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需内生的七大核心竞争力
——兼论中学语文教师的七项修炼
2018-12-01王俊杰
□ 王俊杰
一位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的关键是,具备超越寻常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关键,又贵在在自我砥砺中实现内生。七大核心竞争力的内生,七项专业基本功的自我修炼,让名师成长变得有径可循。
一、道德力:名师的立身之本
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道德力都是教师必须修炼的首要之功。名师作为教师中的楷模,道德力更是其立身垂范的精神之本。
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过程,“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所谓 “亲其师”而 “信其道”,只有你真正爱学生,“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独立、思想自由,捍卫学生尊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符合规律的教育资源、 环境和条件”,[2]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真正尊重并喜欢你。
不要低估了学生对爱的感受力,更不要试图打着爱的幌子来欺骗学生,事实上学生对夹存 “私货”的 “爱心”是充满警惕甚至敌意的。比如,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中考短文阅读的答题模式,早在初一就让学生大量背诵中考短文阅读题型模板,而罔顾学生文学阅读的审美体验。为了让学生在考场作文中驾轻就熟地 “移花接木”,放弃对基础薄弱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导,让他们大量背诵范文来投机取巧。这些无视素养、一心为分的教学模式,即使学生当时未能了然,若干年后回望所受的无聊教育,也会狠狠地唾上一口。
只有真心爱学生,能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老师,才有资格说爱教育,才会为哪怕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改良而倾注自己大量心血,并笃信价值且坚持不懈。只有真正爱教育的老师,才能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起 “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成为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3]
名师,首先是人师。名师的道德力,正是这种始于爱学生,善于爱教育,而成于爱祖国的浓厚的“家国情怀”。于是,方能在分数之近利与升学之急功外,更多落脚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教育的价值核心上。
二、实践力:名师的远行之道
所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最终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否则很容易沦为不受欢迎的空头理论。实践力,是名师超越同行,得以不断远行的持久竞争力。
但本文论及的实践力,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 “执行力”,不是指一位教师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指比较熟练地、质量较高地完成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能根据自己教育研究的兴趣或教学改良的需求,在某些方面开展必要的教育教学实验。这种实践力,体现为教师自主或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将理论化为 “教学临床研究的能力”以及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4]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教育问题并积极从事实践探索,而是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安逸与重复,自己的实践能力或许只能保持在入职之初的新手状态,而永远无法获得实践突破的美好体验。
教师只有勇于实践,勤于探索,教育教学才会有滋有味,收获幸福。2008年开始,笔者单位多位语文老师在省 “十二五”“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的持续推进下,连续十年关注初中生写作动力研究,尝试了 “班级—学校—社会”与 “口头—书面—网络”等多维动力推进的作文教学实践。一路走来,孩子们在学校稳步推进的教学实验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显著提升,数百篇诗歌、散文、小说等在 《中国校园文学》《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数十人次在全国作文大赛中摘金夺银。老师的教学特色也在这些多彩实践中一步步丰富与发展,有的已成长为省、市名师培养对象或学科带头人。
三、反思力:名师的登攀之阶
日常教育生活中,可供反思的内容无处不在:大到宏观教育困境的剖析与改良,中到区域教学现状的反思与突破,小到具体学科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思考力,是名师向着实践更高处登攀的坚实阶梯。
思考的内容,体现出思考者教育境界的高下与教育格局的广狭。思维习惯一旦被应试长期固化,思考内容也往往跳不开考题与分数,从而易轻视命题背后的学科素养与育人理念,其思考结果也容易肤浅、局促,得出的结论常常短视甚至有害。不少中学语文老师发现议论文成文更方便,高考中得中档保险分往往更为容易,于是就凝神聚思,让学生多背论据,积极动员学生尽可能写议论文来对付高考。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只学会了写僵化的八股式高考议论文,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写作本领。
反思力,除了表现在思考内容的价值上,还表现在思考形式的品质上。爱独立思考,能明辨是非,敢批判质疑,并培育学生具有这些精神,是名师应有的思考力品质。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从2000年开始就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长期关注学生思、辨、读、写能力的培养。他引领学生以 “仰望”的姿态、探究的心态来阅读,“边阅读边评判,边接受边质疑,边沉浸边反省”,从而在文本阅读中理清文脉,对话思辨,分析论证,进而达成批判性的理解与解释。同样,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精神,他倡导学生 “以公民的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师导生随,其乐融融,教会了学生用文字“理性而温和地与世界相处”,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名师之路。[5]
四、学习力:名师的动能之源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尼尔·鲁登斯坦教授认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作为以教授学习为业的教师,其本身的学习力水平直接体现出职业的生命力状态。比如,伴随着电子白板到互动黑板等电教媒体的更新换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需在不断学习中与时俱进;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融合,教师需在传统的感性教育方式外对时兴的精细化教学生态有跟进认知。再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学习流程正日益被创新型学习方式所优化或取代。在今天这样一个学习资源铺天盖地、唾手可得的时代,教师如果固步自封,妄图以不变应万变,凭走出校门时的老本来吃一辈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名著阅读内容,老师们不是仅凭读过这些书籍就可以轻松教授的。今天的学习环境与我们做学生的时代早已判若云泥,文本解读早已不是那教参独享时代的教师专利。勤奋好学的学生可以查到的资源一点不会少于老师。倘若老师还是东拼西凑、寻章摘句甚至拿教参照本宣科地给学生随便讲讲,学生很可能不以为然,甚至对老师的治学态度表示不屑。教师唯有深入、广泛地静心学习,形成个性化的真知灼见,才能以才情打动学生,树立威望。再如,为解决学生的写作焦虑、素材陈旧、立意肤浅、分层发表等一系列写作教学问题,语文教师需通过网络搜捡、书刊阅读、教研活动等多样化路径来达成学习目的。这些学习内容中未必能获得现成适用的完美方案,但至少可以汲取一些理论或实践的参照,从而有助于某些问题的解决。
