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电商聚集化“2+”模式研究

2018-11-29魏晓蓓

关键词:淘宝电子商务电商

魏晓蓓 王 淼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总的要求。这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到城乡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全面部署“三农”工作,在“三农”进入历史性巨变的新时代,担负着让农村脱贫致富、经济城乡一体化使命的农村电商,也必然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来作新谋划。

互联网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经营。随着电子商务从中心城市逐渐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展,即某一农村地区的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任何地方,打破了传统经营的区域限制。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新动力。特别是以淘宝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缩影和典型代表。淘宝村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形成了农村电商的聚集化效应,即“互联网+农村”的商业模式,通过模式复制等方式,加速推进了淘宝村电商规模扩大和产业化聚集,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发展,开创了一个可持续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商业形态,成为农业电商聚集化发展的新路径。

一、文献述评

(一)关于农村电商研究

1.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研究。从研究的方法看,多数属于定性文章,较少文献涉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内容来看,多数学者的文章集中在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涉农电商从业者研究和涉农电商的运行模式等。

关于涉农电商发展的讨论,胡天石、傅铁信很早就开始对我国电子商务现象进行研究,并认为中国电商产业会迎来春天,成为国内经济的新动力,并很有可能对传统行业的地位产生革命性颠覆*① 胡天石、傅铁信:《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5期。。查金祥、黎东升认为电商行业对农产品的促进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降低流通成本、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等方面,随着农村地区电商网店规模的不断发展,网店的从业者群体规模也在不断壮大*② 査金祥、黎东升:《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3期。。有学者对这个群体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即“新农人”,以此区别于仅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群体[注]陈亮:《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6期。。同时,电商产业的发展也得到政府的日益重视,特别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巨大前景,有些区县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保障农村电商的发展[注]李艳菊:《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动力机制与策略》,《求索》2015年第3期。。

2.有关淘宝村的研究。淘宝村作为一个伴随着电子商务延伸到农村的聚集化产业形态,也吸引了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应用电子商务理论剖析淘宝村的发展现象。结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首先,在传统产业理论方面,岳云康对我国传统家庭为单位的农村产业的经营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中国农村电商的主要经营方式就是“本地加工+网店销售”[注]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第12期。;彭璧玉认为我国农村电商的模式主要有战略联盟等四种[注]彭璧玉:《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南方农村》2001年第6期。。其次,新型电子商务模式方面,李海平、刘伟玲等学者对传统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改进,提出了农户—合作社—企业,F2C2B的模式,这里的字母分别是指经营农户、农业合作社、某一类的农业协会、农村产品销售、农村企业产成品的加工企业[注]李海平、刘伟玲:《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最后,新型产业理论方面,张作为提出产业发展动力模式,即淘宝村的发展受制于产品市场的需求、政府的支持政策和电商平台的支持[注]张作为:《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第3期。。另有学者从共生角度提出淘宝村商务共生模式,即淘宝村的形成不是单独的电商企业聚集,而是各企业为生存而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建立各个单元围绕着电商平台开展经营活动模式[注]张滢:《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及其进化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电子商务理论体系中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农村电商聚集化运行和“淘宝村”向“淘宝村集群”演化的规律。

(二)关于产业聚集化的研究

1.在理论基础方面。农村电商聚集化的研究是在产业聚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的聚集行为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企业选在某个地区进行相关的活动是否可以降低其经营或研发成本;第二,企业能否在某个地区的聚拢而获得盈利的行为偏好。学术界对企业聚集原因的解释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外部性理论,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原因,产业化聚集不仅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也能降低学习成本;第二,新经济地理理论,即空间聚集产生了地理位置的外部性,表现在产业链内的企业聚集大大降低了企业间产品的运输成本;第三,嵌入性理论,由于空间的集群特性,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容易构建一种信任机制,这种机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之间的成本。这三方面的理论是研究农村电商聚集化的基础,但是农村电商毕竟是一个新型互联网行业下的创业集群模式,不能简单地引用传统集群理论来解释[注]梁强、邹立凯、杨学儒、孔博:《政府支持对包容性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揭阳军埔农村电商创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南方经济》2016年第1期。。

