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教学走向丰盈和敞亮
——儿童视角下的习作教学研究

2018-11-30江苏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习作学生

江苏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王 宁

就目前的习作教学现状而言,语文教师仅死守着语文教材来教,习作的效果将有很大的局限。“儿童文学,就是一种能够为儿童语言能力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雨水、足够的适量的肥料的语言系统,儿童文学最能激活儿童潜在的语言灵性。”因此,如何开发儿童文学资源来提升学生习作素养,是语文教师应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教师如拥有了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指导起习作来才更易抓住要领,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经典作品,品味习作表达之用

1.交际语境,进行功能性写作

写作的功能很多,除了抒情和审美,学生更应掌握如何用文章求知、思考和生活。“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功能性写作,能让作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言语状态。教师可以相关文学作品为参照,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建议书等。如阅读《西雅图酋长的宣言》《寂静的春天》及朵拉的《我的环保妈妈》后,亲手制作叶脉书签等生活用品,在环保日写一篇演讲稿,提醒人们争当环保卫士,这是说服类习作。阅读《林中水滴》《森林报》《西顿动物小说全集》后,学生以观察记录的形式,写下了 “大豆发芽”“丝瓜的观察记录”“养蚕日记”等文字鲜活的日记,这是科学小论文的写作。结合《鲁滨孙漂流记》《手斧男孩》,让学生写《人必备的生存技能》。结合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及梭罗的《种子的信仰》,让学生们写《植物的繁殖方式》,则属于研究性写作。

2.个人反应,与作品深度对话

个人反应,是连接读、写活动之间的桥梁。“不论阅读还是写作,都要体现个人鲜活的精神存在。”在儿童文学的阅读中,要充分体现对“个人反应”的关注,使之逐渐形成自我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恰当地表现出来。实施策略可分为 “改写版”“精华版”和“心得版”。“改写版”即阅读书籍后,改写情节,增添留白,改写结局,或写成续集。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描写道:“狐狸打开门——门外站着一只小肥猪。‘哎呀,我找错门了!’小猪尖叫起来。”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构图,抓住小猪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把它害怕的样子说具体。富有张力的图画,激发了学生言说欲望,学生描绘得活灵活现:小猪牙齿在打架,全身直哆嗦;腿站都站不稳了,不住地打颤;心脏都吓得好像掉到地上了……“精华版”是将原著浓缩,保留最精彩的情节,能培养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如缩写《鲁滨孙漂流记》,学生选择“被困荒岛,搭建房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摸索做陶器,做面包”等最关键的内容,突出主人公自强不息的品质。“心得版”是将阅读心得分成“佳句欣赏”“精彩情节”“人物点评”“写法赏析”等部分,形成读书笔记。“心得版”还可自绘图画,配上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两句话,形成“阅读推荐海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编演戏剧,激发表达热情

把戏剧元素融入阅读与习作,能把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自我展示中提升习作技能。如在“声音魔法师”这一戏剧单元,学生观察绘本《好大声的书》插图,模拟再现不同事物面对吵闹声的表现,就加深了对“侧面描写”的认知;阅读绘本《春天的声音》,可了解象声词的作用。在“想象接力甜甜圈”单元,学生根据抽到的四个词语,如“神灯、戒指、魔法、心愿”,编演出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来,润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这些词语,正是《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中的关键信息。让经典儿童文学和戏剧表演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合作意识。学生对“超级编剧家”这一戏剧单元总是情有独钟。一般来说,具有矛盾冲突的童话、绘本、神话或小说,如《夏洛的网》《外公有棵樱桃树》等,适合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乐此不疲地体验、想象和创造着,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发展着创意思维。

二、借经典作品,领会习作表达之法

1.揣摩拟题的艺术与视角

“文好题一半”。可教材没有拟题的专门指导,学生拟出的题目往往差强人意,甚至就用“一件难忘的事”等话题作为题目。笔者有意识引导学生品味拟题的艺术,提炼出拟题的各种视角。(1)巧用修辞法,可使文章显得余味无穷。如巧用比喻:李东华的《春天这条小路,太短》;妙用拟人:默勒的《一粒种子的旅行》;引用话语: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2)设置悬念法: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3)矛盾表达法:《冤家路“宽”》。 (4)组合陌生化法。即两种平时毫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给人陌生化的感觉。如肖复兴的《月光手帕》。 (5)化用熟语法:《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 “天网恢恢”……经过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渐入拟题的佳境。在六年级一次以“幸福”为话题的习作中,学生就拟出了《我家的幸福快车》(比喻法)、《拥抱幸福》(拟人法)、《唠叨中的爱》(悬念法)、《苦中有“幸福”》(化用熟语法)、《挫折=幸福》(矛盾法)等充满文学意味的题目。

