促进了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力的提升。童心大舞台从 “民族文化”“感恩励志”“时空隧道”“中华传统”“校园生活”和 “文明家风”等不同主题,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角度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

(四)美育微课

由学校 “家长助教工作室”的志愿者负责,以实现学校的美育价值为出发点,不以知识点或技能掌握为目的,而以 “浸润、熏陶、体验、激趣”为策略,实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的目标。美育微课的开设,改变了传统的家校共育方式,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美育微课是每学期由家长志愿报名,学校德育处和教导处审核,家长助教工作室组织和课堂协助,以社团微课、班级微课、年级微课和校级微课等形式开展。自2015年以来,学校共开展生活技能类、科学创新类、艺术文化类等美育微课100多节。

二、创新家校美育共享课程活动形式

(一)搭建“131”家校共育阳光平台,凝聚教育发展力

“131”具体内涵为:建立1个“家长志愿者工作室”,完善班级、年级、学校3级家委会,成立1个“家长学校”。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力搭建起家校阳光共育平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共同参与学生美育成长课程

聚焦学生 “真”“善”“创”“趣”的美的品质,挖掘、梳理、开发了四大类课程,即道德之美课程 (道德欣赏教育)、生命之美课程、创造之美课程以及情趣之美课程,家长全程参与陪伴,让学生在 “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的经历”“习惯培养与生命成长的经历”“潜能开发与认识发展的经历”“创新实践与兴趣发展的经历”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自然地形成美的素养。

学校开展庄重热烈、生动活泼的仪式教育活动,引导儿童感受学习乐趣、养成学习习惯、强化责任意识、培育传统美德。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各年级教育侧重点,组织小学生活典礼活动。如:一年级入学礼;二年级入队礼;三年级中队特色典礼;四年级成长典礼;五年级亲子义工典礼;六年级毕业典礼。借助仪式教育形式,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典礼活动,一是可以深入了解学校办学文化,理解学校行为,积极配合学校;二是家校和谐共育,可以促进美育课程深入开展,把学生道德需要、情感体验和实践感悟作为促进学生品德生成的核心,从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内化为道德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

(三)深入推进“悦读越美”读书活动

学校全面启动了 “悦读越美”读书活动,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建立家庭 “亲子阅读”库,并通过每年的儿童文学文化节活动开展读书分享、好书推荐、绘本创作等系列措施,提高学生文学艺术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第一步,开展家校之间的共读共写,倡导家长在家庭设立图书角,提供书目和阅读方向,明确阅读要求,形成学习场域;第二步,注重家校交流,将家长会办成 “读书会”,请家长走进学校,让家长参加读书主题论坛、读书故事赛、书本剧表演等活动,促进风气融通;第三步,进阶阅读内容,邀请家长一起参与阅读课程的建设,尤其是阅读书目的策划,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系列主题阅读,形成价值认同,实现家长、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家校协作,阳光践行

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家长资源,开发精品研学旅行线路,开设美育特色研学课程与以 “善”为主题的生命之美课程,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比如,开展童心志愿活动,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开展假日家庭小分队、慰问孤老、走访独居、社区环保、知识宣传等行动,让学生走出家庭,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家校美育共享,促进学校美育课程质量提升

家校美育共享课程,创新了家校共育途径,我们立足问题确定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梳理课程内容,围绕课程内容开展系列家校共育活动,立足学生成长,对家校共育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一)开启共育主题,营造活动情境

家校美育共享课程,开启共育主题,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开展家校合作共育活动。有了活动情境,家校共育就有了抓手,家庭和学校就有可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展真实的、积极有效的合作共育。

(二)突出主体意识,形成资源共享

家校美育共享课程,让教师、家长、学生等主体之间通过自由、民主、创造性对话和主动参与,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教育资源,产生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学校开展 “童心志愿”课程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家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家长群体中社区工作者、公共资源管理者等相关资源,为课程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便利。

(三)创新活动体验,营造共育场域

家校美育共享课程更多关注学生美的行为,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基于道德认知的体验、感悟、内化和认同。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尤其让家长在活动中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融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良好的共育场域,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无缝对接。

(四)树立榜样先进,共促风气融通

开展家校美育共享课程,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再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整体构建,全面推进。通过展示、评比形成榜样特色,促使全校家校风气融通。例如,我们每年都会举行 “年度最美家长”“最美家庭”“最美家长志愿者”的评选活动。

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影响,是学校、教师借助课堂、课程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整体影响。我校通过 “以美育美”探索,通过对教育过程的美化,赋予学校课程一定的审美特性,进一步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精神力量,而这必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我校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美育课程内容,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学生课程、家长课程、教师课程和社区课程之间的协调机制,完善课程评价,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乐学、多彩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最终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提升学校美育课程质量。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