2.关于电商聚集化问题。淘宝村聚集化的一个特点可以总结为具有“一村镇一品类”的特点,即一个淘宝村生产销售一个类别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产业聚集现象。Bruso提出“两阶段”成长模型与电商聚集化的演进类似,即聚集化现象是始于自发形成,在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完全自由发展,政府没有进行扶持;在第二阶段,产业聚集化现象明显,并显示出了规模效应,政府会引起重视,一般情况下政府会进行正向干预,并向产业集群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注]Bruso S. The Idea of Industrial Districts,“Its Genesis,Sengenberger W”,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Cooperation. Geneva:ILO, 1990.。Otsuka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并调研了亚非国家接近20个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后提出另一个“前后期”规律。在前期,产业聚集区主要是在数量上出现明显增长,而后期主要是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注]Otsuka K,Sonobe T,“A Cluster-bas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y for Low-income Countrie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World Bank, 2011.。

国内学者在农村聚集化方面研究发现,农村聚集化现象的动态规律,即最先开始进入某一个市场经营的企业为后来者起到示范作用,后续企业不断进入,达到规模经济的聚集化效应,并吸引上下游和配套企业进入形成完整产业链[注]黄汉权:《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动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40期。。吴娜琳认为特色农业产业区形成过程大致需要四个阶段,即项目引进、农户参与、生产形成、产业区成型[注]吴娜琳:《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三个农业项目在不同县域内的发展为例》,河南大学,2014年。。从农业电商聚集化和淘宝村的角度看,有学者会把农村电商模式重新划分为多个模式,这些模式之间并非一定要绝对区别,比如偏利模式和寄生模式。另外还有非对称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同时分析不同共生模式的机理[注]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第5期。。刘亚军等总结出淘宝村“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在传统利益链中的地位,激发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注]刘亚军、储新民:《中国“淘宝村”的产业演化研究》,《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2期。。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参与者、制约因素、模式研究等方面研究较多,并认为农村电商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电商聚集现象的形成机制、聚集的模式分析比较多,而以近些年发展迅猛的“淘宝村”向“淘宝村集群”演化现象的研究则涉及较少。本文旨在以农村电商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讨论以“淘宝村”向“淘宝村集群”演化为主线的农村电商聚集化原因,以及农村电商促进乡村振兴的效应分析。

二、农村聚集化现象演进和形成因素

(一)淘宝村的含义及其发展现状和特点

阿里研究院首先在2014年提出了“淘宝村”的概念并尝试对其进行定义:指大量电商企业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淘宝村的认定标准包括:一是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二是农村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三是农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者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注]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淘宝镇”是指一个乡镇或街道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淘宝村集群”则是由多个电商从业村协同成长,共同经营,交易额一般超过亿元级别。

进入本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中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中,淘宝网是农村电商参与的主要电商平台,正因为农村电商主要集中在淘宝网经营等原因,人们就以“淘宝村”来定义一些电商为主要经济导向的村级地区。根据阿里研究院的研究报告统计,“淘宝村”从2009年的3个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212个,截至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的18个省市区发现确认的淘宝村数量规模超过2100个,其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淘宝村数量较多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河北、河南七省淘宝村数量合计占全国总数的97%左右。

具有明显聚集化现象的淘宝镇,在全国范围内的数量达到130个以上,分布在全国东中部的8个省区,从地级城市来看,淘宝镇数量达到或超过10个的城市有5个,其中杭州、汕头和台州3市的淘宝镇为11个,金华和泉州为10个,说明在这5个城市中淘宝村聚集化发展的特征较为显著。

图1 2017年全国主要省份淘宝村比例分布(资料来源:阿里研究院网站)

对于淘宝村来说发展的现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空间分布聚集化。通过分析淘宝村空间分布的密度可以看到,在华东地区,浙江省与苏南地区呈现出淘宝村、淘宝镇连绵发展的态势,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密;在华南地区,呈现出珠三角、粤东、闽东南三地淘宝村块状发展态势;而华北平原是淘宝村另一个广泛分布的区域,但相对而言较为分散,密度较低。

