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打造“思情话意”的英语课堂

2018-11-30李爱云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0期

■李爱云

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情话意”的英语课堂,是指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不断思考,展开有意义的交流与对话,在对话中发展思维、交流思想,让英语课堂充满美感与愉悦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核心素养。课堂追问,是实现“思情话意”式英语课堂的最佳途径。

一、课堂追问的意义

1.追问让课堂充满活力。

叶澜教授曾经对教师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教师才算成功完成了自身的使命,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然而,该如何打造这样一个活力课堂呢?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将学生的回答引申开来,并进行追问,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关注中振奋起来,在与他人的思维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案例1】译林版牛津教材七(上)Unit 4 Reading School Life

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谈论自己的新学校。

T:Do you like your new school?

S:Yes!

T:Why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S:Our school is beautiful and teachers are very friendly.

S:And my classmates are nice,too.

S:I like the food in our school canteen.

在这里,教师一个小小的追问就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对新学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参与热情均被调动起来。

2.追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最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有高级思维能力的新一代,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追问。

【案例2】译林版牛津教材七(上)Unit 4 Reading School Life

当大部分学生诉说自己多么热爱新学校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不同的声音响起。

S:But I don’t like our new school.

T:Why not?Why don’t you like your new school?

S: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every day.

T:Why don’t you like homwework?

S:I don’t hate homework.But too much homework makes me so busy that I don’t have time for my hobbies.

T:Do we have any good ideas to share some time for our hobbies?

在这里,教师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作业多”这一点上,而是启发学生说出为什么不喜欢家庭作业,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学生就不得不继续思考,并尝试用符合逻辑的英语句子来回答老师的追问,既锻炼了语言能力,也训练了思维的逻辑性。

正因为该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回答,并且与教师展开了真情互动,其他学生从而深受启发,纷纷献计献策帮助解决问题。接下来,又有其他学生说出了一些不喜欢新学校的原因,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追问激发学生思考作答。

这样的课堂追问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思考、不断创新、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追问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灵活、快捷、深入、广泛等维度发展。

3.追问促进反馈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聚焦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教师在平时课堂上的追问,恰好起到了反馈与评价的作用。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进一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高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3册Unit 20 USA——a melting pot

教师这样导入:

T:What is the USA like in your mind?

S:The USA is like a fairyland.

T:Cool!What else?

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的反馈与评价均不到位。如果教师能够接着问为什么,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追问,那么,学生必然会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正确地认识美国这个国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学生才会根据教师的评价来不断调整与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避免包办代替。

4.追问促进赏识教育的实现。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不应只是简单地表扬与鼓励。对于有思想的学生来说,“Good!”“Excellent!”“You’ve done a great job!”之类的简单夸奖会让他们觉得过于形式主义,他们渴望的是与老师、同学用英语真正地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在这样的交流里,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提升,从中找到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案例4】译林版牛津教材九(下)Unit 3 Robots Main task

这一课学习如何写一封抱怨信。上课伊始,教师带了一个包裹到教室,告诉学生,自己在网上买了一个厨房计时器,收到包裹后,发现此计时器与网上描述的有很大的差异,于是请求学生给出建议——如何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对比后,踊跃作答。

S:Tell them you are not pleased with the kitchen timer.

T:Why am I not pleased with the kitchen timer? What’s wrong with it?

S:It is not in the right shape and it doesn’t work well.

S:And the battery doesn’t last long.

T:Then how can I tell them about it besides calling them?

S:You can write them an E-mail or a letter.

T:OK,let’s write a complaint letter.Who would like to help me write this letter?

学生积极出谋划策,主动热情地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有了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学生课后的作业也都很精彩。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以及课堂上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课堂上师生与生生之间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发现了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终身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相比于简单的夸赞与表扬,课堂追问才能真正促进赏识教育的实现。

二、课堂追问的技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围绕学习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对某个现象或问题的认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得学生在不断挑战认知性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孙铁玲)

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故事等创设情境。

【案例5】《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3册Unit 21 The football team

因为本课要讨论男女平等问题,课文对话也是讨论女生能否和男生一起踢足球这样的话题,于是,教师就按照课文内容自制了一个布告板来创设情境——布告板上的内容便是男生去踢足球,女生去做啦啦队员。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notice(girls can only be cheerleaders)?

S:I think it is OK.

T:Why do you think it’s OK?

S:Girls and boys are different in some ways.When boys are good at playing football...

T:Do you mean that girls can’t play football?

S:Oh,I don’t think so.I mean that boys are usually better at football than girls.

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话题,又通过追问让话题向纵深发展。学生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授有关节日的课文时,用自己录制的在新加坡友人家过春节的视频进行导入,启发学生针对视频内容互相提问。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同时也让学生模仿教师,针对同伴的回答进行追问。这样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wh-questions,搭建思考支架。

英语教师在阅读与听力教学中,通常会让学生通过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再通过阅读或听来获取文章的信息。但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听力教学,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获取信息的阶段,都不能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通过提问和追问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读懂或者听懂字里行间的意思,甚至理解文章的“画外音”,因为那些往往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在阅读或是听文本材料前,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诸如记叙文的五大要素之类的问题,即“wh-questions”。这些有关记叙文要素的关键词可以为学生搭建思考支架,让追问有内容基础。

【案例6】译林版牛津教材八(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这是一篇有关台湾省地震的阅读文章。教师根据文本信息,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来追问,让学生明白了如何避免一些人为的灾难,以及灾难降临时如何自救与帮助他人。

T:What did the people do when they realized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S:People ran in all directions to escape.

T:Is it right for them to run in all directions to escape?

S:Actually no,it is dangerous if people crowd together to run.

T:What are the tips to escape an earthquake?

S:Calm down first and...

教师以what作为问句开头进行追问,再一层层抽丝剥茧,让学生思考作答。这样的对话真实有效,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3.认真倾听,抓住问题的突破口。

叶澜教授认为:“过程生成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对信息的捕捉、判断、重建的能力。”一个真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认真倾听和观察,及时捕捉到那些看似与课堂无关的“意外”,并通过追问来机智地处理这些“意外”。

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生对话,启发学生自我反思,梳理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案例7】《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4册 Unit 9 After School

师生在课堂上讨论职业,Tom说城市清洁工看起来很脏。

T:Why do they look dirty?

Tom: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with the rubbish or other dirty things.

T:Where is the rubbish from?

Tom:From people.And some people don’t throw the rubbish in the dustbin.

T:If there were no cleaners in our city,what would it be like?What can we do to help?

在这里,教师没有忽略Tom的回答,也没有责备Tom,而是抓住机会,通过一步步的追问让Tom逐渐意识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也让他对不同的职业多了一份尊重。

总之,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展开真实而有意义的交流,而提问和追问是交流的高效形式。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合适的追问,让英语课堂充满“思情话意”,能够逐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