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以苏教版“运算律”教学为例
2018-11-30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外国语学校 陈 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向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产生影响,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探究欲望。本文以苏教版“运算律”这节课的教学为例,简单介绍如何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鼓励学生提问,倡导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动地位,为学生们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这对于小学生们的学习来说其实是十分不利的,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很难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与教师的沟通中领悟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引导语的方式来诱导学生们进行提问,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应当时刻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疑惑,教师就可以适当停顿,主动询问学生是否对于所讲解的知识存在疑惑,并用更为细致的方法为学生们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乘法分配律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更加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展开问题思考。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去超市买文具品的情境:文具店中各个文具的售价分别为:一支钢笔四元,一支铅笔一元,一瓶墨水六元,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情境中所给出的条件进行问题的设计,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如果在文具店买了三支钢笔、三只铅笔,总共需要多少钱?教师可以以学生们的问题为例,直接为学生们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深入解析,提升学生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主动师生互动,倡导自主学习
小学生们才刚刚进入学校进行正式的数学知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为了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引导学生在数学课上以更为轻松的状态展开数学自主学习,教师就需要构建更为轻松的教学环境,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期望,从而在课堂上孩子们能够更为积极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完成课堂学习。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乘法分配律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鼓励学生们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乘法分配律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们提供解决疑惑、查缺补漏的机会,然后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延伸,试着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增加几个加数,乘法分配律是否依旧成立?教师们在验证所提出的设想的时候,还应当向孩子们抛出问题,让学生们回应自己,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将学生们逐渐带入深入学习状态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寻求学生们回应的时候,还应当不断给予学生们肯定,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在课堂学习中大胆探究,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学习。
三、给予学生空间,倡导自主学习
孩子们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要学会分享,能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自学技巧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这样既能帮助一些不会自主学习的同学们迅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们之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相互提高的目的。所以,教师们在为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们留出空间,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不仅仅扮演学生的角色,还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能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成果表示出来,与其他学生们以及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思路,优化课堂学习效果,打造更为自由、高效的数学课堂。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尝试着思考如何只利用一个表达式,将课堂上所学习的所有与“运算律”有关的等式表达出来,这样的研究课堂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们在自主研究等式的时候也存在很高的自由度,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自己所理解的概念,通过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等式表达,有的同学们可能习惯于使用符号来进行等式表达,而有的同学则喜欢使用数值进行等式表示,还有的同学会想到利用英文字母来进行表述等等,学生们所得出的结果多种多样,大大提升了课堂多样性。学生们在展示自己所设计的等式的时候,也能够将自己的思维更清晰地展现在教师、同学们的面前,获得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学生们也会受到鼓励,更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思维,主动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注意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性,学会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及喜好调整自主学习方式,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在课堂上提问,构架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效数学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