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8-12-01湖北省天门市彭市镇彭市小学431700
湖北省天门市彭市镇彭市小学(431700)
李永良
1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数学实验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一定的数学仪器或者教学学具,在现代数学思想与数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一系列猜想、实验、验证等操作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与掌握的教学目的。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农村小学应顺应发展趋势,将数学实验引进数学课堂,教师也应转变观念,实验教学不是“理、化、生”的专利,数学课堂中也可以开展好实验教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实验教学,教师在选择实验教学的内容时,既要注意选择实验操作简便,又要注重选择那些能够把事物本质和特点反映出来的教学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 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2.1 数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情绪高涨地投入到学习中,继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于小学生缺乏自制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实验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2 数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之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数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注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异创新的欲望。
2.3 数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现在越来越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4 数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因此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进行初步感知,形成知识的表象,再通过积极探究,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以及立体图形的总棱长、体积、容积等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通过数学实验得出。
3 农村小学数学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数学实验的认识不足,重经验灌输轻实验
由于受集中办学模式的影响,现在农村小学班级普遍是大班额,甚至是超大班额。学生纪律不好维持,组织实验教学困难,开展实验又要花费很多时间,学习效果还不一定好,还不如直接把经验结论传授给学生,通过反复的做题训练,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即使教师开展了数学实验,也会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要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将学生探究性实验变成教师演示性实验。学生没有亲身参与到实验中,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
3.2 教学条件有限,缺乏实验器材
开展数学实验需要学具,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较差,科学实验的器材都缺乏,更不用说数学实验器材。即便想开展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要么花钱购买学具,但无经费保障且费用也不低;要么自己动手制作学具,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两种选择,很多教师就放弃了实验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
4 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1 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教研
学校应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教研,进一步推行新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采用数学实验进行教学活动,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好示范课,对数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只有开展对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教师亲身体会到数学实验教学效果,才能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对实验教学法的认识,继而使数学实验真正走进课堂。
4.2 利用身边物品制作学具
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来开发学具,小学数学常用的学具有:卡片、小棒、钟面、七巧板、圆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这些学具在农村很容易找到。例如,小棒可以用树枝代替,卡片和多边形可以用硬纸裁剪,钟面和圆面可以用圆规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用包装盒来代替,圆柱可以用水杯来代替,圆锥可以用纸制作,很多学具甚至可以用泥巴直接捏成。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可以利用高年级学生爱动手好玩的特点,鼓励学生设计制作数学实验器材。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学具,这样不仅解决了实验器材缺乏的困境,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目的。
5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知识本来就抽象,给学生的印象多数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实验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数学还能够“玩着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发现规律结论的自豪感。数学实验通过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一系列猜想、实验、验证等操作实践活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数学实验既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农村小学应把数学实验教学法引进课堂,选择合理的内容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数学实验的认识。对于缺乏实验器材的问题,学校应鼓励教师多进行教具的自制和研发并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学具。
教学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攀升的阶梯,数学实验教学还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在开展教学教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