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演绎魅力数学课堂
2018-11-30江苏省海门市天补小学毛淑萍
江苏省海门市天补小学 毛淑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独特优势,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好地吸纳新知。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力,丰富学生的直观印象,让学生自然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全面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在教学认识厘米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猫和老鼠”视频,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被小猫追得走投无路,只好钻到洞里面去了。小猫来到老鼠洞前,并没有往里面钻,而是利用胡须测量了洞口的宽度,洞口的宽度比小猫的胡须要窄,小猫无奈地选择了离开。学生们看到这里,哈哈大笑。教师趁势引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人们都是采取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的情绪处在高涨中,很多学生都想到了“尺子”,教师进行了肯定,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但同学们手边的尺子是不一样的,能找到彼此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吗?学生们拿出了尺子,教师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尺子上面的刻度,进入到认识厘米的学习中。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使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教学效果也是高效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很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很欠缺,距离数学课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的重难点,加快新知内化的历程。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张大伯准备用一根长绳,围一个面积最大的图形,他应该怎样围,才能确保面积最大?”学生读完了题目,进行了分析,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有的说是围成长方形面积最大,有的说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也有的说围成圆形面积最大,但谁都不能将对方说服。于是,教师在屏幕上分别出现了这三种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最后得出了结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的结论,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没有直接讲解结论,而是采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表象,化抽象为具体,诱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练习形式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而以往的课堂中,教师的练习形式单一,大多是例题的“复制”,学生练习的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局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最大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后,在练习环节,教师没有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在屏幕中,教师先出示了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树的下面放了一个篮子,在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关于小数加减法的题目,如果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答案,用鼠标点击一下,苹果就会掉进篮子里,反之,苹果不能掉进篮中。同学们,你们能够成功摘取苹果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下一关吗?这样的练习形式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很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但加快了完成练习的速度,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效果非常好。
上述案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练习模式,巧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设计,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练习变得生动、具体,更易于理解。让学生学会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课堂通向高效的桥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灵活教学方法,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构建富有魅力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