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18-11-29王玉伟
王玉伟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必须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展现教材内容,活化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之处
目前,仍然有教师没有转变教学理念,被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束缚,在课堂中扮演着学生的监管者,机械地对学生灌输知识,在学生没有做出其期望的行为时,便加以指责甚至谩骂。在这种一人独大的课堂中,学生无法学到应有的知识,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发展节奏,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人才。
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情况都不同,使每一节课都是不同的。因此,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命题便得以提出。其主要目的是期望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學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有一个轻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能够开展情景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当在上课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元素,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能够自主地学习、思考。例如,有一节课笔者要介绍数学中的除法,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享东西,你们有没有曾经把一些东西分给其他同学?”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让学生自发地举出了一些除法的例子。比如,曾经将2块蛋糕分给了4个同学,将6个橘子分给了2个同学。之后,笔者再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他们所说的“分东西”而引出的除法。这样的课堂轻松有趣,学习氛围良好,让学生由浅至深地学习了除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教师应摒弃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入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断加深,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例如,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如何分割才能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等边三角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给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或者更正答案,应当让学生互相讨论,去解析错误,从错误的答案中引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再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活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回答错误的学生会带着疑问去听教师讲课,了解自己为什么错。学生在独立思考吸取知识的同时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仔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结构,剖析教材的关键点,将教材中重、大、难、抽象的知识细化。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各种有趣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让低年级学生好吸收、理解课程内容。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复习,即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思维的结构网络,并且向课外知识慢慢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教学有效性指引的数学理论实践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再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这样,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良好的教学情境、学习体验是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例如,在进行“方向方位”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去实践,亲身认识东西南北各方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甲同学站在乙同学的东北角,那么对于甲同学来说,乙同学在哪边?这样的问题当学生亲眼看到的时候更好理解,在学习方位知识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实践性,迎合了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将抽象的知识转为有趣的实践,这样对课堂有效性提升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有效性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学要贴近实际,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对数学更有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应卫同.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白丽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