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落地的三个关键点
2018-11-30文|
文 |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深度思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健全人格、勇于探究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作为小学,该以怎样的方式落实核心素养?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这是考验校长办学能力、反映校长办学水平的关键。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到适合本校的落实途径?这是打造富有本校特色的“常态优质”的基本前提。根据实践经验,笔者将其归纳为三个关键点。
首先,基于校长的专业素养来思考“核心素养”。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核心素养与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内在相通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这都体现了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因此,校长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还要具备专业素养以及影响、感染他人的人文素养。校长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修炼自身,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领导与管理智慧。
其次,基于学校课程来思考“核心素养”。今天的孩子注定要生活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应该筹划怎样的课程,以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呢?笔者认为那一定是具备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一方面,课程要从课程类型整合、跨学科横向整合、学科内部纵向整合三个维度上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不断挖掘课程资源,突破传统教室边界,通过“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一体化实施,形成大课堂资源,以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则需要通过课内外结合、学科间整合、活动中融合、家校组合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永远都是课程建设最核心、最关键的力量,教师团队在“真”与“动”中,将共同经历、彼此滋养的教研文化融入每个教师的血脉之中,通过变革教研方式、重构教师文化来推动开放、包容的团队教研文化的形成,从而促进教师从学科人到教育人、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
最后,基于学校管理来思考“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新焦点、新维度,是学校管理转型的主线。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文化中,需要从学科、学段和校本化方向努力。学校管理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紧贴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观,培养出能够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具备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人;知荣辱,守诚信,敢于创新的人。学校把教研工作坊作为学校常态的研究平台,促进学科和年级部教研工作系统、有步骤地推进。
回归初心,坚守学校发展的价值立场;回归本质,催生学校发展的创造活力;回归梦想,推动学校发展的现代治理,这是一所学校的目标和担当。读懂儿童,激发教师发展潜能,稳中思变、与时俱进、培育教育创造力,是校长的责任和追求。只有把握好核心素养落地的三大关键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才能实实在在地助推学校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