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2018-11-30史清华项阳
史清华 项阳
摘 要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群众工作是公安派出所的传家宝。在新媒体时代下,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从群众工作主体而言,主要包括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部分社区民警对新媒体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欠缺、警务新媒体建设迟缓滞后等挑战;从群众工作客体而言,主要包括新媒体用户数量庞大、新媒体时代负面舆论、群众对新媒体的接受应用能力存在差异等挑战;从外部环境而言,主要包括信息传递的多向性,群众思想多元化等挑战新时代公安机关的形象建设。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公安派出所 群众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资助项目(TAPP)(编号:PPZY2015 C203);2015年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江苏警官学院院级课题:新媒体时代下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研究(编号:2017SJYSY01)。
作者简介:史清华,江苏警官学院,三级警长,研究方向:治安学;项阳,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分局民警,研究方向:治安学。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211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微博、微信、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些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便捷性强、实时性强、更新速度快、受众广泛等特点,社会信息流从单向传播发展为多向传播,即从所有人到所有人,这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于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派出所而言,新媒体时代如果不能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群众工作中,就不能准确把握网上舆情和社情民意,更不用说做好群众工作了。为了把握机遇、克服挑战,必须深入研究新媒体传递信息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新媒体的特性,更好地服务群众,做好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本文主要探索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公安派出所开展群众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主体面临的挑战
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的主体是公安派出所及其人民警察,新媒体时代的公安群众工作要求公安派出所及其人民警察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技术、创新的工作机制,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群众诉求、引导网络舆情,然而部分公安派出所及其人民警察在推进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缺少重视
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十分迅猛,给公安工作带来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部分派出所由于新形势下社会管控职能的扩展、队伍体制建设的影响,无法同时兼顾警务新媒体的建设和新媒体人才培养,没有将“互联网+群众工作”上升到重点工作的高度,对于警务新媒体的建设和新媒体人才培养始终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没有建立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未能发挥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特点,缺少重大、敏感苗头信息的发现与预警机制,整体的新媒体工作能力不强,与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民警普遍对新媒体的认识局限于QQ群一类的平台,更不用说将新媒体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了。一些派出所社区民警虽然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但是在内容的发布和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的反馈方面还存在不足。甚至于有个别派出所领导认为社区工作难以做出成绩,就将主要的精力放置于案件办理中去,这就导致社区工作不被重视,警务新媒体的建设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部分社区民警对新媒体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欠缺
在实际的警务工作中,社区民警的岗位通常都是由年纪较大、警务工作丰富的民警担任,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区民警是由转业的军人担任,他们对于传统的公安群众工作模式较为熟悉,对于新媒体公安群众工作则较难适应,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年轻民警存在差距。通常是年轻民警能较为自如地应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而年长些的民警更多时候是畏惧新媒体,更不能很好应用,笔者的实证调查中也印证了这一结果。
(三)警务新媒体建设迟缓滞后
新媒体时代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的开展,平台建设是重中之重,警务新媒体平台是“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的阵地,守得住阵地,才能做得好工作。目前很多派出所社区民警都建立了社区QQ群、微信群,但是这些群也仅仅用来发布一些简单的警务信息,功能单一,无法实现网上办理公安业务的功能,警民互动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失去了警务新媒体联系群众、团结网民等更深层的功能,远远没有达到警民同频共振的目标。与此同时,部分社区民警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堪忧,对于新媒体的接受和应用能力的不足也将直接影响到警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警务新媒体平台建设的迟缓滞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群众关注的转移,如开启警务微信新时代的中国首个警务微信公众号——“平安肇庆”,2012年9月6日开通至今已有六年,但是目前该微信的互動量却极低,每条微信的浏览量仅为一千左右,点赞量在十位数。警务微信存在的目的便是服务群众,作为一个与广大人民群众双向交流的平台,没有了互动的用户、失去了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平台便失去了话语权。
二、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客体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用户数量庞大,成为公安群众工作的重点群体
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 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提升至96.3%。截至2017年9月,微信日登录用户9.02 亿,较2016年增长 17%;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350 万,同比增长 14%,月活跃粉丝数7.97亿。而微博月度活跃用户数为3.76亿,其中移动端占比达92%。至2017年11月, 微博全站头部用户规模达 41.8万,较2016年增长23% ;其中,“大V ”用户达2.5万人,较去年增长67%。 群众工作的重点群体已经开始逐渐向“网络群众”转移,在社区中网络群众占有很大的比重。传统的群众工作的方法覆盖面小、宣传力度低,虽然还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已经明显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还不够完善,这就意味着将存在一段时期新老工作方法都难以满足工作要求,公安机关在这一阶段如何深入、广泛地联系群众、动员群众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负面舆论导致社区民警难以组织发动群众
