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8-11-30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张 丽
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死学课本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和创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目标,课堂不再局限传授数学知识,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小学数学课堂过分注重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灌输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由于小学生普遍比较畏惧教师,出现不懂的知识也不敢大胆向教师提出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信息传达不顺畅,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不能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和巩固,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不高。
2.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导致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后面的学习就十分困难,一环扣一环,学生越学越吃力,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只有成绩才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会着重讲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负责听,动脑思考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力求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得到开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本人结合长期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总结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几点策略:
1.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思维活跃,精神集中度不高。数学知识讲解起来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都存在一定难度,更不要谈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的第一大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自然也就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这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讲解知识点为主,需要学生回答问题,采取的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比较机械,不能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但是数学中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式,教师要允许学生中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学生大多是按照教材上的方式进行解答,不同的解题方式会受到质疑,这时教师要支持、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寻求不同方法的探知欲强烈,创新意识会被唤醒,创新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打造创新机会
教师要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不断钻研和创新,让课堂教学以丰富的形式开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主动进行思考,当教师提出问题时,认为“我能行”,找寻不同的解决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开设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勤思考,敢于创新
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不断创设机会,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平行四边形学习过程中,易变性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师与其给学生讲一大堆内容,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所以对于这种好操作的实践,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散思维。比如学生要参加春游,总共有333名学生,如果每辆车核载36人,租9辆车可以载完所有学生吗?学生一般会用除法:333÷9=37,37>36,有的学生会用逆向思维方式:36×9=324(人),教师应该对两种方式进行肯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更灵活,让学生勇于创新。
4.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很多人认为,学生的学习除了公式定律就是计算,其实,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地方很多,可以说是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为学生出一些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这时教师不妨选取一些开放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重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方式,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丰富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等方式,为学生打造创新机会,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形成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把学生培养为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