自2014年以来,淘宝村逐渐形成了以浙江等省份的东部沿海城市为中心的聚集化趋势。在2016年淘宝村聚集化带动效果强劲,全国淘宝村数量超过1300个,聚集效应更强的淘宝镇达到135个,全国超过七成新增的淘宝村源自目前现有的几十个淘宝村集群,部分聚集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逐步形成了淘宝镇规模,比如江苏睢宁、浙江义乌、广东普宁等。

2.农村电商逐渐去同质化。淘宝村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某一个地方集中生产并销售同一类商品,早期淘宝村的多数网商产品类似,没有很大区别,同质化严重。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网商注重差异化经营。根据相关统计,2015-2016年,各地淘宝村的创新产品超过100种,并获得很可观的销量增长。

3.电商企业化。近些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经营的正规化管理,网店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淘宝村从业者也从个人经营变成团队经营、公司经营,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淘宝村纷纷注册企业和商标,打造生产、采购、售前、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团队。据统计,经过工商注册成为正式企业的淘宝村网店目前已经超过5000个。

4.地方特色产品增多。淘宝村的网店虽然营业地点在农村,但是绝大多数销售的产品是生活消费品,特色品较少,进入2016年后,淘宝网的消费者对特色商品需求增多,国内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通过淘宝平台交易增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产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在从业数量和产业规模上已经在我国农村地区成燎原之势,并在中国多个省区形成了淘宝村为主的聚集化形式。通过分析农村电商聚集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剖析农村电商的形成路径和发展模式,并将相关模式向全国农村地区推广,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淘宝村聚集化形成的因素

1.产业的发展成为先决条件。农村电商聚集的实现原因,一方面是某一个或某一类产品在淘宝村或淘宝村集群的集中生产和销售,吸引上下游和配套产业,平摊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即淘宝村集群的形式存在,背后必然要有一定的农村产业体量作支撑。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也是农村经营者增加收益、提升自身价值链地位的有效途径。因为农村电商集群的形成是建立在规模性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产业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一是淘宝村一类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二是要经过长期或传统的名气和规模化的发展;三是生产专业化,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四是产业规模较大,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

2.电商平台的搭建成为可行路径。农村电商形成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电商平台,它的出现缩短了农户与消费者的距离,也改变了农村商户的收益分配地位,从一个单纯的产品供给者变成了供应商、销售商。一方面,淘宝网平台的起步成本较低,低门槛进入的特点让很多农户比较有意愿进行尝试,经过试探后才发现其中的商机,进而加大投入,实现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淘宝网店开立的硬件条件只是电脑网络等简单的网络终端,没有对厂房、地点、运输设备的要求,属于轻资产的经营。

3.基础设施与物流成为必要的配套服务。一个产业聚集是一个系统的产业联动的过程,农村电商的聚集化形成,除了之前讨论的产业基础和电商平台,还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支持,包括农村公路网、农村网络铺设、物流行业的渗透,这些都是农村电商能正常运营的实体基础,可以从市场角度解决。有些则需要公共部门投资建设,比如现代公路网、水电网络铺设等。这些产业共同构成了淘宝村发展的实体基础,农村电商的繁荣发展也会反向地促进基础设施的继续完善。

物流快递方面。交通的便利、淘宝村订单的增多使得多数快递公司把业务渗透到农村地区,在一些地方物流快递服务站辐射到村镇一级。从淘宝村的发展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电子商务,在规模经济效应带动下,淘宝村的快递业务成为各大快递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纷纷在淘宝村聚集区设立驻地,这也是产业集群发展对外部资源虹吸作用的具体体现。

图2 农村电商的形成条件

通过图2可看出,产业基础、第三方平台和基础设施与物流服务的一系列条件是电商形成并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上几个方面成为淘宝村集群效应的重要动力,而聚集模式的作用机制,则成为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动力转换的重要依据。

三、农村电商聚集化“2+”模式及其效应

“2+”模式是淘宝村聚集区的一个范例。“返乡+创业”体现了农村电商独特的人力资源利用模式,通过电商人才激活闲置的传统农业人才,同时吸引了大批外来创业者加入。“销售+生产”体现了销售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换,通过挖掘差异化需求实现以销促产。

