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差异:建构有“人”的语文学习过程

2018-11-30江苏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语文

江苏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程 喆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当前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这样的价值取向。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就提出过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如果真正关注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顾及了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师生双向互动的可能性,就能发现教学过程生成性的特点。

其实,一名教师,不管他执教哪个学科,持何种教学主张,都应该是心中有“人”的教学。

语文就是这样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学习语文就其根本而言就是习得语言,学会言语。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学习是一个极为广泛的范畴,其外延就是生活,而这个范畴的中心无疑是“人”。

然而,当下的语文教学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文本的解读剖析,导致语文学科教学生硬和死板,忽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创设开放的、生成的语文课堂,关注“人”的个体差异是其中之主渠道。

一、自我唤醒,从传授功利的知识走向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语文是母语教学,语文的外延就是学生的生活。相对于“教知识”,我们更应该把阅读教学指向他们完整的生命成长,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等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的教授只有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学习才能真正发生。潘自由先生也认为:语文是一门应用学科——为用而学,这是目的;在用中学,这是方法;以用评学,这是评价。

在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最后一个板块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作者有一双发现美、捕捉美的眼睛,她笔下的槐乡美得好像一幅画。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感受着槐花美,享受着槐花乐。假如你是槐乡的孩子,你会怎样给大家介绍五月的槐乡呢?

孩子们可以借鉴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这样有梯度的练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言语表达的实践中都能得到锻炼,是真正以语言实践活动为目标,以儿童学习兴趣为内在动力的,以深化思维为指向的。

2.关注儿童人文精神的独特体验

从阅读学角度来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从写作学来分析,写作是个人抒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首先要立足于人文关怀、情感熏陶,再加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思想启迪、心灵净化和感情升华,又会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

我在教学《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扣题眼 “壮”,并鼓励他们用“壮”组词概括感受,结合学生的预习体验,我们把课文的基调定为“悲壮”两个字。然后,我从“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悲壮”为主话题,然后随文入境,不少同学都把目光聚焦在“羚羊跳崖逃生”这个特写镜头的描写上,我因势利导,和同学们找出了最扣人心弦的动词——“猛蹬”。同学们又从 “谁猛蹬”“猛蹬在谁身上”“蹬出什么结果”三个问题出发,去感受老羚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还有学生觉得“众羊群跳”的画面特别让人感动,我们就一起走进文字,去感受羚羊群的团结一心,进而对生命产生无比的敬畏。

教学中,我让学生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并多层级朗读感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建构文本意思与情感体验。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我适时介入、积极引导。教师的导学,也能促成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

二、自主探究,从机械的教案设计指向学生的学习路径

尽管 “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谈了很多年,但是我们的思维定式里,总是希望学生按照我们“假想”的教案设计作出回答,要不然就努力引导学生逐渐靠近最终达到预定答案。于是,“机械僵硬”的教案设计,在课堂上就“牵制”着学生本应个性化的思维。看似“行云流水”的课堂,其实并没有关注学生思维的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跳脱教学预案“一统天下”的藩篱,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指向学生的学习路径上多做文章。

1.把预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前预习都是常规要求,但效果不太明显。究其原因,是教师的预习要求太过于笼统,没有年段的区别、文本体裁类别的区分,学生自然也就缺少了有效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导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因此,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心中有学生。除了常规的字词疏通和课文朗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摘抄自己认为费解难懂或是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甚至研究作者,从他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中去按图索骥,寻找值得关注的“点”,形成个性化的预习笔记。学生根据文章的特点、个人爱好、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维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实践活动,这样的选择性预习才是有生成的。

当学生归纳出这些探究点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明确探究方向,要引领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历程,有的是指向文字的,有的是关注表达方法的,还有的是需要内化情感体验的。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学生通过预习设计出如下学习思路:

学习思路一:

认真读课文并思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由“课题”切入,指向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思路二:

高尔基说:“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这里的“美好的东西”,到底是指什么?

——由“重点句”切入,指向课文的主旨

学习思路三: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写景的句段那么优美,是不是只在说明春天的美景?

——由优美句段切入,关注语言的表达特色

这些预习的思路,看似庞杂,实则殊途同归。教师在新授之前,若能关注到学生阅读的“原点”和“困惑点”,定能真正教在学生的“需要处”。

2.把阅读的质疑权交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可以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读课题,了解了课文内容、语言等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及提出疑问。

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个是不是说明林教头技不如人,胆小怕事?于老师带着学生耐心地再读课文,读着读着,学生慢慢发现:原来这“不敢、不敢”并非胆小怕事,而是一种“谦让”;再往下读课文,“抡棒一扫”也不仅仅是一种招式,而是一种“宽让”。教师再适时引出古代君子的五大品行——“温、良、恭、俭、让”,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其实,文本直接表达出来那些意思,是不需要教的;而那些作者故意隐瞒、有意省略的才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在课文间走个来回,把质疑权留给学生,这样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3.把合作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有些学生一时难以独立完成既定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差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策略和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产生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成长。教师作为这个学习环节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是很有挑战的。教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对小组学习的结果给予归纳总结和及时评价。

三、联结生活,从狭义的文本面向学生精彩纷呈的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连,是丰富儿童阅读体验的基础和前提。将语文教学过程融入生活环境,往往会使学生的体验更加鲜活而深刻。

1.累积生活,链接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利用文本积淀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文能力上,还应体现它的发展性。因此,教材其实是个源点,辐射阅读相关信息,让学生在无数个“信息组块”中,助推个性化的思维和认知。这样的“阅读链接”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深化主旨,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二是可以比照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可以拓展补充,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

2.立足文本,迁移生活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方法。这种学习策略不应局限在一招一式、一点一滴,而应开阔视野,立足生活,关注发展,体现出很强的迁移性。

如教学《师恩难忘》一课,课尾,教师就“老师的教诲之恩”出示了三个答案,让学生猜猜哪个是老师的?

(1)田老师课上带来的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帮助儿时的我们理解了课文,让我至今难忘。

(2)田老师能说会道,口才、文笔都很好,对学生饱含着关切。

(3)田老师教学有方,她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给我以文学的启蒙和熏陶。田老师四年的启蒙,换来了我四十年的感激和尊敬。

学生读后,都认为第三个答案最深刻、最全面,肯定是老师的,老师却说:这些都是老师的解答。老师每读一遍课文,就会进行思考,边读边思,记下一个答案。读了三遍,每次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恍然大悟)如果读第四遍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还有第四种答案。进而,老师引导:课堂阅读有当堂的感受启发,每个学生因人而异;课后阅读,有生活的迁移,每个学生所获得的启发也不同;长大了再读,你的体悟或许会更深刻些。同学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文章,你会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这才叫“读书”。

3.多元整合,内化体验

罗曼·罗兰曾说:“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语文阅读过程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方对话的过程,是师生民主自由交流、情感互相碰撞、生成不同见解的过程。

如教学《第八次》一课,学生对“为什么布鲁斯说‘我也要干第八次’”这样回答: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后,看到了蜘蛛结网“结了断、断了结”的景象,他被蜘蛛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鼓舞,决心也要干第八次。教师顺势引导:“其实‘蜘蛛结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外在的生活现象,为什么布鲁斯王子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精神和力量呢?”学生这才恍然大悟:是布鲁斯王子自己内心还存有信念,是他自己战胜了自己,自己激励了自己!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因为其主体是“人”,而呈现特别多样化的生态。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关注学习个体的差异和他们不同的需求,从教学内容、课堂师生关系、学习方式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形成真实而独特的阅读情感和体验,让不同个体都能得到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升。♪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