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而不俗,土而有趣
——记吴文化园本课程的创生与发展

2018-11-30华俊红

好家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园园本童谣

文 华俊红

一、根植于吴文化的沃土——园本课程资源开发

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吴越古地、山水名镇、泰伯遗风、院士之乡”的美誉。这里古有泰伯奔吴、举案齐眉的典籍,今有钱穆、钱伟长等七院士的励志故事。泰伯实验幼儿园便坐落于这片有着三千多年文化底蕴的沃土之上,接受着吴文化的洗礼。

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将吴地乡土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和童谣、童戏等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幼儿认知兴趣与发展需求出发,通过搜集、整理、删减、增添、创生等建构技术,注重幼儿园教育多领域目标的有机整合,建构了一套童趣化、本土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二、致力于吴文化的传承——园本课程建设轨迹

我园坚持以科研引领园本课程建构,探索基于乡土人文环境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先后开展了《建构具有乡土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吴文化传承视野中的园所文化建设研究》《吴文化园本课程审议及其序列化研究》 《文化——生态理论视阈中吴地童谣童戏课程研究》 等课题研究。园本课程经历了从项目研究到整体架构,再到纵深推进的研究轨迹。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们的研究思路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聚焦教师教学研究转变为对幼儿学习的研究,从聚焦学习活动向丰富游戏生活转变。将当下幼儿的需求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点,将建构适合当下幼儿需要的课程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三、着眼于吴文化课程创生——园本课程实施框架

依托“十二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吴文化园本课程审议及其序列化研究》,我们完善了课程框架,优化了课程内容,拓宽了课程实施路径,发展了课程评价,出台了吴文化园本课程完善版——《吴风雏燕幼儿吴文化活动课程》。

课程包括两大主题:以“伯渎春色”“鸿山秋语”等地方资源建构的童游童语主题课程;四大特色:以面泥、陶泥、版画、国画等民间工艺为主线的童画童趣课程;两类游戏:以吴地童谣、吴地童戏为活动形式的童谣童戏课程;六个专用教室:以稻草人家、亲亲竹园、养蚕人家、创意染坊、太湖人家、悠悠茶吧为特色的吴风民俗课程。

童游童语课程按时令安排在春、秋两个学期的相应时间点展开;童画童趣课程以班级特色的形式分散在日常教学中,每班依据幼儿兴趣和教师专长选定一个特色,每周开展一次特色活动,其余的特色项目在才艺节以体验周的形式进行感知活动;童谣童戏课程中吴文化专用室活动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童谣童戏课程渗透在每日户外活动和自主游戏时间。

四、聚焦吴文化课程审议——园本课程优化策略

园本课程建构是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找到了有效的优化路径——课程审议。

(一)吴文化园本课程审议形式

我园的课程审议模式为据于现场的审议方式,其构成模块为:问题的发现、理论支持的搜寻、经验支持的提供、问题现场(解剖问题)、解决策略的显现、策略的比较、策略的选择等。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参与人员、议题的变化而灵活变化。

(二)吴文化园本课程审议流程

1.课程前审议:发现问题,主动思考

前审议在课程实施之前进行,课程前审议的过程就是预设课程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预设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在前审议中要做到三思:目标是否合理?硬件是否达标?活动内容是否适宜?

2.课程中审议:分析问题,寻找思路

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检验课程是否合理,如: 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二是通过经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们组织教学活动总有先后之分,先实施的教师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记录下来,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三是通过积极思索,初步解决问题,为其他教师更好地组织此活动打下基础。

(三)课程后审议:形成策略,及时反思

课程后审议是统筹进行反思的过程,在后审议的过程中反思已经不仅仅是对于某一活动或是某一目标的反思,而是对整个课程的反思。其中包括前审议中制定的主题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适宜、整个主题的教学活动安排序列是否符合逻辑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和商议,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将原有的课程进行优化,努力使课程在审议的过程中进一步合理与完善。

园本课程建构是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园本课程研究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进一步传承吴地文化,继续坚守儿童立场,为每一位幼儿建构适合他们的课程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猜你喜欢

文化园园本童谣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快乐童谣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惠和石文化园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历史文脉及渠源文化的引入与表现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试论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