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入思考
2018-11-3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张凤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张凤梅
在初中阶段,数学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和解决生活化问题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需对周边的生活现象进行提炼和总结,善于发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扮演好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锻炼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技能。
一、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是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与理解的形式。要想真正做到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教师首先需确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善于发现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结合点,以生活化目标为导向制定教学规划,初步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促使他们形成学有所用的思维,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比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先确定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物图片,初步认识常见的基本几何体;使他们亲身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同时明确教学重点:认识几何体,知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教学难点:确定几何体的点、线、面的数目,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之后,教师以生活化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学生观察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观察易拉罐、水管、地球仪等,思考:它们的表面又有什么共同点?让他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平面和曲面的实例,以此强化对图形的认识。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重新确定教学目标,突显生活化色彩,促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为知识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恰当利用生活素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选编了不少贴近现实生活的知识,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均有体现,要想让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需恰当利用生活化素材或资源展开教学,借此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他们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恰当利用生活素材,把一些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征,他们可以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个部分可以完全重合。小结:现实生活中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现象。要求学生从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实例,他们可以快速找到凳子、课桌、黑板,还有枫叶、汽车、飞机、风筝等。之后,教师带领学生重点观察和研究窗花,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各种各样的窗花图片,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窗花有什么共同特点?使其结合生活素材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上述案例中,教师把生活化素材和资源恰当地引入课堂中,是对教材内容很好的补充,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对称的眼光审视图案。
三、积极营造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应用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可积极营造生活化情境,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使其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围中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启发他们的应用意识。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营造生活情境,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熟悉感与亲近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进一步认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不等式”的过程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小刚和爸爸、妈妈的体重分别为35kg、75kg和50kg。周末一家人准备去公园游乐场玩跷跷板,当小刚与妈妈玩时,谁会向上跷?假如小刚和妈妈坐一头,爸爸坐在另一头,谁会向上跷?你们知道游戏的结果吗?原因是什么?利用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之后,教师继续创设情境:用数学式子描述下列数量间的关系:一个边长为m米的正方形桌子的面积大于1平方米;某种盒装牛奶中,每1千克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a克不少于32克,脂肪b克不少于29克;35座的汽车载有乘客n人,到一站后又上5个人,车内仍有空位。继续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不等式,引领他们给出答案。
如此,教师结合知识内容,积极营造各种形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拉近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启发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是主流教学趋势,教师需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多设置一些生活化问题,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或社会,组织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增强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间的融合度,锻炼其应用能力。
以“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引领学生推导半径是R,圆心角是n°时的弧长公式,他们可以发现弧长l=nπR/180;以此类推,学生推导出半径是R,圆心角是n°时的扇形面积公式:S=nπR2/360。当学习完教材内容之后,教师设置实践类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实地测量操场跑道的面积和周长,将他们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使其在小组内探讨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化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接着,教师可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将跑道划分成两大部分,即长方形和扇形,用长绳测量跑道的长、宽及扇形的半径,用量角器测量圆心角,根据实际得到的数据利用公式来计算,最终顺利求出跑道的周长与面积。
这样教师强化数学理论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具体的生活化现象抽象成数学问题来解决,真正实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五、结合具体生活问题,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现实生活包罗万象,数学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很多生活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辅助与支持,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提供服务和便利。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紧靠一个知识点是难以有效解决的,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生活化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生活中的选址问题融入其中。如:有甲、乙、丙三个村庄呈三角形分布,目前想要重新打一口水井,不过要求这口水井距三个村庄的距离最短,提出问题:水井应该设计在哪里?教师把实际村庄的位置在地图上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比例尺和村庄具体位置抽象成几何图形,把甲、乙、丙三个村庄转化为A、B、C三个点,连接起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分别作出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l,则l点就是水井的位置。这其中就蕴涵着三角形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即内心距三个顶点的距离和最短,得到三角形上任意两个顶点的角平分线都相交于点l,所以水井位置应该在点l上。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具体生活问题展开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尝试分析、处理问题,引领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其应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认识到生活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善于利用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和革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