在很长一段时期,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联系紧密,公安机关有很强的公信力,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如今,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发动和团结群众出现了困难,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些自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获取阅读量和关注量,大炒涉警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同时,部分群众对于网络上曝光的警察官僚主义作风、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问题紧盯不放,将对个别的警察队伍中的败类的印象扩展为整个公安队伍的印象,形成认知偏差,甚至形成了难以扭转的“刻板印象”,使得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削弱。
(三)群众对新媒体的接受应用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互联网的调查报告和新媒体发展报告中都表明目前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用户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网络群众的群体十分庞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对新媒体并不熟悉,不能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成果参与到互联世界中,这类人群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大量存在。这就有可能导致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出现一种顾此失彼的不良结果,即便是“互联网+群众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必然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无法及时接受警务新媒体的信息,从而造成群众工作无法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不同的群众群体对于新媒体的接受和应用能力的不同是新媒体时代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力求将群众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新媒体时代外部环境给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平台信息传递具有多向性,挑战公安机关信息传递的主控权
新媒体时代,信息流动加快,信息流动和传播的速度达到空前,以往的公安机关主导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面临着极大地挑战,新媒体信息的多向传播性,使公安机关的信息主控权受到极大影响。如今已经不是公安机关想让群众知道什么,群众就只能知道什么的时代了。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群众手中的手机往往与“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紧密相连,通过手机能够将所见所闻实时传输到互联网上,由于网民的思想意识存在差异性,在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和“意见领袖”的引导下,极易引发关注和发酵,最终有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二)新媒体时代群众思想多元化加大了公安机关舆情导控的难度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能发声的时代,各种观点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交织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的同时,也会擦出矛盾的火花。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涉警舆情的话题愈发引起公众的兴趣,这类舆情,传播速度快、群众关注度高、媒体炒作性强,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中社会思想的开放度和多元化不断加深,对公安机关特别是公安派出所的舆情导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建设却停滞不前,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群众根本不相信公安机关的辟谣信息,转而相信网络中的那些“意见领袖”的言论。有些网络“大V”为了博取眼球经常发布一些不实的信息,误导了群众,无形中给公安机关舆情导控工作制造了极大的麻烦。例如在山东聊城辱母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中,公安机关在舆情导控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如今,派出所以往的舆情导控方法已经失去了作用,新的、适用于当今时代的方法亟待提出。
(三)新媒体放大负面新闻,挑战新时代公安机关的形象建设
涉警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敏感的热点话题,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派出所处在政府管理服务群众的一线,在执法、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与群众产生一些摩擦,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期,涉警舆情的传播和发酵都十分有限,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对于涉警舆情的“加工”具有复杂性。对于涉警舆情的正确引导与否关系到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的形象建设成败,在开放度极高的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在涉警舆情导控上面临三大难点:(1)挖掘负面信息的源头难,网络社会人人都能发声,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具有多样性,在涉警舆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公安机关由于人力、技术等有限,很难在第一时间准确定位信息源;(2)涉警舆情的掌控难,一些敏感的涉警舆情经过网络的放大让公安机关很难掌控,在不明真相的网络“大V”和少数不法分子的推波助澜下,涉警舆情不断发酵,而且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羊群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也加剧了局面的恶化,使得公安机关焦头烂额、疲于应对;(3)正面导向宣传难。将一根笔直的铁丝掰弯很简单,但是想要将它再恢复原样,難度会成倍地增加,舆情导控也是这样,人们对负面的信息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不良信息占据了主要的话语权,公安机关想要扭转群众的这种印象将极为困难。个别民警执法不作为、不勇为、乱作为的现象一旦被网络媒体所曝光,就会被无限地放大、聚焦,对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引发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质疑。因此负面的网络涉警舆情,对于公安机关正面形象建设产生极大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安派出所应创新工作理念、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平台、培养新型人才,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的新手段和新载体,努力打造畅通民意、调控舆情的“互联网+群众工作”新模式。
注释:
黄楚新、王丹丹.2017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状况、特点和趋势.新闻战线.2018(1).13-16.
祝小茗.“互联网+”背景下公安群众工作面临的困境与超越.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7,27(1).91-95.
杜晋丰.对新媒体时代公安民警社会沟通能力的思考——基于公安机关网络形象的视角.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5,25(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