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2018-11-29周严敏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被现代人广泛使用。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影响使得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本文通过对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概述,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农村金融发展提出建议,旨在调整金融管理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詞】互联网 金融 农村地区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将原本受到传统金融中介限制的资金借贷变的更为方便,同时资金融通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投融资中,直接融资有众筹融资(人人投)、P2P借贷(人人贷)个人之间通过网络直接借贷;间接融资上有网络银行(微众银行)、阿里小贷、京东白条等也有传统的网上贷款。在金融服务板块,有网络证券(E-trade)、网络保险(众安保险)、网络理财(招财宝、余额宝);第三方支付(支付宝)、数字货币(比特币)、风险定价(大数据征信)等。

从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5年到2020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互联网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使用率达到62%,已有六成以上的人在使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中国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认知度分布中,“第三方支付”的网民认知度最高,占比76.3%,其次为“在互联网渠道的金融产品销售”与“P2P个人借贷”,分别占比41.9%与39.3%。2014年,超过六成的互联网金融用户以每月固定收入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占比64.3%。18.3%的用户投资资金来自于“其他理财资金转移”。

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工具使用者都是城镇居民,在农村的使用率不及一成。这就需要加大推广力度,促使农村居民转变思想,改善农村金融格局。

二、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农村金融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金融方式如果农民贷款审批程序较为繁复,资金结算需要时间长。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银行金融的补充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资金结算上更为方便高效,有助于农民的贷款获得。相对传统金融信贷,互联网金融运用于农村地区有跨地域、门槛低的特点,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业在农村地区覆盖面少的缺点,为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以及基层农民提供便捷融资渠道。

鉴于此,很多投资者看到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潜力与机遇,在农村地区开始实行互联网金融交易。例如专注于农业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惠农聚宝,面向第三方机构,聚集资金以小额分散控制风险,主要助力于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结合上下游产业链,服务三农,惠及城市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在资金审核上会实行实地农业生产考察,规范化操作,保证在平台上的资金安全高效,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灵活的理财方式。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起来,农民在资金借贷上选择增加。

三、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控制是关键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推行困难,主要因为农村的生产方式集约粗犷,农民在生产上很多时候靠天吃饭,天气好高产,遇上灾害损失严重。从传统金融业借到的资金不善于利用,技术层级低,导致收益不明显,借贷归还难。

对于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在风险管控上。首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进行农户生产状况调查,做经营状况和生活状况的分析,确保降低可能出现的违约类的坏账。对比不同类型的农户原生产水平,对其做风险评估,按照生产能力、抗灾能力、价格影响等进行分类,划定风险等级,实行差额贷款审批。

其次互联网金融作为中介平台,将农户与农业经销商很好的联系起来。农户借款大多数都是买生产工具与资料,在经销商处赊账购买,经销商需要承担一定风险。有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的介入,类似于第三担保人的作用,为还款提供保障,切实服务农民的生产经营。

第三、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发展实行了多种补贴补助政策。比如取消各种农业税,进行种粮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补贴资金203.5亿元),机器购置补贴;并且有价格上的支持(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目标价格)。在互联网金融借贷中出现风险,农业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或降低风险。

最后在销售环节上要把控风险。放出贷款,在农民使用资金发展生产时提供一些专业的技术指导,在后期的农产品销售上可以结合互联网的信息数据优势,实现线上线下一同销售的模式,最大程度的获取市场信息,解决因为信息不畅引发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产业链的最终端解决农村地区收入不稳定的状况,迎合市场经济,促进农民收入。

四、对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建议

加强农民的金融资本管理意识,引导互联网金融交易。由于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地理区位、交通便利程度、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上的差别,使得农村地区在金融资本管理上缺乏主动意识,储蓄量不多,不懂得投资,收益只能维持基本支出,导致只能依靠传统银行借贷去发展自身的农业生产。但是受到资金量和审批限制,很多农民没办法得到贷款。所以应该加强农民的金融资产管理意识,借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农村发展资金借贷,引导农民接受电子商务平台。让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利用合法互联网平台进行风险小的投资融资活动。

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对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监管。政府在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向互联网金融倾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并加强监督力度。电子平台如果没有有效地监督机制会出现数据泄露,电子诈骗等风险。要想确保互联网金融有效服务农村,需要政府的加大监管。同时互联网平台对资金的流动实时监控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按照严格的手续进行贷款审批,真正助力三农发展。

随着交通的便利,科技的深入,互联网已慢慢进人农村地区。在政府加大农村投入的背景下,引导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农村,为农民带来新的投融资方式,无疑将会有助于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缩小城乡差距,完成脱贫目标,实现逐步富裕。

参考文献

[1]农村金融改革:反思、偏差与路径校正[J].张乐柱,曹俊勇.农村经济.2016(01).

[2]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策略[J]. 叶万全.经济研究参考.2015(29).

[3]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实现农村金融普惠[J].朱迎,刘海二,高见.新金融.2015(02).

[4]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启示[J].刘志平.中国金融.2015(03).

[5]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李国英.中州学刊.2015(11).

课题项目: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校级课题“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经济金融专业本科教学研究”(项目号KY201703);课题项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项目“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号JDZ201615)。

作者简介:周严敏(1990-),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