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研学游”品质
2018-12-01曹爱东
□ 曹爱东
2015年,我校设计了以爱家乡为教育主题的 “端午龙舟赛·如东一日游”活动。内容包括观看龙舟赛、品尝栟茶一柱楼烧饼、参观规划馆等活动,我们把这种活动的组织形式定名为 “研学游”,定位是以寓教于游的形式,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外,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以彰显我校 “让儿童成为儿童”的办学理念。端午节这一活动的成功举行,带来了超出预期的社会反响,家长纷纷提议学校要多组织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扩展孩子们的见识,提高孩子们的能力。由此,我们拉开了每学期坚持开展 “研学游”活动的序幕。2016年底,国家十一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并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17年修订)》规定:“各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4到6年级、7到8年级,研学旅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以上两个文件的出台,为我校办好 “研学游”指明了方向。结合学校童心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我校 “研学游”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全面启动。
一、科学设计课程,提升核心素养
我校将培养学生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作为 “研学游”课程根基,在线路设计、景点选择、时间安排等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让课程与学生的多元发展紧密整合。
(一)紧贴教材,开发“跟着课本去旅行”主题课程
一年级围绕语文课本中描写春天的词串、成语、说话训练内容,设计了 《春天在哪里》《烟花三月下扬州》亲子主题活动课程,走进扬州茶园、南通绿博园、如东绿源生态园等地方,赏花、采茶,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二年级抓住课本中描写江南、昆虫、军事等内容,开展走进甪直古镇、上海昆虫馆标本制作、参观军事博物馆等活动,并安排说话、写话、读写绘等课程,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学习表达;三年级围绕 《西湖》等课文,设计现场品读西湖等课程,将语言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四年级围绕 《三顾茅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磁悬浮列车》等课文,设计乘坐磁悬浮列车、参观宋庆龄陵园、走进三国水浒城等课程,扩大课文所学,引导课外阅读;五年级围绕 《长征》组诗学习,设计走进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身穿红军服拓展体验,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二)紧贴节庆,开发“我们的节日”“八礼四仪”主题课程
抓住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设计活动课程,学习传统节日知识,体验传统节日活动,例如元宵节,我们设计了元宵诗词品读、元宵花灯制作、元宵灯谜自创竞猜、元宵放哨火、元宵搓汤圆等活动。抓住十岁、毕业等重要节点,我们设计了 “十岁感恩礼”“毕业季谢师恩”等活动,将 “八礼四仪”的内容和感恩教育融合在旅行之中,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深化认识。我们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举办的 “十岁感恩礼”活动,通过读孝书、点朱砂、行古礼、写家书等活动让孩子感受成长、懂得感恩,很多家长当场热泪盈眶,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孩子长大了很多,家长也受益匪浅。
(三)紧贴励志,开发“我的大学梦”主题课程
我们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走进优秀大学的理想,安排学生走进南大,参观校园、听南大学生的励志报告、与南大留学生互动交流;走进南航,参观航天博物馆、跟南航博士畅想未来飞行器,感受科技的力量;走进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了解海洋科技,激发孩子参与海洋探索的欲望;走进上海交通大学,感受交通的魅力。
三年来,我校的研学足迹走向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走进南大、南航、浙大、复旦、同济、山东海洋等十余所全国知名大学,走访鲁迅、周恩来等十余个名人故居,体验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红军等十余种角色,在三国水浒城、大观园、西湖、三味书屋等二十余个现场品读古今名著,等等。研学游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赢得了家长支持。
二、认真组织教学,提升研学品质
课程要靠教学来实施,我校注重抓好研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提前介入,注重抓好行前预习
一次研学旅行就是一次主题研究学习活动。教材已学、学生已知是我们组织研学的出发点,探索未知、激发深知是我们组织研学的目的,也是 “研学”的根本意义。我们制作了 《研学手册》,在学生研学旅行之前组织阅读,除告知学生注意研学安全内容外,重点突出了研学景点相关内容的链接学习。
