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三维路径研究

2018-11-30张希迪

创新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一带一带一路

张希迪

(北京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 100035)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国家倡议,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1]。国际科技合作是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不断优化科研组织结构和创新方式。地方科研院所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须找准定位和切入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需求挖掘

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关键在于沿线国家要寻找利益共同点和共赢建设项目,在一些基本话题、平台和规则等方面达成共识,可从科学传播、技术扩散和共同开发等载体形式上寻找共同需求。

1.1 从科学知识与文化传播渠道找需求

在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基础上,推出符合对方实际需要的科学知识与文化传播相关活动或项目。在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和灵活丰富的交流形式中发掘国际合作需求。深度挖掘深交会、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2]等平台已有内容与产品及背后的科学合作线索,针对与以色列、捷克、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形成专题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分析。利用现代科学传播途径和手段提升成果展示、对接洽谈、交流研讨和实地考察等推介效果。

1.2 从技术与产品生产线转移项目找需求

基于带动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和民生进步的技术与产品生产线转移项目中往往孕育一些国际科技合作需求。沿线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与合作,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为国内产业提供大规模的市场空间,能够显著地促进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述过程中,地方科研院所利用自身擅长技术转化及落地经验与能力储备,可以介入国际科技合作的具体项目中。同时,地方科研院所也可以为国内企业推介可供合作或转化的项目遴选服务,并提供产业竞争性情报服务,为国内企业在诸如选择合作伙伴、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1.3 从共同开发产品和分享市场过程找需求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条件和发展需求具备很多相似之处,在人口、健康、安全等众多领域中也面临着共同挑战。地方科研院所可以利用各种平台与合作方共同开发产品并分享市场过程。此外,在装备制造、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农业、生命科学与健康、减灾防灾、空间等领域进一步细化国际合作的具体部署,找到进一步推动由过去传统产业“优势产能”合作向科技“新产能”合作[3]的具体落地服务项目,加强合作研究与联合攻关。

2 地方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的3个层面分析

2.1 合作交流层面

国际科技合作的机会往往夹带在各种国际活动中,如深交会、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等。这些活动往往不会把科技合作单独列出,而要靠科研人员去参会,相互沟通交流,发现科技合作的载体,进而找到国际合作的机会。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突破要有人员网络支撑。地方科研院所通过参与人才交流培训,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基于相近领域科研人员的互动机制;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推动双边学者交流及互动,共同培养有具体项目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建立国际人际关系网络;主动参与沿线国家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国际知名培训机构的合作,广泛开展科技管理政策、先进适用技术等培训,让参与培训人员理解中国文化,认同“一带一路”倡议,从而建立一批知华友华科技人才关系网络等。

2.2 合作交往层面

国际科技合作交往要有常态化机制。地方科研院所可以搭平台,或借助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关交流平台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围绕欧亚非以农业、信息、环保、海洋、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为重点产业开展合作,互派研究人员,实现科研活动、科研项目和科研人才3个维度常态化交往机制,有利于提高交往的可持续性,提高交往频次。

国际科技合作交往的突破要有具体合作项目支撑。探索与科技实力相当国家诸如俄罗斯、白俄罗斯、以色列、捷克等沿线国家采取对等合作方式,通过国际化协同创新提升双方科技企业研发能力,形成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以产业化为目的的优势产业联盟,在项目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交往突破需要通过加大科技援助力度,实现更加稳固的国际合作关系。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加大科技援助力度,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及机构建立亲密伙伴关系,在切实提升合作对象科技实力过程中加深彼此关系。具体来说,地方科研院所可以采取多种援助形式,诸如援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科技园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联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特别是要鼓励科学家之间形成长期稳固的交往关系和合作信用。

2.3 合作交易层面

国际科技合作交易要抓住经济效益这个牛鼻子。长期来看,有生命力的国际科技合作一定是要讲经济效益回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后发优势强劲,特别是面临走向转型经济体,这与中国经济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有互补才有经济交易的机会和可能。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因此,地方科研院所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经济回报项目要聚焦东南亚地区。

国际科技合作交易的突破在于搭船出海。地方科研院所可以跟随企业到沿线国家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自身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利用产品技术优势提升企业跨国竞争能力。此外,还可以知识产权参股“一带一路”项目,也可以期权形式在诸如装备制造、技术标准、技术服务等项目方面享有未来收益分配机会。

