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文本解读教学中的去文本倾向
2018-11-29马莹
马莹
内容摘要:为了完成应试任务,片面追求高分,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陷入鱼和熊掌不能兼顾的地步,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将课堂教学的根——文本阅读拔掉了。真是太可惜了。其实不管是新课教学还是复习课,文本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根,离开了文本教学的课堂,那将如失去水源的河流,慢慢失去生机。
关键词:改变 文本解读 去文本倾向
我曾经听过一节《与朱元思书》的复习课,教学环节大致是这样:整节课朗读课文次数只有一次,基本上没有进行研究原文句子,直接诵读翻译,针对多年的考题变化,对翻译题、选择题、分析题逐一讲解应试方法,然后是考点对应练习。课后授课教师小结时着重指出:这一节课主要是围绕中考指挥棒开展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应对方法。我认为这种重方法、轻文本甚至去文本的复习课并不可取。确实,为了完成应试任务,片面追求高分,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陷入魚和熊掌不能兼顾的地步,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将课堂教学的根——文本阅读拔掉了。真是太可惜了。其实不管是新课教学还是复习课,文本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根,离开了文本教学的课堂,那将如失去水源的河流,慢慢失去生机。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知道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也才能知道自己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准确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改变文本解读教学中的去文本倾向,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端正态度,抛弃功利之心,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我们的思维方式趋向单一化、绝对化、简单化、概念化,解读得很单一,很绝对。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既要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果过于注重语文成绩,往往让教师忘记去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机械识记和练习让语文课失去魅力,成为考试指挥棒下的牺牲品。
二.积极钻研,立足于文本
解读文本存在四种状态: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最糟糕的状态是:浅入深出。如何高质量地解读文本,力求课堂上披沙拾金,深入浅出。这需要教师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需要教师不懈地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
(一)充分备课,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如何做到重视文本?首先,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追溯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其次考虑编者为什么编选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是按照主题划分的按照一定的规律体现编者意图因此把文本放入到单元教学内容中去考虑可以更准备地把握到文本的教学方向再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水平怎样需要教什么可以学什么学生会按照什么怎样的过程怎样的方式去读懂文本学生阅读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和困难是因为什么而产生又如何帮学生去解决只有换角度思考才能准确给文本教学定位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疑惑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其理解是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好多元与一元个性和共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备课之中充分备好学生这一主体,教学起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不要因缺少思考而影响课堂实效。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因难于确定长文短教的教学点,可以向学生调查他们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答案来激活自己的思维,去重新调整备课思路,肯定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收效甚佳。面对一篇文章需要讲什么不需要讲什么什么该重点教学什么是教学难点最准确的答案在学生那里以学定教起点准确目标才可以更准确。钱梦龙老师很多的教学视频中都先由学生先确定什么知识可以不教哪些知识需要教,轻松解决了很多难题,让课堂成为学生有的放矢、授业解惑的阵地,而非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全班大起立,貌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绣花拳脚的课堂。钱老师成功之处就在于眼中有学生贴着学生走,贴着学生去解读文本,才真正重视文本。
(三)寻找突破口:核心、形式、字词句
文本的深度解读在于主题的挖掘,也在于对文本怎么写这一问题的全面把握我们要重视文本的独特性而不是关注它的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出其特性。
1.紧扣核心。课文是个例子并且从作者写作和编者选择的角度考虑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唯一性我们的教学中就应该发掘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核心价值凸显这一篇课文所隐含语文核心价值那么,在教学《安塞腰鼓》就教文章句式和思想感情表达的关系教《大自然的语言》就教说明文的特点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教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公输》就教语言的辩证性,每一篇文章都应该得到个性化解读,而不是列入到某一类文体中按部就班。独到的教学设计在语文应该教什么这一问题上做出最好的回答。
2.厘清文本形式。形式是语文的根基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对文本形式的把握语文就失去了特质比如《邓稼先》一文的小标题形式就应该成为我们备课的焦点。《春》一文我们也应该关注文章写作的视角关注文本的结构文中五福画面按照由上而下的写作顺序形成的垂柳式的文章结构形式只属于《春》一文抓住这一点便发挥了文本特例的教学示范作用。体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平行叙述里不平行的感情色彩,就理解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吃透字词句。语言文字是文本借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学语文不能离开字词句,教语文语言是非下苦功不可的。当下我们都已是到了字词句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课堂教学中赏析语言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保留节目反思我们的字词句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于不深入不深刻不系统很多时候为了赏析语言而赏析语言为讲字词而讲字词不能把它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造成点拨无方向教学不深刻不能将字词句放置于全文中去思考造成形散神散教学不系统正确的做法是既要讲透字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将字词句扎根到全篇根据全篇前后的联系对字词所包含的情感意蕴加以理解讲出语言的特殊性体现语境的具体性。
4.教师要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咬文嚼字去发现一篇文章中一个字或一句话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它串起全篇激活全文教学。教《背影》很多老师都意识到缩探倾等动词中蕴含着深沉的父爱,那可以再去特别留意一下黑色黑布深青色等教学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是黑色为什么黑布为什么深青色,链接开头关于家境的介绍,更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父子情深这一主题。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可以扣住一个“乐”字,由浅入深,由眼前山水之乐,四时风光之乐,再到宴酣之乐,最后到太守之乐,层层剥笋,全文主旨“与民同乐”便跃然而出,作者身處逆境仍然奋发有为的形象也就容易理解。
针对文本解读教学中去文本倾向的情况,首先是端正思想,要明白文本解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理念的落实方法的借鉴个性化教学目标达成……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教师对课文的合理解读才能展开,只有重视文本才能合理解读,我们的教学才能如草木逢春欣欣向荣,如源头活水滚滚而来。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老一批特级教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正确处理应试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关系。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我们的思维方式趋向单一化、绝对化、简单化、概念化,解读得很单一,很绝对。或因为课程改来改去由原来的热闹到如今的返扑归真,弄得教师有时不知该怎么教了。
一线教师应考虑,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暂时的高分,还是一辈子要掌握的方法,考试前要快速训练,两条腿走路,应试也是中国人具备的一项很重要能力,不能为了得分而牺牲学生对语文的一种热爱,得不偿失。
其次,丰富语文专业知识结构水平。
对基础学科如语言学、文章学的一些知识学得比较少、比较浅,以后系统接触少,造成应对一些具体问题时的捉襟见肘。比如语文课文涉及到很多文体,如通用文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文艺类、故事类、场面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每一种文体因内容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像记叙文的技法如:白描、波澜(抑扬、张弛、曲折、断续、动静、疏密)文脉、意境等,这些我们知道多少呢?
第三,多向名家学习。
名家课堂异彩纷呈,一线教师学什么:学习时仰望星空,平视环宇,俯视脚下。有些个体的东西是学不来的(个人教学风格)。
看课,看名师课就像看模特走模特步,我们不期待所有的老师都走到T型台上,但你永远也不会排斥他们带给你服装的变化和欣赏的快乐。
特级教师都是从不同角度找到突破口,研究语文教学,形成教学风格,多听多掌握就能提炼出接近于真理的概念。(例说课)
第四,积累写作经验。
解读作品表面看是“眼力”的高下,实际上是“腕力”的强弱。眼高不一定手高,但手高往往能带来眼高。语文教师不仅要读懂作品的内容,还要鉴赏作品的好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缺少写作经验,自身写作素养不高,是很难看出作品的堂奥的。解读一个文本,必须把握住“这一个”文本的独特性,没有实际的写作经验,就看不到作品的好处妙处,解读只能是泛泛而谈。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能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总之,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滴!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