(一)“返乡+创业”聚集化模式路径与效应

这种模式指的是本地农民返乡和外地入乡创业者,即用外地经验、服务本地发展的模式,不仅帮助参与农村电商的农村地区脱贫,也促进了这些地区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1.“电商种子”返乡创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这些在外地生活、工作或学习过的年轻人,积累了电商技能并养成了网络思维,回到农村地区开展电商创业,可以把外地获得的商业信息、生产技术、经营技能、网络训练等带回家乡,让电商的种子在村里生根发芽。在外地习得了电商技能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之后,率先尝试经营电商,在有产业基础的地区,电商迅速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没有产业基础的地区,电商也促进了产业的生长发育。在互联网接入初期,农村很少有人知道可以利用互联网赚钱,这些赚到了钱、尝到了甜头的返乡青年,不仅成为周围亲戚和朋友发家致富的榜样,更成为了本乡本土年轻人的楷模,带动了更多人投入电商创业的潮流。返乡青年就像种子一样,把电商植根于传统产业发展的土壤之中,成为了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动能。

2.外地创业者成为本地发展的新动力。“外部输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很多淘宝村电商发展的原因,即淘宝村产业与大规模网络市场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外地创业者是这一知识与能力输入过程的主力,有着外地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的年轻人来到农村地区实践电商创业,还基于关系网络把电商创业的信息扩散开去,电商知识迅速在农村生根发芽。电商知识的进入和扩散,使触网转型的地方性产业得以突破局部市场,转而向由互联网连通的范围广阔、需求差异化的广大市场开放。农村电商的聚集化的经济形势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也为我国农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方向。

3.“返乡+创业”模式规模就业效应突出。(1)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随着网商企业的聚集和发展壮大,对农村劳动力产生较大需求,直接带动了农村就业人口和农民收入。不仅如此,网商来到农村经营,也会对本地的相关产业起到带动作用。在淘宝村里,电商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具有“多样、灵活、就近”等特征。常见的有电子商务直接相关的岗位,如网店客服、营销推广专员、打包发货专员,也有电子商务带动的岗位,如服装行业的裁缝、家具行业的木工、快递员、摄影师等。近年,在部分淘宝村还涌现出为电商服务的律师、会计、专利代理人等。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新增网店的数量和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比例是1∶3。根据相关数据计算,2017年,全国淘宝村活跃网店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一百万个。(2)孵化大批创业者。如图3所示,随着电商不断涌入农村地区,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从业者也跟随着进入农村地区,这样数量不断增加的淘宝村逐渐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外来创业者主要流入地。淘宝村越来越完善的服务体系,政府的支持政策,降低了创业者的学习成本,成为很多外来创业的孵化聚集地。淘宝村虽然设施相对简单,但是较低的物质成本,在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

图3 “返乡+创业”的规模就业效应

(二)“销售+生产”聚集化模式路径与效应

“生产”即人们常说的产品生产,“销售”则特指针对某类产品,运用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的销售。在农村电商聚集的各县乡镇的发展中,产品生产和电商销售大多相伴而生,但在不同地区,生产和销售出现的先后次序却有所不同:一些地区是电商销售的出现和流行在先,电商销售刺激生产能力的跟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后;另一些地区制造和加工业基础较好,具有特定产品的生产传统以及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累积优势,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同样驶入了电商的“快车道”,借助电商实现原有产业的升级、转型与发展。

1.从沙集模式到产业集聚。电商发展的“沙集模式”是一个从电商销售开始,带动当地产业实现“从无到有”成长,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集聚典型模式。与“沙集模式”不同的是,很多淘宝村的形成根源就在于已经成型的生产规模。比如,在电商销售发展之初,山东省安才楼镇的产品生产并非从零起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影楼服饰的生产和加工,生产规模不大,更没有产业集群,互联网接入后这种状况得到了结构性的转变,销售刺激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分工。销售规模的急剧扩张带来了生产层面两个维度的转变: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由一家一户的小作坊,转型为专业化的大生产;在产品类型的选择上,从原来生产和销量较小的影楼服饰,转型为品种和品类的裂变。

