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2018-11-30安徽省颍上县西三十铺镇仁和小学王俊杰
安徽省颍上县西三十铺镇仁和小学 王俊杰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发现,只有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小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从内心接纳数学知识,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又通过对相关学生的数据分析发现,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充足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这一学科上的学习将事半功倍。因此,作为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知识体系尚不完善这一实际教学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科学性的学习,保证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对小学知识进行机械化的掌握。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
拥有一个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致力于达成的目标,不同于传统式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现代教学观念更倾向于师生之间互相维护教学交流平台。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交流作为一个相互性的词汇,其本意就在两者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不是单方面的努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更应当主动引导学生与自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日常的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硬性记忆,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所处的地位反而更加弱势,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从心里退出甚至抵触这一交流,使课堂教学这一交流阶段宣告失败。
比如在对小学数学第一节课“数一数”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交流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对数字的认识,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保证在第一节课就建立起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其他课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点,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伴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已经开始被新型的更高效的教学形势所取代,但是传统教学长时间存在带来的不良影响还一直影响着整个教学,严重破坏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对知识进行硬性讲解,学生基本上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教师的表演,长期处于枯燥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创新的能力,最终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进行兴趣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性,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切实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在课前充分备课,并对整个课程进行一次演练,保证在教学的40分钟里自身的教学情绪是饱满的,通过自身热情高涨的授课形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们对整个课堂进行全方位参与,保证学生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这一课时的讲解时,因为这一课时所占练习比重较多,部分教师认为在学生进行试题练习的时候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其实这是极不负责的,作为学生的教师,应当时刻以身作则。有很多学生嫌弃试题过于烦琐,想要停止学习的时候,如果看到的是一位同样兴致缺缺的教师,那么这位学生会很快放弃烦琐的运算过程,而如果看到的是一位积极向上的教师,那么这位学生也就会坚持,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
小学数学大致上不具备较强的思考性,属于想学就很容易学会的类型,小学数学在智力上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较强的区分。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学习兴趣的存在与否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兴趣。新课标也曾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形成以兴趣教学为核心的创新性教学体系。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曾有教师简单地将教学任务的完成定义为小学生在脑海里装满数学知识,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教学的本质以及特性,造成很多学生的数学潜力没能被真正激发出来,从而在接受更高程度的数学学习时,与其他学生显现出较大的差距。小学生就像一块璞玉,等待着教师对其进行精细的打磨,数学教师必须如同工匠师雕琢美玉一般,以玉石本身为主体,从内到外进行充分的改良。教师只有将学生作为主体时,学生才会注意到自身在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
通过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兴趣为课堂主要驱动力,力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形式进行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摒弃传统的机械式教学,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积极发挥自身主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