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组织形式
2018-11-30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邵 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比重,丰富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顾名思义,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以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创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包含的内容多样、形式丰富,导入多样的教学情境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活动课上引入生活情境能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现实生活中,学生会经常接触到商品买卖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把这种商品交易的形式移植到实践课堂中,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提高算数能力,加深对货币的认识。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单一,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比较真实的情境体验效果,采用一些能和实际生活对接的情境,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结合学生特点创设情境
学生是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出学生喜欢的、有助于教学的情境。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集中,喜欢游戏和玩乐,对于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有很大的参与热情,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可以发掘游戏资源,创设游戏情境,借助游戏形式传达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拓展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二、探究性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1.问题引导,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综合实践活动在组织方式上和普通的教学活动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教师要深入理解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理论内核,以引导者的身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比如,在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个相关的小问题,只给出解题的基本线索,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把解题步骤和盘托出,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无限可能,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
2.小组合作,培养互助学习能力
互助学习模式受到各学科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数学实践探究课程上尤其适用。很多实践活动单凭学生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必须要多位学生共同配合,以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并且,小组合作也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扮演合适的角色,自信心获得增强。互助学习的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特点,把学生分成4到6人的学习小组,选拔一个小组长监督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具体的实践活动课堂上,各小组成员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每位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综合各种方案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三、师生互动,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课堂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小学生的课堂行为很容易脱离学习内容,态度散漫随意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满怀激情,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加强关怀,耐心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在必要时,教师还要融入学生中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监督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对积极的方面进行表扬,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是课堂教学的重大突破。实践课程的活动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活动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