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让师生乐享心智生活
——我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2018-11-30|

教育家 2018年46期
关键词:心智师生德育

文 |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三十五载,回首往昔,真有柳暗花明之叹。让教育返璞归真,让职业人生更具意义和价值,是我不变的追求。

激情燃烧的岁月,享受职业幸福的时代

1981年至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至湖北老河口市一中任教数学,怀揣梦想,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之中。拜教学副校长与教导主任为师,他们一个理论功底深厚,一个课堂教学水平高超,很快,我便从青涩走向成熟。当时既没有课时津贴也没有收补课费一说,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尊重有加,教育生态非常和谐。记得刚教书不久,一天晚上我到街上买一碗馄饨作宵夜,卖馄饨老大娘听我是外地口音,就问我是哪里人在哪上班。一听说我是一中的老师,她怎么都不肯收那五角钱的馄饨钱。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我觉得这是真正的师道尊严。

拼命追求升学率,教育信念迷失的年代

1999年7月,我调入武汉开发区第一中学任教。1993年至2003年间,教育受到某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各种名目的教育收费、课外有偿补课愈演愈烈,一味追求升学率、名校率,让学生苦不堪言。我也不例外地迷失其中。有件事让我至今无法释怀,甚至悔恨,也促使我反思。我班的班长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很强,我对她非常器重。但有一天,我收到了她写的一封信,信中她说觉得我根本不重视她,经常找班上其他同学谈心,指导学业,解决困惑,但从来没找她谈过心,问我是不是不喜欢她。我心里一惊,这不是冤枉我吗?但仔细一想却也无言以对。确如她所说,每次考试完后都要进行质量分析,考得不好的同学肯定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生怕班级整体成绩掉队。而她几乎每次大考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我压根就没想到找她谈心。

为了保证升学率,我根本没有顾及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与需求。这些经历,让我的内心也滋生了如何让师生过幸福心智生活的种子。

反思学习正本清源,探索幸福教育正道

2003年1月,我被任命为学校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树立了“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学生是天然的学习者,学生人人可创新,学生潜能无限,学生个性独立”的教育伦理观以及“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的教育行为观,初步建构了“活动·体验·自主发展”的德育范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快乐,在快乐中发展,在发展中幸福。

从2010年底开始,我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每期的学习,我一步步提炼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应该为师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引领师生过幸福的心智生活。随着学校“幸福教育”的推进,师生逐渐达成共识,那就是幸福是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这种快乐更多地指向人精神上的享受。而人的精神生活其实包括了智力生活和心灵生活,如果师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智力生活的快乐、心灵能力生长的快乐,从此热爱智力生活、关注心灵能力的生长,那么这样的师生就是幸福的师生,这样的教育就是幸福的教育,因为丰富的心灵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据此,我们将幸福教育聚焦为“师生乐享心智生活的教育”。

愿景引领创新实践,让师生乐享心智生活

我们确立了“学校是师生享受心智生活、迷恋成长的乐园”的学校愿景,以此引领干部教师同向同行,让大家甘做“农夫”,适性、适时、适量,静待学生生命自然成长;笃追“幸福”,求真、崇善、尚美,精育学校文化厚德载物。在愿景引领的基础上,我们脚踏实地又大胆创新,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实践,践行学校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唤醒活力学生,润泽大气教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秉承“让幸福润泽每个孩子的心灵”的德育理念,在探索中形成了“活动·体验·自主幸福发展”德育范式,不断开发、拓展学生品德素养培育的途径与策略。注重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开展亲子阅读,设立周末亲子学校,建设心育团队,加强家校联系,着力环保教育,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与亲人、与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做到全程德育、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健全完善育人导师制、班科联系会制度、首见负责制, 建立课堂德育渗透随检机制和“一心三队”心理健康联动教育机制。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平台,采用项目管理方式, 组建了班主任心育团队、“红心闪亮”同伴互助团队和教师心理维护团队,实现师生心理调节维护全覆盖。学校德育正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由单线型向网络型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整合型向层次型转变,由接受型向自觉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学校自2007年开始酝酿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2012年,学校提炼出“三板四环”的课堂教学范式。2014年,课堂教学优化成为学校转型发展重头戏。我们对“三板四环”的课堂教学范式进行升级,初步形成了“伴生课堂”教学模式。伴生课堂的教育内涵是“伴生”,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上,教师陪伴学生的发展;二是事物之间互相伴生伴随现象,呈现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过程。简言之,伴生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情境,使学生达到一种倾听内心、享受作为的状态,教学处于师与生能动的积极的有效的互动互生的状态。“伴生课堂”的基本架构可概括为三境界四阶段四环节。三境界即亦师亦生、亦知亦情、若隐若现。四阶段即开、示、悟、入,这是学生习得的过程。四环节即定向、开启(导入新课,确定目标;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示疑、互动(对话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伴生互动);悟理、明法(悟理真知,倾听内心;明了方法,会学慧生);入脑、融合(梳理图式、享受作为;练习操作、学会融通),这是课堂推进的流程。伴生课堂强调信息技术的支撑,课堂形态主要有精品云课堂、常模云课堂和常态云课堂三种,并通过课堂教学治理机制、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学生心理调控机制提供全面的质量保障。

在打造“伴生课堂”的同时,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元的特色课程,以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些课程涉及伦理与社会、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等各个方面,在调研学生兴趣爱好、面向教师招标的基础上开设,充分满足学生所需,发挥教师所长。

学校的使命之一是“润泽大气教师”,引领教师激发育人潜力,练就育人张力,充盈育人内力。为此,我们以“教师发展学校”为抓手,全面实施教师成长课程:阅读分享,学思结合强底蕴;培训统筹,按需设计拓境界;课题驱动,术业精进靠修炼;课程整合开发,适性而为创师能。同时,营造教师过好幸福心智生活的环境,搭建教师支持系统,包括心理支持系统、外部支持系统、绩效考核与逐级聘任系统等,完善机制,保障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心灵和智力健康发展的人作为根本使命,尊重人的发展性和差异性,用人本精神促进学校人性化管理的优能和优质。历经学校幸福文化的濡染与沉淀,师生的教育价值观、行为准则、校风教风学风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践行和发扬,各项工作业绩基本保持着“区域第一,市级领先”的高位水平。

三十五载教海探求,我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与时代一同进步、发展。回望来路,有过迷失和挫折的苦闷,更有探索与收获的幸福。周国平先生说,教育应该为人们能够有意义地利用闲暇时间做准备。也就是说,应该使人们有能力在闲暇时间过一种有头脑的生活。在未来,我将带领学校在“深耕”与“闲暇”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既为师生的未来幸福有所作为,又为师生过好当下的心智生活寻找路径。我愿在校长的岗位上,为引领师生过幸福的心智生活而竭力奋斗。

猜你喜欢

心智师生德育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