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湖溪镇罗汉班研究
2018-11-30王静霞
王静霞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金华东阳 322118)
浙江省东阳市湖溪镇习武风俗深厚,武术人才辈出,在此基础上,湖溪镇产生了罗汉班这个民间习武组织,并盛行至今。罗汉班既是一种民间组织,也是一种表演活动。作为传统群众性武术的载体,罗汉班兴起之初纯粹是为了习武强身,后来逐渐有了娱乐演出性质。罗汉班作为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直深受我国重视和保护,在《东阳风俗志》和《东阳市志》中均有记载。罗汉班的传承,使湖溪民间文化艺术得到繁荣发展,使民间文化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增强了其文化自信,通过文化振兴达到乡村振兴。
1 罗汉班的起源及历史沿革
据民间相传,湖溪地区罗汉班的影子起初发源于戚继光抗倭期间。之后的各个历史时代,罗汉班都有其相当大的规模,大约每个罗汉班的人数从数十人到上百人。发展至今,郭宅、湖溪、后山店等地的罗汉班人数已至几百人。可见,该地区的罗汉班规模正在不断壮大着。
1.1 抗倭历史的遗存
戚继光抗倭是东阳地区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故事。这里不仅有戚继光的大量后裔聚居,而且戚继光本就是东阳的女婿。这段历史能成为东阳民间最显著的文化影响就是明代中叶以来,东阳市湖溪镇兴起了“罗汉班”。
罗汉班起源于戚继光发明的一套训练士兵的方法,有列队走阵、武术表演、打盾牌、叠罗汉等方法。列队走阵是为了熟悉各种阵法;武术表演是强身健体并掌握格斗擒拿术;打盾牌是训练持械格斗;叠罗汉是迷惑敌人用人体岗哨观测敌情;舞狮则是庆祝战争胜利。其中,打盾牌在训练中具有特殊地位。
“盾牌舞”是湖溪罗汉班中最具有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罗汉班中的核心节目,曾于1989年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金华卷》。相传在明代中叶,来自海上的倭寇都持有短兵器,其中最常见的是刀剑,作战交锋时,戚家军在盾牌保护下可以有效防守与进攻。尤其是倭寇在海上放箭时,戚家军在海滩上御敌可用盾牌保护自己不致中箭。在缺乏弹药的冷兵器时代,盾牌还成了戚家军抵御倭寇自海上进犯的最佳掩体,这时打盾牌成了戚家军的必备技艺。
1.2 与庙会活动有关
古时候,湖溪罗汉班与当地一些大型喜庆活动紧密相关,如寺庙开光、庙会、集会等。每当举行这类活动时,为了增添热闹和渲染喜庆气氛,罗汉班通常都会出动。《东阳市志》里记载,每到农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生日祭拜胡公的庙会,“商贾纷至沓来,八方珍奇之物荟萃于市,民间歌舞和外来的文艺杂耍千姿百态。尤为甚者,三个戏班三天三夜斗台竞艺,方圆数十里的上百支武术罗汉班大会师。”这表明罗汉班的活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景观。当然,现在的罗汉班表演早已不局限于时节,每逢节庆活动、文体活动等都会有表演。
1.3 抗日群众组织
1937年9月,湖溪镇后山店小学教师杜大德联络当地小学校长杜锦堂、永昌小学教师杜晨钧等人,以罗汉班为模板,发动当地青年群众,成立后山店民众抗日自卫队。杜锦堂充分发挥后山店20多名拳师的优势,派拳师到各村去教拳,组织“罗汉班”,宣传抗日主张,壮大村民自卫抗日的力量,有效地支持配合党组织的抗日救国的中心工作。
1939年3月,杜锦堂积极配合中共湖溪区委,以三所小学为堡垒,广泛发动组织群众,以各村的“罗汉班”、“自治公道会”等民间团体为基础,成立了湖溪区战时青年服务团。服务团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英勇抗击日伪军队及地主劣绅,名声大振,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2 罗汉班的形式特点
通常,一套完整的“罗汉班”由武术对练、走阵、叠牌坊、盾牌舞等四个部分组成。湖溪罗汉班的形式为牌坊形,与义乌罗汉班的“圆锥体”式有所区别。
开场时,几十人或上百人身穿艳丽的统一服装,手持各种兵器旗幡,在领队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摆出各种阵容。其阵容的样式多种多样,有三甲阵、元宝阵、长蛇阵、梅花阵等,皆由古代战争阵法演变而来。
走完阵,紧接着就是武术对练。武林壮汉们摩拳擦掌,表演五步、雪山、大洪拳、小洪拳等拳法套路。他们手脚敏捷,飞腿跃身,一招一式虎虎生风。
打盾牌也叫盾牌阵,又叫盾牌舞,是罗汉班表演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盾牌阵中的战斗动作让人眼花缭乱,配上跌宕起伏的锣鼓配乐和刚劲的“嗬”、“嘿”呼喊声,使盾牌阵的表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演的高潮也是压轴环节,称为叠罗汉,是罗汉班表演中难度最高,最受群众欢迎的环节。叠罗汉者,赤膊上阵,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层层相叠,最高可达五六层,每层顶端坐有稚童,扮成各种传说中的人物,如观音等,其形象逼真,逗人喜爱,堪称一绝。据说罗汉班是根据一个古老神话“刘海拜观音”创作而成,集民间武术、杂技和神话传说为一体的一个艺术典范。
3 罗汉班的特色亮点
3.1、融合戏曲表演
