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病人贫血与术中压疮发生的分析
2018-11-29,,
,,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易出现各种妇科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病人阴道出血、痛经及不孕症等一系列症状。从育龄期开始一直到绝经期,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可以患该病[1]。病人临床表现为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等,往往导致病人贫血,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宫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2],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3]。术中病人因手术、麻醉,不能自主翻身,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氧、缺血及营养不良可导致局部压疮。外科手术中有体位改变的病人是压疮的高发人群[4]。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体位、麻醉因素、病人情绪紧张等。压疮发生的时间与手术时间关系密切,手术时间越长,局部组织缺血时间越长。术中压疮的危险指数是>2.5 h[5],王俊杰等[6]认为,手术时间>4.0 h后,每延长30 min,压疮发生率将增加33%。宫腔镜手术病人要求取膀胱截石位,膀胱截石位比仰卧位更易发生压疮。麻醉过程中,部分病人会发生低氧血症,麻醉药物的应用,导致病人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局部缺血、缺氧形成压疮[7]。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情绪紧张,肾上腺素分泌增高,糖皮质激素生成及蛋白质合成遭到抑制,也是压疮危险因素之一。消毒液的使用、床垫皱褶、备皮致皮肤损伤及移动病人时动作粗暴均可导致压疮发生率增加[8]。为了探究行宫腔镜电切术病人出血导致贫血与术中发生压疮的关系,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山西省中医院妇科就诊的156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妇科就诊的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出血的15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6岁~65岁(38.13岁±5.21岁)。选择其中78例贫血的病人作为观察组,78例非贫血病人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系列、肝肾功能,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含量的统计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含量状况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配合
两组病人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前检查符合手术标准,对病人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宫腔镜电切手术均采用截石位,摆放截石位时协助病人平卧于手术床上,动作轻、稳、准,避免皮肤张力过大。臂部齐床缘,腿架固定稳固,腘窝自然弯曲下垂,两腿宽度45°,摆正膝关节,以免引起腓骨神经损伤,双腘窝下垫凝胶垫,腘窝处用固定带固定,防止病人意外发生。双上臂置于对应体侧避免外展损伤神经。做好术中病人的保暖措施,尽量减少暴露,以增加皮肤的受压耐受。由麻醉师对病人实施静脉全身麻醉,由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使用宫腔镜进行手术。
1.2.2 压疮风险评估
术前评估病人有无压疮危险因素,特别是年老、体质差、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作为重点评估对象[9]。找出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预防措施。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病人压疮风险评估表》对两组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病人年龄、体重指数、局部皮肤情况、活动情况、有无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合并症;术中观察病人的体温、血压、预估手术时间、失血量、预计术中施加的外力、手术体位的改变及麻醉方式等。评估基本情况后,根据病人血常规检查结果评估病人是否贫血及贫血程度。12分以下为低度风险,12分~22分为中度风险,22分以上为高度分险。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观察病人受压部位的皮肤有无发红、压破等压疮的发生并做记录。
1.2.3 术中压疮预防
室温保持在23 ℃~25 ℃,采用截石位手术的病人身下的床单更易发生皱褶,压迫时间过长就易出现压疮[10]。消毒过程手术床单保证不潮湿,减轻病人不适,也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率[11]。另外膀胱截石位一定要摆放合理,保护枕部、骶尾部、腘窝,腿部及足踝部[12]。腘窝处固定带松紧应容一指,避免压迫局部血管和神经[13]。术中由巡回护士每隔半小时为病人轻揉按摩受压部位,缓解血运障碍,防止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术中如实记录皮肤护理情况,含按摩的次数与时间。
1.3 效果评价
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的压疮风险分值及是否发生压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压疮风险评估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压疮风险评估情况比较
2.2 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慢性病,常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并会引发多种妇科炎症,如果内膜出现溃疡或破损,病人就会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如果息肉血液供应丰富,病人的出血量就会比较多,往往导致病人贫血。子宫内膜息肉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药物治疗或反复多次刮宫,如果效果不好,需要采取子宫切除术。随着宫腔镜在临床上的发展,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宫腔镜电切术的病人发生贫血对术中压疮的发生是隐形的一大因素[14]。而压疮又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压疮的发生影响病人的预后恢复,增加病人病痛。因而,给予病人行手术治疗,尤其是对手术中采用截石位的贫血病人舒适的防压疮护理,对减少压疮的发生尤为重要。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结合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强化术中压疮预防理念,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高危贫血病人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能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通过实施术中压疮预防措施,完善了手术室整体护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行宫腔镜电切的病人术前评估其是否贫血,结合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15],能加快病人术后恢复,尽早出院,同时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