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使用现状调查

2018-11-29曹晓婕刘竑波

中国德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曹晓婕?刘竑波

统编教科书时代的到来,不仅体现了我国对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中,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秉持“德育为先、学生为本、继承发展”的编写理念,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始终。然而,编好教材只是第一步,教师如何教、如何教好则成为当下亟须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17—2018学年,只有初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其他年级使用的仍然是传统教材,即处于“新老并存”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教材使用过渡期,学校教学无疑面临着新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那么,一线任课教师对统编教材的认可情况如何?统编教材的使用是否会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使用统编教材以来,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为探寻以上问题的答案,本文以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为例,立足教师视角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问卷等调查方法了解统编教材的使用对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旨在描绘当前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在基层学校的实施现状,并针对调研所发现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调研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统编政策”实施地区、正在教授初一年级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一线教师。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最终在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等省份的初中发放并回收自编问卷,并利用SPSS 24.0进行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二、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使用现状

我们立足教师的视角,对一线教师使用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进行实地调研,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一)教师对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认可情况

1.教师对统编教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这点的认可度最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统领,其亮点在于以政治认同为指向,培育有理想、有自信的中国公民。因而教材内容在价值引领上呈现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观相结合的编写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针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编写特点,一线教师最认可的是:“教材的理念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一线教师对统编教材中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推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覆盖大中小学校”在学科教学中的有力体现。此外,“教材中增添了更多需要学生探讨互动的环节”、“教材内容更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等特点也受到较多一线教师的认可。

2.教师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教师对教材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使用质量,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调研中,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针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四个单元,分别从“编写理念、结构体例和内容设置”三个层面对一线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各维度的平均值均维持在2左右(问卷中1为非常满意,2为比较满意,3为一般,4为比较不满意,5为非常不满意),即一线教师对义务教育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二)教师课前培训和备课现状

1.教师对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培训需求较大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成效是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的在职培训能够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其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成效。调查显示:接近70%的一线教师曾在正式使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授课前接受过与之相关的培训。在已有培训内容当中,有关“教材编写理念解读”和“‘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解读”的培训内容分别以32.7%和30.6%位居第一和第二;将近20%的教师分别已经接受过关于课堂教学技能与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教案设计方面的培训;仅有1.3%教师已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指导方面接受过培训。

由此观之,目前有关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多侧重于“义务教育统编教材”政策为何要实施及如何实施,以及教材本身的阐释等方面开展。但关于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与方法以及教学成效等实践性方面的培训内容涉及较少,甚至尚未涉及。

为促使今后关于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相关培训的开展更具针对性,以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本调研认为有必要了解执教教师对培训的真实需求。

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在使用统编教材授课以来,一线教师最想要接受的培訓内容分别是关于课堂实践活动的指导、优质课的展示与交流指导(这两项培训内容分别有19.4%的教师选择);其次,有17.3%的教师认为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教案设计也应当作为培训的内容而提供。同时,11.2%的教师对如何评价学生的“能级考量要求”也较为关注。

2.教师认为针对统编教材的教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备课

通过与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交流访谈得知:“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实施初期,一线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也面临着新挑战。一方面,此次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大框架下,课程内容目标的线索较过去各地区(仅指本调研涉及的地区)使用的教材相比更为规范和具体化,教学要点也更加清晰明朗。另一方面,由于2017-2018学年是统编教材正式使用的第一学年,每位教师手中拿到的都是新教材,他们必须重新针对改革后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前备课。此外,统编教材的配套教参(例如教学光盘)中可供借鉴的教案材料较少,并且网络上也缺乏相关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予以参考,因此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他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重新设计教案、完成课前备课工作。

(三)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教学变化情况

1.教学方法由侧重于单向讲授向要求、鼓励学生互动讨论转变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以往侧重单向讲授向更多要求学生互动探讨,迈向多元开放的教学方式转变。调查显示:在使用统编教材授课之前,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前三位教学方法依次是“讲授、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而使用统编教材以来,“小组讨论”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频度最多的教学方法,其次是“案例研究”和“图片、影像展示”。

但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仍具有局限性。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时量是有固定标准的,一线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中既能保证讲完所有的知识要点又能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因而,纵使统编教材的使用使得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时运用了更多的教学辅助材料(例如多媒体设备、书后练习中涉及到的实验操作工具等),但由于课时量的有限性,以及必须把握教学进度,导致他们未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留有充足时间、增设更多教学环节,给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或者通过课外参观访问的形式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2.学生课堂参与度及课堂学习氛围有一定提升