以我们组织的三年级杭州之行为例,其中有一天安排的是游西湖和岳王庙。我们由西湖衍生出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如苏堤与苏轼、白堤与白居易、断桥与 《白蛇传》、西湖与古代文人及诗词、西湖与世博会等等,由岳王庙引出的四位佞臣是谁?他们为什么称作佞臣?为什么称岳飞的遗骸为“忠骨”,他的 “忠”有哪些故事等等。如果学生在旅行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旅行就只能是走马观花了。为了提前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我们通过 《研学手册》将有关的内容进行节选印制,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带着知识、带着问题去研学,在旅行中验证阅读的内容和解决心中的疑问,真正达到 “知行”的互补融合,“行万里路”必须 “读万卷书”。
(二)精选讲师,注重因景选人
研学的关键在讲师,我们在研学过程中非常注意研学导师的选择,推出名导带你游古迹、状元给你讲励志、能手教你学本领、名师领你学写作等精品课堂,促使学生在游中学,在行中悟,一路行走,一路收获。例如,当学生参观完阿炳故居后,耳畔传来如泣如诉的 《二泉映月》,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长衫,戴着墨镜的老人正在忘情拉着二胡,这是我们聘请的音乐学院的老师,学生情不自禁地靠近倾听,一曲完毕,“阿炳”开始给学生讲他的身世,通过跌宕起伏的音符表达的心声。
(三)强调实践,注重体验探索
在研学游活动中,我们注重学生生活能力提升,带领学生学会参照地图或手机导航画行程线路图,学会自己计划旅行所带财物,学会购买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学会做菜、烧饭、搭帐篷等等。我们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结合小红军体验,组织学生学习绣红旗,知道针线的使用,了解五星含义,懂得五星摆布;结合南航航天知识讲座,我们聘请博士为学生讲未来航天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绘制出心中的未来航天飞机;结合昆虫馆的参观,我们带领学生制作蝴蝶标本,知道标本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每一次旅行,我们都会结合景点,现场抛出问题但不给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比 “磁悬浮列车”还要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有吗?宋庆龄为什么不和孙中山合葬?张謇的儿子为什么英年早逝?如果三国影视城建在南通,你建议建在什么地方等。
(四)强调总结,注重研学成果转化
每次研学归途,我们都要组织学生进行研学过程讨论,启发学生提出研学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的疑问是什么?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是什么?针对不同年级段,还提出说话、写话、写作的要求。有些研学旅行,我们还组织老师进行作文课教学,指导学生把研学过程写下来,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三、严格过程管理,确保旅行安全
规范是旅行安全的保障。安全重于泰山,研学旅行中的安全保障,是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自行研究出台《研学旅行规范化工作意见》,严格要求:研学旅行应由具有旅游资质且具备组织学生研学活动丰富经验的中介公司组织;研学课程的设计应确保安全性,高山、深水、有安全隐患的景点、三无景点、无证餐馆、存在安全隐患的宾馆都严禁列入行程。所有景点、餐馆、宾馆都应踩点确认。尽量租用汽运集团车辆,少用非汽运集团车辆载客。在活动过程中,每车服务人员配比一般不高于1∶10,并且责任到人、到点。强化保险机制,每次提供旅行责任险每人不低于60万元,学生意外伤害险不低于30万元。三年来,我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20余次,参加人次近万人,无一次安全事故发生。
四、总结
回顾三年的研学旅行组织,我们深感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在活动组织中,要牢牢把握五点原则:一是安全原则。活动必须由专业的、有资质的旅行社组织,有完备的研学旅行计划和协议;用车、用人、用餐、住宿、景点安排事宜要一一确认,有些关键点要进行事先踩点确认;学生要进行行前安全教育,对活动中的各项安全注意事项要让学生牢记于心。二是育人原则。课程的设计应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成长阅历、促进树立远大理想为出发点。要寓研究性学习于游玩中,严禁走马观花、无效的游学。三是助学原则。应把学生的旅游与课堂学习、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课本的景观元素、人文元素和知识元素,把 “我们的课堂在路上”落到实处。四是体验原则。应把学生的体验感受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手操作、亲耳聆听、亲眼观察、亲临现场的活动内容。五是自愿原则。学生研学活动是一种自费行为,学校出于对学生成长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说明和组织,但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参加,对于不能参加活动的学生,学校应组织好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
我校近三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尝试,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解决。一是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例如鼓励学校、教育部门对学生出游松绑,安全责任划分等;制定专门的针对研学旅行的规范、细则,例如研学旅行的规范程序、承接人的资质要求等,通过制度来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包括收费制度等。二是教育局能够牵头引导一些实力比较强的旅行社作为研学旅行的先行者,树立一些模范,引导研学旅行市场规范、健康的发展。三是应该鼓励学校和家长与有专业资质的旅行社对接,建立信任,努力让研学旅行成为常态。四是旅行社也需要加强教育思想学习,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又能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