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锻锤闭式精密锻造工艺优化

2018-11-29张向卓李文新李士磊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油槽模锻锻件

■ 张向卓,李文新,李士磊

众所周知,模锻锤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模锻设备。开式模锻工艺适应性强,所以目前锤上模锻大多以开式模锻为主。但是由于开式模锻不可避免会产生飞边,导致原材料利用率较低,且较之闭式锻造还需要增加切边工序。随着设备精度及下料精度的提升,通过工艺优化,可在模锻锤上实现简单件的精密成形。

以某轻型货车变速器中某齿轮件为例(见图1),通过工艺优化,实现锤上精密锻造,并最终获得质量良好的锻件。

图1 齿轮件剖面

1. 原工艺存在问题

此齿轮件由于生产批量不大,故设计在模锻锤上生产,且考虑此齿轮件为简单盘类体,易于充形,故设计为模锻锤上闭式锻造,并在锻造中直接锻出油槽。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点问题:

(1)锻后油槽表面有类似压痕的缺陷。

(2)锻件有局部出毛刺和充不满的现象。

(3)锻件偶有折叠缺陷。

经观察分析,在模锻锤上锻造时,锻件极易跳模,跳模后锻件周向无法重新准确定位,因此,经多次锻打时油槽错位,导致油槽处产生类似压痕的缺陷。

另外,利用模锻锤平砧制坯时,坯料直径及厚度波动较大,坯料在型腔中无法准确定位,直径偏小时放入型腔后间隙大容易放偏,直径偏大时又不能完全放入型腔,这些都会导致锻件局部出毛刺和充不满。

对于锻件折叠,经模拟分析发现在锻打时如果打击能量过高,会出现局部金属横向流动过快,带动周边金属流动,从而产生了类似对流的现象并造成折叠。

2. 工艺改进

针对原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后进行如下改进:

(1)为防止锻件跳模导致油槽成形出现缺陷,在下模设计用于定位锻件的余块,下模及定位余块结构如图2b所示,定位余块设计在连皮位置,冲孔时可直接冲掉,因此,不会导致锻件局部加工余量增加,并且余块体积小,对原材料消耗影响不大。

(2)闭式锻造中,镦粗制坯饼大小至关重要,为保证制坯饼大小,在模体上设计镦粗台,镦粗台如图2c所示。通过上下模体对击,利用镦粗台固定高度可以保证制坯饼厚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制坯饼的大小。

(3)完成设计后,利用Deform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旨在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设定每锤锻打的打击能量。

3. DEFORM-3D模拟及实际生产情况

对于该设计方案,利用Deform-3D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模拟过程的各项参数设定如附表所示。

图2 模具

模拟过程参数设定

图3为用Deform-3D进行模拟的结果,第495步(见图3a)、第608步(见图3b)、打击能量曲线(见图3c)。图3c中曲线为设备载荷曲线,其中X坐标为模拟过程的步数,Y坐标为设备载荷,其中1~481步为镦粗制坯过程,482~609步为成形过程。通过模拟可以看出,定位余块在成形初始时已充满,可保证利用余块定位的可靠性,如图3a所示;成形过程金属流动顺畅,油槽及减重凹槽处的充满效果良好,无折叠等缺陷产生,如图3b所示。经模拟分析,此方案可行,进而进行实际生产。

生产用的模锻锤、锻件及成品实物如图4所示。

图3 Deform-3D模拟结果

图4 生产实物

4. 结语

利用优化后工艺进行实际生产时,制坯大小合适,定位良好,定位余块可以准确定位保证锻件油槽方向,实际生产的锻件质量稳定,无折叠及局部出毛刺和未充满等缺陷的产生;根据模拟结果优化了锻锤打击能量的设定,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模具寿命也得到提高。现此齿轮锻件已顺利完成批量生产,成品已应用于某品牌轻型货车上。

对于类似件如采用本方案进行生产时,有以下几点建议:

对于模锻锤上闭式生产,设备的下顶出是必要的。

闭式锻造对制坯大小要求更为严格,为保证制坯尺寸,可在模具上设计镦粗台。

设计模具时要合理设计导向结构,防止严重错模。

成形过程中如果打击能量过大,容易造成折叠等缺陷,因此建议先轻击预变形后再重锤充形。

根据Deform模拟情况合理设定打击能量,可以避免能量浪费,减少模具吸收的打击能量,有效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

油槽模锻锻件
西南铝7×××系合金模锻件通过装机评审
油槽设计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
大型船用吊钩锻件淬火冷却方式的研究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万航模锻
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油槽防甩油措施
磁测法在金属锻件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
变速箱齿轮油槽锻造成形工艺开发
高品质大型复杂模锻件助力航空工业腾飞
数字超声探伤仪在锻件检测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