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浅谈在种植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8-11-30文钱津
文 钱 津
一、激发兴趣,让幼儿乐于观察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
我们常说,环境造人,说明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种植活动中,以观察为基本手段,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主要保障。例如,在“种植园地”观察种子发芽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分别在阳光充足和阴凉的不同环境下,同时进行黄豆种植。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虽然同样浇水,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黄豆苗长得非常茂盛,而在晒不到太阳的地方,黄豆苗却总也长不好。由此,幼儿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水,也离不开阳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进行观察,都是幼儿所感兴趣的,能够促进他们最基础的科学素质的发展,激发他们探索植物的秘密。
(二)激起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他们的小脑瓜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疑问。例如,引导幼儿认识蚕豆时,我采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来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豆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活动兴趣;另外,我会用“蚕豆宝宝”“好朋友豆豆”等轻松、充满童趣的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主动观察蚕豆的外形、颜色,初步认识蚕豆。
二、讲究方法,让幼儿善于观察
(一)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包括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我们在“种植园地”种了许多玉米,因为这是幼儿参与种植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天天去观察、照顾、浇水。在观察玉米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先是叶,然后是茎,最后是根;有的幼儿是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先观察玉米的高矮,然后观察果实的大小,最后通过玉米的高矮来判断玉米的果实是否成熟。幼儿的有序观察,能发展幼儿的思维,使之得出的结果更有条理性。
(二)比较观察法
比较观察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例如,在萝卜丰收时,老师会带着幼儿观察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让幼儿比较各种萝卜的外形特征。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幼儿认识了三种萝卜,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三)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例如,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蚕豆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进行观察并记录,了解蚕豆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收蚕豆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这种方法比较有持久性,在其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有独特作用。
(四)多感官观察法
观察的时候,可以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这都将有助于幼儿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培养其观察的全面性,同时,也会加深该事物在幼儿大脑中的印象。例如,幼儿在观察西瓜苗时,都是通过感官来探究西瓜苗的,他们用眼睛仔细观察西瓜苗的外形,用鼻子闻一闻西瓜花的花香,用小手去摸摸西瓜苗。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观察的有效性。
三、创造机会,让幼儿勤于观察
幼儿的观察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常给幼儿创造观察的机会,给幼儿提供较好的观察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培养幼儿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午后散步的机会,带领幼儿去种植园,让幼儿近距离接触植物,观察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长情况。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种植活动,既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密切了家园联系,又丰富了家园活动。有了家长的支持,幼儿对植物的观察才会更有效、更长久。为了让幼儿能更多地了解大自然,还可以组织幼儿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更多地去参与种植活动,让幼儿在田野中观察更多的事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