3 地方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三维路径设计

3.1 合作活动效率提升路径

第一,分析自身特点与不同交流形式的匹配度。国际科技合作往往因对象和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式,实践中主要包括合作研究、合作调查、合作开发、合作设计、合办非营利性机构、科技考察、人才交流、信息交流、实物交换、学术会议、科技展览、人才培训、技术贸易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各自有相应的适用环境和对象。地方科研院所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应对上述13种形式分别制定适用范围、规范流程以及应急预案等,从而降低各类相关成本,有针对性地提高交流形式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

第二,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模式来提高合作效率。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因分类标准的不同可有不同的模式分类。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下,如果合作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的不同划分,主要有强—强、强—弱、弱—弱等3类合作模式;如果合作是按照合作参与方的数目不同划分,主要有双边合作模式、多边合作模式等。同时,合作模式选择后还需实践验证。合作双方或多方认同且经验证的合作模式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废除。最后,商定科技交流方案并以契约形式固化,作为合作方的行动指南和考核依据,这样能大大提高交流的效率。

3.2 合作双方能力建设路径

第一,交往主题要围绕地方科研院所核心能力提升。地方科研院所应与国外合作机构通过科技合作协定等联合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主题计划。主题应紧紧围绕地方院所主要发展目标,特别是要把那些与核心能力建设息息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重点科技主题纳入优先考虑范围,主动借助国际市场资源和合作项目提升主体的创新能力。同时,要在那些能有效建立长期合作基础的合作项目上汇集优势资源,形成一批品牌合作项目,然后通过这些机构的窗口功能发挥杠杆作用,以撬动国外很多难以直接联系的合作方和科技经济资源等。

第二,交往必须依托自主可控的合作平台。一些实力领先的地方科研院所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抓住中国近10年高速发展地方财力大增的机遇,建立了一定数量研究开发平台,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育种中心、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等,这些研究开发平台聚集了一批中高端仪器设备和中高端科研人才。在“一带一路”交往中,上述研发平台在仪器共享、人才培养、成果推广、技术辐射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自主可控的技术源和创新源成为提升国际合作能力的支撑。同样,这些平台也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主力军、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的承接主体、开展人才培训的支撑点。

第三,交往要嵌入国际合作网格化人际关系。地方院所应主动加强和国际人才中介、行业(专业)协会、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送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辟国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的有效交往渠道,使得地方院所的科研人员成为国际合作创新的活跃群体组成部分之一。

3.3 合作项目效益实现路径

国际科技合作交易要能带来经济效益回报。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是一个地区的科技标志,聚集了众多成熟的科技成果,也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小高地。国际科技合作交易利润丰厚区一定来源于这个小高地。如北京的信息和电子产业,对沿线某些国家(如巴基斯坦)有着强大的科技吸引力。由于产业需求相近,而一些地方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契合他们的需求,这时技术引进或人才培训需求乃至整条生产线输出都会成为可能。由于量大、有定价权等,地方院所参与这些项目必然经济回报不菲。

合理利用国际化产学研多方合作平台,促进经济合作项目攻关。地方科研院所可根据技术攻关的需要,邀请国际专家参与项目攻关,最终研发成果以技术输出形式实现产业化落地。地方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根据项目攻关的内容、技术先进国家的专家意愿以及地方项目资源,构建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针对专门技术的引进形成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并通过项目强化合作力度。同时,制定与完善项目成果完成后的相关技术输出机制与利益分享机制。需要注意的是,与技术欠发达国家开展国际科技项目合作时,要充分考虑合作对象国的资源条件和吸收转化能力,适时合理开展技术示范,切实推进产业化落地进程与规模,不搞急功近利和不切实际的盲目推广。

4 结语

本文是基于国际科技合作效果视角,立足“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科研院所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定位,分别从需求挖掘、合作突破及三维路径展开分析,提出地方科研院所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初步行动框架。地方科研院所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须找准定位和切入点。首先,地方科研院所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要梳理和挖掘出合作对象的实际需求,即依托科学传播、技术扩散和共同开发等载体形式发现真实合作需求的发力点。在此基础上,地方科研院所参与国际合作必须在交流、交往和交易3个层面找到突破:人员网络支撑、具体合作项目支撑、搭船出海。其次,地方科研院所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须在3个维度抓铁有痕,即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要重视效率提升、国际科技合作交往要能持续提升相互能力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易要能带来经济效益回报。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一带一带一路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