学习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远望之镜与动能之源,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这三个要素的综合体现与 “迭代”反应。要提振教师的学习力,需要动力与毅力同生,广度与深度共进,传统与现代并举。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可以说,普通教师向名师修炼的过程,恰是学习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五、创新力:名师的腾飞之翼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就必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反复强调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指向,即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意见》先后20次提到教师队伍的创新问题,可见国家对教师创新力的高度重视。《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要求教师全心全意做好学生的 “四个引路人”,其中之一便是 “创新思维”的引路人。[6]
创新力,既是教改的生命之根,也是名师的腾飞之翼,是一位教师走向优秀、走向卓越的必备素养。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李凤老师,就是一位长期扎根一线教学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名师。她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 “无痕语文”的教学主张,在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李凤老师之所以能不断取得实践的突破创新,在于她敏锐地洞察到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规律,于是在伙伴化关系、生态化情境中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语文的 “熏陶”“浸染”“润泽”,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知识,形成技能,涵养智慧,锻造精神,享受语文学习的“美的历程”。她的创新实践,成全了一批又一批与之有幸结缘的学生,也成就了她自己教育人生的美丽飞越。[7]
六、表达力:名师的思想之舞
名师的价值,不仅在于教好自己的学生,还在于带好周边的老师。而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利用讲座、报告等言传身教的形式或论文、专著等书面表达形式,来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扩大积极的教育影响。其中,书面表达形式由于受时空等因素的限制较少,往往具有更广大的受众、更深远的影响。所以,著书立说既是名师展示教育风采的思想之舞,也是名师完成 “传帮带”使命的应有担当。
以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与余映潮老师为例。检阅中国知网,可查到的黄厚江老师的文章,就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近400篇,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文章 4篇,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文章11篇。近几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的 《语文的原点》等有分量、有影响的专著十多部。同样,余映潮老师的著述也体量惊人,已出版专著多部,发表各类教学文章多达1300余篇。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 《中学语文》上开辟 “教例品评”专栏,连续八年发表一百余篇作品;在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连载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例谈》18篇;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刊登 “阅读教学艺术50讲”;在 《语文教学通讯》上连续发表 《教学设计思路》系列文章。
表达力,是语文名师的看家本领。两位名师笔耕不辍、表达出新的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值得每一位以教授读写为业的语文老师学习。反之,教师如果疏于思考,懒于言说,缺乏判断,惯于贩卖,必然因慵懒导致自己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表达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都不断下降。没有独立表达精神的语文教师,又怎能奢望他教出表达力出众的学生?
七、领导力:名师的领航之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表述领导力:带领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去他们还没有去过的地方。[8]名师,犹如一盏领航的明灯,也应能引领团队成员不断自我超越,到达人生新境,照亮共同成长的美丽风景。
首先,要具备课程领导力。名师不仅仅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教授者,也应该成为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师本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领导者。
名师的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括课程意识力、课程设计力和课程实施力。名师要能创造性地统整或开发课程教学资源、设计或优化课程教学环境,实施或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测试与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从而最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比如,南通市教育局曾组织全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开展微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寒暑假名师公益课堂等活动。参与课程研发的老师,为使课程精品化,从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流程、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多维度反复打磨,使自己的课程领导力藉此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要具备团队领导力。名师在教研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团队,团队领导力是其必须修炼的重要内功。具体指,能引导团队成员确立各自的发展愿景,供给必要的发展资源,维持长期的发展动力,探索丰富的发展方法,以此促进团队发展,从而实现群体优化与个体成长的双赢。
南通的基础教育素有口碑,其长期优质的教育质量背后,是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持续给力。由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学术指导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这些工作室领衔人出色的团队领导力,使全市名师培养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绚丽情景。已陆续培养出一批新生代省级或市级名师,为南通的教育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9]
扎实锤炼教育内功,所指绝非文中七项。愿人人争当大国良师,大胆开拓,奋勇登高,练就精湛教艺,点亮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