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同性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探究与思考

2019-01-24

炎黄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同性性行为艾滋病

李 霞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1 背景

1.1 国内现状

从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且由此可得出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状况的特点:性传播成为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性传播中同性性行为艾滋病感染率明显上升。

1.2 政策导向

2018年第2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以“打破壁垒、建立桥梁”为主题,旨在促进采取基于人权和科学、符合脆弱或边缘化人群需要的艾滋病应对措施。这是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也是世界防艾事业的进步。此外,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的目标要求。这意味着针对同性性行为的艾滋病防治被正式提上国家日程。

2 产生原因

可以说,性观念的开放度高与知识的知晓程度低这种架构上的断层就是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概率提高的根本原因。我国性观念开放度的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初始性行为年龄提前;同性性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事实上,性观念的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放限度上应与本国地方性的、具体的播种土壤相匹配。与之相背的,无保护性性行为和男同高危性行为普发,最终表现出的艾滋病感染率成倍提高是性观念异化的产物。

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目前国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同性性行为知识教育,防艾知识宣传形式单一,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且基本停留在初始的防艾教育水平,未涉及到同性性行为艾滋病传播等知识。

同伴教育运用于我国防艾实践的时间短,普及的地域范围窄,较小的三线城市尚未被囊括其中;没有形成对同伴教育者的系统培训机制;同伴教育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缺乏同伴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干预形式单一,缺乏与其他干预模式的联动合作机制研究等一系列弊端突显。

传统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领养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加上代孕技术不成熟、成本高,形婚成了最好的选择。但经过多个同性性行为特征研究发现,“拥有多名性伴侣”往往是同性性行为者感染艾滋病或其他性病的主要原因,其性交方式的特殊性大大也加剧了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同时,被称为“桥梁人群”、有婚姻 的 MSM HIV 阳性人群,可能把通过同性行为感染的HIV 传给异性伴侣,然后又通过母婴传播给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这些潜藏在同性、异性甚至代际之间的高危艾滋感染率,让我们不断对形婚产生质疑,安全保障亟待提高。

同性性行为大多发生在同性恋群体身上。而对同性恋与艾滋病感染双重身份的人群来说,实行 HIV 实名制检测,至少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隐私保护的真正落实,二是需要有真正可行、能够有惩罚力的反歧视法律。很显然,目前这两个条件尚未完全具备。

药物滥用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社会问题。许多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因为没有采取事前保护而进行事后补救措施,在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线上购买一些“三无”药品及假冒低廉的“暴露前预防用药”,没有安全保障,非但达不到补救目的,反而会加大感染风险。

3 相应措施

3.1 推行多样化宣传模式,推广新科技配套使用:

3.1.1.互联网

男男性行为艾滋病防治对于大多数人属于知识盲区,较传统的性行为来说未知性更高、潜在的研究空间更大,且其信息更新的需求大、速度快,采用网络传达性价比更高、传达力度更强。例如,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中宣传对象与成本几乎等比例增加相比,利用微信平台方式扩大健康教育成本小,扩大对象范围更简单。曾有人质疑互联网的存在是否加速了HIV的传播,但互联网技术导致性伴多从而加速HIV传播的因果关系推论有待商榷与考证,即使被证明了,在流行病传播模型中,性伴多也只是感染HIV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具有决定性意义。综合来说,互联网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利大于弊。

3.1.2.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据曾开展过“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技能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反映:“真正学习并参与时间的人数极少,但我们发现,男生在这方面的接受度与参与度远远高于女生。” 因此,前文谈及的性观念开放的实际范围是很小的,人们欣然接受性行为的对象与年龄,却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性行为时自我设限,加上坚持感染HIV离自己很遥远的错误心理状态,防艾工作难上加难。处理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鼓励另一层次上的性观念开放,即横向上的拓宽开放。其次,新时代下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已经难以吸睛,观看教育片、举办展览活动等新形式效果可能更佳。另外,近期武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高中及大学新生入学必修课程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同性性行为艾滋病防治教育是健康和性的综合性教育,谈性色变的社会常态下,思想转变和理论普及是场攻坚战,辅以实际操作的方式更甚(这里的操作主要是指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对于同性性行为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受访者传达的男生对此的接纳度高于女生于男男性行为艾滋病防治工作而言的确是个契机,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和把握。

3.2 初筛匿名检测与确证实名检测相结合

实名与非实名争论在我国僵持不下,但无论坚持实名检测以维护国家整体安全,还是支持匿名以保护人权,都忽略了“社会分层”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检测人群的特殊性。对此,有学者在云南省昆明市进行了一项关于同性恋人群对 HIV 检测实名制的态度及检测满意度的调查以了解昆明市同性恋人群对HIV 实名制的态度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原因,评估实名与否的可行性。调查结果说明,在隐私和生命的博弈中,初筛时考虑的关键是隐私;确证时考虑的关键则是生命。在生命遇到极大的威胁面前,不少人还是愿意或不得不提供身份证来验证病情,以及获得后续的服务特别是领取药物。