2.鉴赏选材的独到与精巧

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但由于不知如何选材,造成诸多千篇一律的习作。而作家,往往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及时地捕捉、思考和组织材料,形成特立独行的“这一篇”。因此,“从来会写文章的人,可以说,大概是能从平凡的事物里发现新的意味的人。”比如《佐贺的超级阿嬷》中有一章节叫“最喜欢最讨厌的运动会”。《小水的除夕》中,孙定远居然把心爱的羊藏在了大槐树上……不妨欣赏一下学生受此启发,利用矛盾法选材的例子:有的写笨妈妈却硬是替小作者啃下了数学难题;有的写了爸爸夏天洗澡总在最后,冬天洗澡却总抢着先洗……强烈的对比很好地表达了长辈对孩子细腻的爱。在《都是……惹的祸》习作指导中,教师出示了三个经典片段:(1)《草房子》 里的桑桑把蚊帐改成渔网捕鱼,结果桑桑被蚊子叮得满身红包。(2)《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为了证明蛋糕是无毒的,馋嘴的克拉拉“舍身忘己”地把招待客人的蛋糕吃完了,结果肚子胀疼了!(3)《淘气包埃米尔》中的埃米尔把老鼠夹子放到爸爸吃饭时放脚的地方,结果爸爸左脚大拇指被夹出了血。受此启发,学生思路打开了,写出了不少充满童趣的习作:有的写看到书房“煮书”条幅后,偷偷把爸爸的书放到锅里煮;有的写去农村好心铲除了“杂草”,殊不知却是农民种植的药草;有的写学游泳时逞强游向深水区,差点“光荣牺牲”……

3.借鉴构思的技巧与范式

“好文章一定是正确、丰富的材料通过高明的技巧表现出来的。”精彩情节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讲了托尼叔叔的妻子越来越胖,克拉拉十分担心。最后揭示原因,原来阿姨要做妈妈了,误会法使文章显得童趣盎然。《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则运用了悬念解疑法,鱼腹中神秘漂流瓶里一封失事船只的求救信,一上来就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民间童话的结构类型大都较为固定。如《宝葫芦的秘密》运用了梦幻式,王葆在梦幻中得到了宝葫芦,宝葫芦满足他各种愿望,也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顽皮孩子尼尔斯,跟着一群大雁开始了长途旅行,这属于历险式童话。《灰姑娘》采用的是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主人公一般要有“三次”磨难,常常借助宝物的帮助实现美好的愿望,并对贪心者予以惩罚。在苏教版六年级习作根据剪纸展开想象的习作中,笔者就向学生介绍了民间童话的几种结构。学生选用这些结构,创编出了有模有样的故事。

三、借经典作品,体悟习作表达之要

1.比较阅读:提炼精准知识

“对于习作课程而言,要发展儿童合宜的言语能力就需要合宜的知识来建构”。而比较阅读,“就是要更集中、更结构化地呈现一种表达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可对同一类文体作品进行比较。如比较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蓝色的海豚岛》后,学生发现荒岛类小说的表达特点:独自身处荒岛,遇到重重困难,积极想法求生,显示坚毅性格。还可针对同一写作手法进行比较。如任大霖的短篇小说《白石榴花》写了脾气暴躁的花匠花大伯抓到偷“白石榴花”给虎根治病的小哥俩,不仅放了哥俩,还给他们满满一袋白石榴花的故事。屠格涅夫的《孤狼》则写了守林人抓到偷伐树木的贫苦农民,农民苦苦求情,守林人先无动于衷,最后还是放了他的故事。一经比较,学生发现了“先抑后扬”这一写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当然,得出“精准知识”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中,滋养儿童的言语生命,才是阅读的最终旨归。

2.开发微课程:聚集方法运用

相对于传统的习作课程,“连续使用动词”“恰当运用拟声词”“悬念的设置”“插叙的力量”等习作微课程切口更小,目标更加聚焦。如何形象描写无形无味的声音?笔者为六年级学生开发了“声音重现微课程”。第一单元为《黄果树瀑布》等写景类片段,侧重于表现声音的起伏变化;第二单元为《月光曲》等叙事类片段,侧重于联想的作用;第三单元为刘鹗的《绝唱》片段,侧重于声音与各种感觉的沟通;第四单元为欣赏《秋日的私语》,尝试着用文字再现经典音乐作品的意境。为让学生感受作品结尾的艺术魅力,一位教师开发了《奇妙的结尾》微课程。第一单元为诵诗歌“结尾”,作品为希尔福斯坦的《请跳水板》;第二单元为赏故事 《摩尔根掉井里去了》“结尾”;第三单元为品沈从文小说《生》的结尾;第四单元为小试牛刀编“结尾”;第五单元为发现其他作品中奇妙“结尾”。学习了这一微课程,学生会主动关注作品结尾的巧妙,并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3.修辞阅读:丰富审美表达

小学阶段非常有必要学习修辞。“文学写作,就语言的使用而言,是对标准的语言使用规范的超越,使学生于标准语言之外,体会到语言千锤百炼之后的艺术之美;于习惯之外,领悟到语言陌生化之后的千姿百态。”韩少功的《养鸡》片段:“尤其是尾上那几条高高扬起的长羽,使它活脱脱成戏台上的当红武生,华冠彩袍,若操上一杆丈八蛇矛,唱出一段《长坂坡》什么的,一定不会使人惊讶。”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公鸡威风凛凛的特点,使得文章有了唱戏里悠长的韵味。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经常诵读金波的《让太阳长上翅膀》、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等佳作,可将学生语言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精彩的诗句,鼓励熟读成诵,在情境创设中学会迁移表达。在母亲节,如何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母亲博大的爱?笔者推荐了汪国真的诗歌《感谢》。学生鉴赏完,感受到强烈对比及隐喻独特表现力的同时,不禁在贺卡上流淌下这样的语句:“母亲,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片花瓣,您却给了我整个花海。我原想拥有白云一朵,您却给了我一片蔚蓝的天空。”♪

猜你喜欢

习作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习作展示
习作展示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