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歌声中飞扬
——浅谈如何进行幼儿唱歌教学
2018-11-30文袁理
文 袁 理
近年来,很多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按步就班地按老师的要求学唱,幼儿会唱了,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改革。首先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同时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引导,训练幼儿歌曲节奏,使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知识,大胆进行创编。
作为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发展这种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唤起幼儿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在进行唱歌教学时,我借用美术、舞蹈、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将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优美的、教育性很强的歌曲。表演中我边唱边跳,让幼儿通过观看、欣赏,产生了要表现、要学唱歌曲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
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但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一)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例如,歌曲《合拢放开》里出现了多个切分节奏,是幼儿较难掌握的。我就对幼儿进行《挂灯笼》儿歌的节奏训练。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地朗读,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其发展了音乐节奏感。
(二)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将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
(三)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
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入,他们会满足于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启发引导,使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高兴时往往用力喊叫,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因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得欢快、活泼;抒情时则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时则要缓慢、低沉。
四、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进行创编活动《两只老虎》的教学中,我启发幼儿根据原有作品的曲调创编一首新的歌曲内容。这首歌曲的原内容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嘴巴,真奇怪。为了便于幼儿创编,也可将创编活动分为两个步骤。
(一)运用木偶、贴绒等直观教具为幼儿学会创编创造条件
例如,教师出示两只贴绒小兔,请幼儿观察它们在干什么(一只在拔萝卜,一只在采蘑菇)。启发幼儿能不能将老虎改为小兔?两只小兔,两只小兔,真可爱,一只在拔萝卜,一只在采蘑菇,真勤快。这是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创编。
(二)凭借想象、记忆进行创编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创编新的歌曲内容。例如,两只小熊,两头大象等,启发幼儿边编边唱。最后,每组幼儿上台表演,大声地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又提高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五、舞蹈展示,感受情感的升华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
童心世界是一个多彩的舞台,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在这个广阔的情感世界中,用动人的音乐艺术陶冶幼儿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为幼儿架起幻想的天梯,让童心随音乐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