湖溪罗汉班的表演汲取传统武术的营养,融合了当代戏曲舞台表演的优美和洒脱。传统武术和戏曲表演艺术相得益彰,使走阵和盾牌阵表演节目在当地得到了高度的赞赏。其中,“走阵收尾”还融入了经典戏剧中“得胜还朝”的表演动作。这种走阵的收尾形式给整个表演添加上了精彩并且令人回味的一笔。
3.2、武舞结合
“戚家军抗倭”这一事件已成为经久不衰的历史,戚继光发明的那套训练方法也逐渐演变成了强身健体的活动。之后随着武术成分的逐渐削弱,湖溪人民在以往固定的格斗中开始融入了自创动作,武术活动融入了舞蹈成分,提升了罗汉班的观赏性。
作为罗汉班中的核心节目——盾牌舞,也叫盾牌阵、打盾牌,其舞蹈性强,讲究气势与力度,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盾牌舞的伴奏音乐《盾牌舞曲》,为吹打乐曲,通常表演者现场奏乐。该舞音乐吸收并融合了当地民间曲牌,其中的某段落偶尔也用于喜庆场合,乐曲节奏铿锵有力,旋律热烈粗犷,音响犹如先锋的号角般,打击乐中还加入了有节奏的人声呐喊,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古战场的壮烈之感。
3.3 与其他民俗活动深度融合
在湖溪,有着与罗汉班一样与庙会活动息息相关的非遗项目,如郭宅大蜡烛、龙凤盘车等,它们都深受罗汉班的影响。其中郭宅大蜡烛乃省级非遗项目,擎大蜡烛的演员基本出自罗汉班队伍,尤其是先锋开道、擎帅旗、摆阵、武术等表演,场面恢弘壮观,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4 罗汉班的传承保护与现状
随着时间的发展,湖溪镇开始逐渐意识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目前,湖溪镇金华市级非遗项目中就有盾牌舞,东阳市级有叠罗汉、罗汉班等。为推广湖溪镇的罗汉班文化,湖溪镇建造了展示馆,还落实了传承基地和传承人这两项措施来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湖溪相继成立了后山店武术协会、郭宅武术协会、湖溪武术协会等文化艺术协会;培养了后山店盾牌舞传承人杜云鹏、罗汉班传承人陈洪明等一批市级民间艺术家;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三大武术协会每年举办交流演出,有全市各大武术表演机构参与,湖溪镇也经常性地应邀参加各地演出,使“罗汉班”这一民俗品牌推介成效显著。
4.1 罗汉班进校园
为保护和传承罗汉班这一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湖溪镇不少中小学校特地聘请罗汉班传承人作为教练为在校学生授课。自2015年起,湖溪镇中心小学就聘请了非遗传承人杜锋华教练为孩子们授课,并将大洪拳融入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武术社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在校生的热烈追捧,瞬间掀起一股“武术热”。
4.2 罗汉班进乡村
自2012年起,湖溪镇每年举办一届文化艺术周,突出民俗品牌,几乎每个村都会参加,罗汉班往往是整个艺术周最受人瞩目的节目。在艺术周的场地安排上,湖溪镇政府尽量考虑多地举办,把罗汉班带入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使这优质民间文化在于民间得到发展。每逢春节以及重大节庆期间,湖溪镇各村都会举办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通常以“罗汉班”居多,其中湖溪镇后山店被誉为“武术之村”。后山店罗汉班是东阳市级非遗文化项目,是东阳市传承基地也是金华市传承基地。2018年6月,后山店罗汉班被列入东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3 罗汉班的成就
湖溪镇民间文艺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尤以“罗汉班”最为突出。近几年来关于罗汉班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罗汉班曾在东阳市 “圆明园杯”民间艺术比赛中荣获金奖。2017年金华地区传统武术比赛中有11人参加比赛,荣获14金8银1铜。同时,陈洪明同志被评为2017年度浙江省武术先进个人;杜益生同志被评为2017年度金华市武术先进个人;杜培基、杜锋华两家被评为金华市武术世家。
东阳市湖溪镇罗汉班,以明代中叶戚继光抗倭这一历史事件为起源,发展至今,湖溪镇以罗汉班被评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由此可见,对于罗汉班的传承与发展,湖溪镇人民尤为重视。无论是在乡村还是校园,纷纷成立了武术协会,开设了武术培训班,让罗汉班这一古老的表演节目得到了新的传承。近年来湖溪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罗汉班文化交流演出,让这一优质民俗资源在全国游客面前精彩亮相,让广大人民熟知。湖溪镇罗汉班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充分展示了湖溪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了当地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湖溪镇为此朝着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而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