由此,学者建议在该人群中采用 HIV 初筛检测实行匿名制和确证检测实行实名制的办法,既能提高同性恋人群的检测意愿,又能进行告知与服务。另有调查显示,同性恋人群对同性恋小组的检测服务的满意率远远超过了疾控或医院。由此,“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HIV 检测,要形成疾控、医院和同性恋小组综合性的三位一体检测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初筛匿名制检测的方式趋向多样化、便捷化,同性恋群体的主动检测意识也有所提高。以尿液匿名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唾液快速检测为例,尽管这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度相当高,但仍不能排除个别将阴性误判为阳性的现象,复查十分必要。在上海、云南等地的检测试点中,初筛检测结果为阳性、主动去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复查就可以凭购买凭证获得50%或全额退款。在减轻检测者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是鼓励人们进行复查确证,以便感染者接受医务人员提供的专业咨询与专业指导或治疗,有利于感染者或病人控制机会性感染,也能避免病毒在家庭内部传播,维系家庭整体安全。

?

?

?

?

初筛匿名制后,隐私问题就推及确证实名制检测上。尽管《艾滋病防治条例》、《执业医师法》等规定中已有相应的隐私保护条款,但现实生活中,多数艾滋病患者信息的泄露仍屡见不鲜。有关法律对于微观上的责任承担还缺少具体的成文规定,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保护还“远远不够”。这一点上,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要将已有的相关法律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出台强有力的反歧视政策和法律,真正保障同性性行为者中疑似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安全,得到疑似感染者的信任。同时,疑似感染者也要对相关法律有明确的认知,给法律及政策改进的时间和信心。

3.3 同伴教育范围的扩大及整体完善

同伴教育作为对同性性行为艾滋病防治尤其有效的一种方式,需要不断地得到推广。同时,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要逐步完善以更好地推进相关防治工作。

3.3.1.范围上

解决同伴教育在大中城市与小城市、农村中的供需矛盾,必须广泛宣传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防治问题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大力普及同伴教育。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同伴教育,为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各大高校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同性恋群体,尤其是偏远地区,要充分利用同伴教育了解这一群体的内心需求和普及相关知识,定期提供相关教育以经费支持,避免疾病防控的松懈心理,尽量降低校园内因同性性行为而发生的艾滋病传播概率。

3.3.2.系统培训上

对同伴教育者技术能力、同情心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大学生同伴教育干预中,同伴教育者大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在随后的培训中虽有沟通技巧及心理知识的培训,但时间大多较短暂且可供的实战经验较少。因此,在对同伴教育者的系统培训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更要把握相关的真实情况和实践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加强综合能力培养,不断对同伴教育者进行更新,及时向他们传递同性防艾前沿,真正培养与时俱进的同伴教育者。

3.3.3.评价机制上

现实的同伴教育活动大多以“灌输”为主,只注重形式传递和量化考核,而忽略了主体人群——同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感受,接收不到最切实的教育反馈,从而无法对同伴教育总体效果进行评估。高质量的同伴教育活动,能够让参与者参与到活动的规划、实施、评估的各个方面,对于严谨科学的同伴教育方案的形成以及艾滋病防治尤其是男同性行为艾滋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3.3.4.联动合作上

需要大批能够获取受教育者信赖的同伴教育志愿者的特殊性往往将同伴教育限定在高校内部,干预效果难以更好发挥。因此,为了提升整体干预效果,可以有机整合校内校外防治力量,附加外展服务、免费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及网络干预服务等干预模式,建立更加完善、长效地预防机制。尤其是要针对同性性行为人群开设更多新颖地服务、干预形式,使其体会到人文关怀和社会温暖。

3.4 提高男男性行为人群对HIV暴露前预防用药的认知

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作为当前全球艾滋病预防的热点之一,在第2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召开期间安排了数次专场介绍和讨论。其中包括介绍PrEP在全球的总体研究和推行进展,在泰国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实施进展。2018年Grulich等人发表的文章提到:扩大抗病毒治疗未能降低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的新发感染,而PrEP促使MSM的HIV新发感染降低了35%。整体看来,PrEP的预防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证明。而无论专家对于PrEP在艾滋病预防领域应该在大众人群还是只在关键人群中推行做出怎样的论断,可以确定的是,同性性行为人群都被囊括其中。

因此,应该广泛开展MSM HIV暴露前预防用药培训,尽快让同性性行为群体掌握PrEP的相关信息,避免其因为信息掌握不及时而错失有效预防高频感染的时机。

4 对同性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点看法

无论我国对于同性性行为是否已达到应有的社会包容度,也不管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做了何种选择,至少在生命健康权的追求上,都是统一的。我们可以运用“知识的地方性和有限资源”来驳斥同性恋合法化的观点,却没有任何理由阻却全球大环境下每一位同性性行为者得到应有的关怀与保障。由是,笔者特别提出对同性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问题,也根本不在于他们身份上的任何特殊性,而仅仅因为他们的结合本身在生理上存在着更高的感染风险。任何社会不同人群的分裂和对抗,都将极大地影响公共卫生利益的实现,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控。唯有不设壁垒、不加防线的团结,方可实现全人类真正的健康与安全。

5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在艾滋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目前来说,AIDS、HIV的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国在同性防艾普及、达成防艾工作的治理目标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同性性行为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
关于艾滋病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