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18-11-30李观虎

创新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河南省小镇特色

李观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省是拥有1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农业是河南省的基础产业,更是优势产业。目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城镇化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特色小镇并不是行政意义上的城镇,是振兴乡村、缩小城乡差距、进行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新形式,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特定阶段产物。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避免“千镇一面”的现象[1]。

1 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特色小镇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延续,是“小城镇”建设的新形式,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对社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研究布置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根据初步设想,到2020年,河南省要重点培育成100个左右特色示范小镇,其中30个以上达到国家特色小镇示范标准。同时,河南省明确要求特色小镇具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处中原腹地,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都在此地活动。从夏朝至宋朝,河南省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省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以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给中原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仓颉造字、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河图洛书、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以及儒、释、道、墨、法、纵横等思想均起源于河南省。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助于河南省建设“文化小镇”“钧瓷小镇”“汝瓷小镇”“武术小镇”等多种特色小镇。

近年来,河省南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动力充足。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5个“国字号”战略规划更加助推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为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2016年河南省GDP首破4万亿,2017年达到44 988.2亿元,比2016年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5位。2017年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名河南省占据8席,经济呈“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建设特色小镇、小城镇对于河南省1 800多个乡镇来说是个重大机遇,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目标。目前,河南省有两批共15个小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包括:禹州“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温县太极拳之乡赵堡镇、自然风光秀美的休闲避暑小镇西峡太平镇、革命老区确山县竹沟镇、灵宝市的老子道家文化发源地函谷关镇、永城市汉兴之地芒山镇、邓州市医圣张仲景故里穰东镇、汝州市汝瓷小镇蟒川镇等。

2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小镇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或是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或是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依据当地资源,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鲜明的现代农业特色镇;或是依据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发展起来的适宜居住、健康养生的生态宜居特色镇等。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模式,特色小镇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地理区位、特色资源以及发展优势和瓶颈等条件科学选择。

2.1 发掘文化遗产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紧密依靠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元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特色灵魂,强化产业基础,科学规划,系统安排,培育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鲜明、公共服务完善、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幸福感受强烈、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芒山镇拥有被誉为“汉兴之地”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旅游区,芒山镇围绕汉文化传承,打造了以汉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集历史遗迹观赏、山水观光和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在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下,全镇经济转型升级,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手工制作业、民族服饰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发展迅猛,每年的古庙会商品交易超亿元,传统手工业石雕产业年收入达4 000余万元,汉蟠桃、山杏等水果基地近万亩,年销售额达1.5亿元,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旅游胜地。

2.2 依托自然风光建设休闲养生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自然环境、山水风光来发展旅游业,建设休闲养生、户外旅游、运动健身特色小镇。河南省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以及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水系。拥有世界文化遗产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3处,4A以上景区126处,世界和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5处、自然保护区24处、湿地公园29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58处。历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环节[2]。

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位于伏牛山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境内珍稀野生物种种类繁多,野生中药材1 000余种,被誉为“天然药库”。太平镇位于中原最高峰——海拔2 212.5米的犄角尖脚下,年均气温12.5摄氏度,年降雨量840mm,气候宜人。太平镇在特色小镇开发中,立足于避暑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旅游和宾馆服务业。建成的星级宾馆、别墅、公寓、农家宾馆等接待能力近万人,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2.3 发展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特色小镇

创新型新兴产业特色小镇一般建于经济发达、有特殊资源和研发机构集中或基础产业较密集的地区。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云栖小镇就是产业覆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型小镇。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心,创新型特色小镇建设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河南省郑州市和安阳市成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城市,两市通过建设扩建通航机场、聚集通航产业、打造航空小镇等模式快速推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安阳市独有3 000米以下、4 420平方千米的低空报告空域,通航产业基础良好。贯辰通航小镇依托通用航空机场,开展直升机销售、维修托管、飞行培训、飞行作业、直升机旅游等业务,提供报批、飞行、培训、加油、通信、导航、气象、地面监控等综合性通航服务,涵盖了直升机生产、运营有关的各个环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贯辰通航小镇将成为集工作、休闲、旅游、运动为一体的创新型特色小镇。

郑州市通用航空产业主要依托郑州市上街机场,建设产业综合示范区。另外,郑州市“十三五”期间将建设登封、中牟两个通用航空机场,成为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节点,构建全省通用航空网络,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登封市借力国家通航产业发展战略决策,积极规划登封市通用航空产业小镇,建设空中游览、飞行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项目。计划在全市布局68个直升机起降点,覆盖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观星台等知名景区,形成以通用机场为基础、“通航小镇+旅游”的航空产业综合体。未来郑州市将开通至洛阳、开封、焦作、许昌、新乡等城市的低空游览专线,以新兴产业带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3]。

3 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小镇

3.1 创新融资模式,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态,在建设中要考虑城镇规划、设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本运作、项目引进、产业链打造以及市场运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且建设时间长,投入资金大,全部依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镇建设基金。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基金、PPP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特色小镇是要建设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需要满足宜居、宜游、宜业三大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投融资模式及后续的运营管理方式都至关重要。PPP模式是当前建设中广泛运作的培育方式。PPP模式可以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通过某种方式与社会资金合作,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特色小镇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基础设施建设,各方最终享受协议规定的项目运营收益或政府偿付费用。PPP模式对于解决政府债务间题、提升政企活力、改善公共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2 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打造鲜明特色

一直以来,政府就是市场建设的主导者。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转变观念,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主要作用是做好规划设计、保护好生态环境,要起到引导、管理和监督作用。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特征的发展平台,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基础,是小镇的生命,各级政府要创新理念,围绕突出特色、美丽宜居的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根据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地历史、文化和产业之优势,聚焦休闲健身、创意写生、农业采摘、户外运动、金融服务、红色旅游、航空旅游、手工制作和新材料等重点和新兴产业以及其他历史经典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的创新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产业的选择要结合本地特色,要突出“一镇一品”“一镇一业”,使之成为支撑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支柱。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扶持新业态、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条,把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和文化等各个行业,提高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配套和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支持以特色小镇提升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建设以制造类、研发类、传统手工技艺类、节庆民俗表演类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

3.3 科学推进,规范建设特色小镇

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科学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要避免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要立足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禁破坏生态,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环境,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产业定位要精准,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要导入或创造自己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知识产权),IP就是特色小镇的“特”,IP就是特色小镇的产业核心。打造自身发展特色,形成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高度集聚等态势,才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科学探索的原则,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选择产业,导入产业IP。避免出现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市场化不足、假小镇真地产以及政府大包大揽等问题,要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要坚持走以人为本、产业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河南省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送伞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小镇(外一篇)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