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教学在职业院校地方景点导游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30钱千
钱千
摘 要: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推广,带来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身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信息技術和地方景点导游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得课堂组织形式更加丰富、有活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多样化,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化、多元化,使得地方景点导游的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职业院校;地方景点导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5-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5.009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化、多元化,使得地方景点导游的课堂教学生动丰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策略由“教师导向”转变为“学生探索”
在传统观念中,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能一味地接受,处于被动地位。当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后,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建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真理、提升能力、乐于沟通的学习特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主动学,教师有引导”的方法,改变了以前的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突破了时空的束缚,学生的眼界、思维得到了发散,教学更具有现代开放性和知识广域性的特点,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占据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讲授方式由“说教性的讲授”转变为“交互性的指导”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说教式,来自于教师的教授。引入信息化手段后,极大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学会分析,在同等时间内,学生获取的知识多了,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合作、思考、探究能力。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习内容由“局限独立性”转变为“整合开放性”
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诸如图片、视频、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地方景点导游课程中的概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地方景点的讲解训练。
(四)评价方式由“粗放单一”转变为“合理多元”
学习动机一般来说来源于学生内部,但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构建一个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偏重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综合考量学生的状态因素,建立发展性、非等级性的评价机制。在信息化教学中,通过学生电子作品和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能为学生改进学习、开展更有效的学习提供依据。
二、地方景点导游课程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从这一点上讲,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出发点高度一致。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地方景点导游课程在中职导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培养旅游管理核心岗位——导游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标准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
(二)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中职院校导游专业的学生与导游行业接轨、零距离上岗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地方景点导游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行动导向思想,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特色。中职院校导游专业的学生总体呈现出知识面窄、资源整合弱、旅游经验少、偏好形象思维等特点,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有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
任务驱动法是带着任务来学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适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技能学习。任务驱动法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有方向,知道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在地方景点导游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旅游区的知识划分为若干个小知识点,整合出“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导游角色和游客角色的扮演,掌握地方景点讲解导游技能,掌握为游客解决问题、与游客沟通的技巧。
(三)教师应选取合理的教学策略
在信息化手段如此多样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所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去搜集、整理资料,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知识,远比传统的“一言堂”更加有效。通过地方景点导游课程教学平台,力图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地方景点导游课程教学平台,完成师生资源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有效地将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进行有机的串联,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讲解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微格的教学理念,通过反复回放教学视频,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明白“学位如岗位、岗位即工位”的道理。
三、地方景点导游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情境延伸,内化知识”
传统地方景点导游课程,想要在课前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内化知识的学习效果很难。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或者手机端学习空间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情境延伸至课前。通过整合过的图片、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合作、自主探究,同时,教师可以在平台或空间里布置课前作业,一来可以检测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二来可以根据课前作业的反馈及时分析确定课堂的教学难点。
(二)课中“景点模拟,重组建构”
学生仅仅靠书本上的一篇景点导游词和已学的导游讲解技巧,无法达到“心中有景点,讲解有意境”的要求,与“能够生动讲解景点”的上岗要求有很大差距。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景点再现,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由于实地情况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带学生到实际景点中也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3D景点模拟软件帮助学生熟悉景点相关情况,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照景点练习讲解。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方案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生生讨论、師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予以关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软件的帮助、互动的探究、信息的获取,重组建构个性化的景点知识,讲解出自己心中的景点。
可以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基于能力差异的分组教学、基于合作的分组教学、基于个别指导的开放教学、基于学校互动的协同教学和网络化教学、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等。当然,最好是把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应用,以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因为,导游讲解技巧也是具有很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知识,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将难以表达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启发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生成。借助即时检测平台,教师可以快速查阅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三)课后“拓展提高,巩固知识”
学习不会因为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巩固。通过学习平台、邮件、论坛等,师生可以就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继续讨论,学生也可以就课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向教师求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课程作业、检测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效果和课后作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反思,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培养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合格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永玲.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职旅游文学时间研究[J].理论经纬,2016(5).
[2] 王艳葵.浅谈信息化教学对中职教师的要求[J].学周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