2.变传统销售模式为电商销售模式。相比传统销售模式,电商销售因具有壁垒低、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等鲜明优势,使商户们的销售能力快速提高。这反过来也引导和激励了生产基础较好的商户,以及一些由于较早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销售、抢占了优势市场位置并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商户。他们纷纷想办法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了与销售能力更为匹配的生产模式。

3.扩大了淘宝村聚集化的规模效应。农村经济产业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出现的某一产业和上下游产业的聚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这里说的产业可以是农村地区的传统产业比如农产品、工业品和手工业品。

第一,基于农产品的淘宝村。农产品在目前市场经济中范围比较广,不仅是种植业产品,还有养殖业产品以及后续的初级加工制品都属于农、林、牧、副、渔为主的农业产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农村来说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特别是一些地方特色的产品更是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模仿的竞争优势。生产销售农产品的淘宝村具有如下特点:此类淘宝村生产销售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知名度较高,在形成淘宝村之前就在当地成规模的生产,是某一地区的支柱产业。淘宝村的到来并不是解决本地农产品的生产问题,而是销售问题,通过网络电商渠道销售,使得农民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更大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农村的整体收入,改变了原来的丰收不增值的现状。

第二,基于工业产品的淘宝村。随着中国进入工业生产时代,农村产业逐渐转向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很多省份的村庄工业品的产值比例都高于农业品的产值。在江苏南部,超过60%的淘宝村都在销售本地产的工业品,如服装、家具、家纺、鞋帽等。这类淘宝村的特点是:以一类工业产品为主线,借助当地传统产业或地方专业市场为中心,围绕该中心开始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作坊,逐渐向小企业过渡,在数量上会出现裂变式增加,并形成了专业市场、电商经营、物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

第三,基于手工艺产品的淘宝村。与农产品、工业产品淘宝村相比,全国各地的淘宝村数量较少,而且比较分散,比如少数民族聚集的西南地区有个别的工艺品销售企业。知名度较高的无锡宜兴紫砂村的紫砂壶和景德镇的陶瓷等电商集群,都是依靠本地特色工匠的手工技术和本地原材料结合生产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产品。同时,因为是手工制作,具有明显的独创性和非标准化特点,在市场中比较有竞争力。

总之,从“返乡+创业”和“销售+生产”组成的“2+”农村电商模式中可以看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所以,不论是村民返乡创业还是外地创业者入驻,都显示出这些农村电商的聚集对创业者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说在淘宝村起步之初,少数先行者试水电商创业更多是一种探索,包含巨大的不确定性,那么,现阶段一批又一批创业者投身电商创业,则增添了他们从事这一行业的信心。农村电商聚集化“2+”模式不仅有先行成功者的示范带动作用,还有明显改善“三农”资源配置和农村经济的人才聚集作用,为农村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做好了准备。

四、政策建议

(一)推动品牌化经营战略,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农村电商聚集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某一种产品或某一个品类产业的发展,通过聚集过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从而取得网店销售的优势。但是相似度较高的产品会使得同类产品没有明显区别,最后可能沦为价格战的局面。各地淘宝村的实践表明,实施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是淘宝转型升级、摆脱低端价格竞争的有效路径。电商企业从产品和品牌原创设计切入,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和固定的客户群,政府可以从政策角度加强企业的职业化、品牌化的引导和培训。

(二)探索电商产业园建设,努力化解土地难题

淘宝村的聚集壮大可能会导致农村农耕土地与商业经营的严重冲突,农村建筑一般较低,其利用率远低于城市。另外,受限于农村土地政策、农村宅基地、房产利用率低等因素,农村电商经营者在仓储和运输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这种现象在几乎所有的淘宝村都普遍存在。电商产业园建设很好地解决了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淘宝村产业园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产业集聚与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淘宝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园区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人才来此工作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创设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农村地区虽然在电商产业聚集化上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商业文化交流、基础设施等都落后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农村电商企业应寻找其他路径吸引人才,并在此长期工作,才是目前首要的任务。各级政府应完善电商的人才体系,比如调拨专项预算,组织系统有效的电子商务培训,定期开展知识下乡活动,以期加强政府对电商经济的精准扶持。

猜你喜欢

淘宝电子商务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校园“淘宝”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