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四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8-11-30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 慧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四年级学生的读题理解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正处于综合上升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细节,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体验,感悟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会推动他们的数学领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传统的由例题到巩固练习的模式并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领悟,只能让学生在模仿中解决同类问题,这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没有实质性帮助的。因此我们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入手,要让学生经历丰富的过程,建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感悟策略。
例如在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的教学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读题,让学生划出需要理解的重点语句,学生的目光集中到“照这样计算”上,因为题目中给定了很多条件,所以要理解“照这样计算”,就需要我们从众多条件中找出规律,有了例1的铺垫,大家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列表整理条件,在观察表格之后,学生发现了每个时间段中包含的小时数都是一致的,而且每个时间段水位下降的厘米数相同,有了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计算出每个小时水位下降多少厘米。而问题是“照这样计算,水位下降120厘米需要多少小时”,只需要用120除以每小时下降的水位即可。在几名同学说出解题思路之后,学生发现解决类似的问题要运用与例1相似的列表策略,而且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既从条件入手发现了水位的变化规律,又从问题入手建立了完整的解题思路,这些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领悟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该从哪里下手来分析。
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综合了从条件向问题推进和从问题向条件想起两种思路而成的,而且因为条件众多,学生对列表整理条件策略的优势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些都推动学生领悟了数学策略,同时累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验,再遇到类似较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也能迁移成功的经验,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关注算理,推动理解
伯利亚对于解决问题的描述包含这样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这也是学生解决问题应该经历的四个步骤,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问题,了解已经知道了什么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能分析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步骤,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在有了思路之后,学生可以着手解决问题,加上对结果的验算和反思,学生的解题步骤才能完善,解决问题的成功率也会上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解决问题过程中2x-8=x+5。
还有盈亏问题,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学生无法用算术方法去解决,但是用方程方法却能轻易地解决盈亏问题。例如:植树节同学们种树,如果每人种2棵,则还有5棵树苗没有人种;如果每人种3棵,则少了4棵树苗。问有多少学生?有树苗多少棵?学过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的学生则可以根据“(盈+亏)÷两次分配之差=分配对象”来解决,但大部分学生用方程来解决会十分方便。根据“学生人数×每人种的棵数+多的棵数=学生人数×每人种的棵数-少的棵数”这一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3x-4=2x+5,并求出方程的解。
三、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解法
不同的题目有着不同的数量关系,同一题目也有不同的数量关系。如果能很快地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这种思维模式让我们在解复杂应用题时,让解题变得更加简便,思路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有两堆煤,甲堆有 32 吨,乙堆有 57吨,以后甲堆每天增加 4 吨,乙堆每天增加 9 吨,几天后乙堆的煤是甲堆的 2 倍?像这样的题目,等量关系十分明显,可以抓住“几天后甲堆煤的吨数×2=乙堆煤的吨数”这一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57+9x=(32+4x)×2,并求出方程的解。
总之,要选择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解,关键还是要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两种解题方法互相联系,互相依存,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以及不断进行内化,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