調查数据显示,约有将近90%的一线教师认为在使用统编教材以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踊跃、更积极且整体的教学氛围有所提升。上述情况可能与此次教材改革后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本身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当改变存在一定关联。一方面,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道德现象、社会规范和生活实践的辨识、思考与探讨,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改变简单地告知对错的说教方式。此次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定位是:它既是教本,也是学本。因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围绕学生学习开展和安排了不同栏目,像自我反思的活动、经验分享的活动、论辩思考、调查研究活动等,使得德育可以操作,落在实处。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使其能够在探究、体验、交流、反思与分享中开展思维和情感的训练,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可能也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整体的课堂氛围产生着积极影响。以上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使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由原本仅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相对沉闷的教学状态向师生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越来越高的良好教学氛围转变。

尽管统编教材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但一些教师对统编教材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目前的教材尚缺乏明确的教学能级要求与完备的配套练习,对其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与挑战。这主要体现在:统编教材的相关配套练习编得尚不完善,题目过于“灵活”,缺乏相对权威的、可供评判的答案,难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虽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已正式在初一年级投入使用,但是缺少相关的能级要求,导致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知识重点和难点,对其教学进度及授课质量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三、如何更好地使用《道德与法治》

统编教材?

为了更好发挥义务教育阶段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我们针对调研结果,对教师和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面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更新理念,提升自身素质。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提升专业素养与品格修养

义务教育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编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难度,诸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一线教师加强伦理学、法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准确领会编写者的意图。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坦言:教材中的某些案例过于深奥,他们自己一下子也无法很好地理解;向学生讲授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授课前做好充分备课工作,认真研读和挖掘教材,加强其自身专业素养与品格修养的提高。譬如,教师课前可充分利用统编教材栏目的划分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栏目中“运用你的经验”可作为教学导入使用、“扩展空间”可在结课时拓展延伸使用;辅助栏目中“阅读感悟”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或课堂集体阅读后教师补充问题,变成活动探究等等。

2.增强学生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意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深度对话,而非仅仅流于表面、浅尝辄止的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教学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教师教学的挑战。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安排有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在合理的前提下更多采用调查研究、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勤于思考、习得方法、知行合一,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促进统编教材与校本教材的有机结合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学情不同、教师水准有差异,这恐怕也是统编教材在落实时所遭遇的最大挑战。如何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既紧扣文本,又能适当拓展教材,合理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促进统编教材与校本教材、地区特点的有机结合,也将是未来3-5年,中小学教师用好统编教材的关键所在。

(二)教师需要得到更多专业力量的支持

面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除了教师主观努力之外,还要提供外在的支持。

1.尽快让教师了解统编教材的整体框架,确保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在访谈中,不少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都反映:统编教材应同时出版,覆盖初中三年,即总计六册教材,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截至受访时,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手中仅拿到了七年级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他们对八、九年级的教材内容一无所知。教师纷纷反映,这一情况对他们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不知道这个内容会不会在之后年级的教材中出现”“现在只能教这本书上的内容”“走一步看一步”等言论均反映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初中的教学特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会重复出现在各年级的教材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原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但是由于缺少对初中三年教材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教师只能凭借七年级一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管中窥豹”,这对教学质量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迅速提供必要途径,让一线教师全面把握完整的教材框架,了解并理解统编教材呈现内容的构架、知识重难点的梯度,以促进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2.切实做好三类培训,加深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度

为真正把统编教材理念落地,实现课程目标,需要切实做好三类培训。首先,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学校管理层人员进行培训,侧重解决“为何改”的问题,让领导层人员真正了解教材改革的背景与时代意义,提升其领导课程的主动性与领导力,更好地支持一线教师实施统编教材;其次,是对教研员进行培训,侧重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通过开展多元教研活动,营造教研氛围,提升教研活动的“温度”,让前来学习和参加研讨活动的教师感受到统编教材的“热度”。同时可创建一定平台或增设具体渠道以供教师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及时解决教学难题、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起到一定助益;最后,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他们不仅要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价值导向等理论内容,更需要针对其具体教学行为进行相应的指导,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实践层面的培训内容。比如,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教案设计,如何组织开展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的展示交流活动等等。

总之,统编教材政策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需要从多个视角展开研究,从多个方面不断完善,以期获得最大的效能,也促进师生们教学相长,学有所得。

【曹晓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刘竑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