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策略,构建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2018-11-30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李颖欣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 李颖欣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各级中小学也相继设置了相关课程,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儿童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才能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任务信息理论认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是驱动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动力,也是激发与维持个体学习兴趣的持久动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实践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应该通过具体的任务实施来完成。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既要培养小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利用任务驱动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收获理论知识,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动画自己做》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如下的任务:用动画分别制作出一个运动员从前向后跑、从后向前跑的画面,并且再制作出两名运动员进行赛跑的画面。由于有了学习任务作为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实践操作的质量就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使他们对动画制作这项技术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一切知识的源头,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往往十分活跃,非常容易因为思考问题而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有效的,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触发自己的问题神经,促使自己去思考眼前的疑惑,一直到谜题被解开为止。创设问题情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也能够被快速感染并全面投入到情境中去思考问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保证。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方法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二者的概念,因此不妨用课件播放旋转木马、划船等画面,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鲜活的印象,然后再向他们提问:“同学们,这些画面在移动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养成勤提问、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注重过程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培养操作能力是小学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内心的体验。同时,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从过程中获取知识。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中,过于夸大了结果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过程的重要性被忽视,教师和学生总是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这种情况必须要得到改变。强调对过程的重视,是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识的准确性的体现。例如,教学《美化幻灯片——设置幻灯片背景》一课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进行如下的思考:设置背景的方法有多少种?你掌握了多少种?哪些方法是你还未能掌握的?设置背景的难点在哪里?是你的亲身体验吗?教师要通过这些问题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思考,寻找其中可以提高和完善之处,从而让学生集中精神在操作过程上,重视实践操作中的每个步骤。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集中,这样一来也就保证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和课堂参与度。
四、重视课堂评价,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分析和评判,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不断取得进步,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不断增强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教师应当创立好一套合理而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又要在学生表现良好时对其给予肯定,让他们不断进取。例如,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教师要留意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会他们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输入字母的练习,对于输入速度较快、输入准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嘉奖,并可以选取一名特别优秀的为全班同学进行输入示范,而对于那些表现并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明确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且要求他们做出相对应的调整,然后再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从而保证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信心不受打击,继续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总之,信息化时代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谁都无法置身其外,教育行业也要及时跟上前进的脚步,将信息技术传输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变得轻松而愉快。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多采取优秀的策略,使整个课堂变得高效而有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增添更多的积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