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效果评价
2018-11-29,,,,,,
, ,,,,,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无创辅助呼吸手段,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均已开展应用[1-5],主要用于治疗早期及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拔管失败及作为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过渡。近几年,国内有多个NICU中心开展有关HHFNC的临床研究[6-8],但有关HHFNC的临床护理研究不多,为评价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现将NCPAP和HHFNC治疗RDS护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住入院,胎龄29周~36周,出生体重1.26 kg~2.50 kg且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5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胎龄29周~36周(32周±1周);对照组28例,男21例,女7例,胎龄29周~36周(32周±1周)。两组患儿的年龄、胎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胎龄29周~36周、出生体重1.26 kg~2.50 kg;②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临床诊断标准[9];③头罩给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88%;④胸部X线片双肺透亮度减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胸片分级为Ⅱ级或Ⅲ级。
1.1.2 排除标准
①存在需要外科治疗的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脐膨出、腹裂等;②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如唇腭裂、腭裂-小颌畸形-舌下垂综合征、下颌面骨发育不全等;③未控制的肺气漏综合征;④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未闭除外);⑤家属要求转院或放弃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插管给药拔管后,观察组给予HHFNC治疗,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持续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时行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观察组湿化器由Fisher&Paykel公司提供,鼻导管型号为RT 329,鼻导管外径为0.2 cm。根据患儿体重及病情调节流量和吸入氧浓度,吸入氧浓度由空氧混合仪调节。初设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为30%~60%,流量为3 L/min~6 L/min,气道湿化温度调节到37 ℃,鼻导管与鼻腔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不形成密闭空间。对照组采用斯蒂芬公司生产的小儿NCPAP机,初设参数: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为4 cmH2O~8 cmH2O(1 cmH2O=0.098 kPa),FiO2为30%~60%。两组患儿调节参数使血气维持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为88%~94%,如治疗失败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2.1 管道护理
式中,ωD和ωR是与粒子间距离有关的权重函数,vij=vi-vj,ζij是随机涨落变量,满足如下条件:
1.2.1.1 管道连接
将Fisher & Paykel RT329型号的管道正确连接,选择无创模式,调节好FiO2、流量。加温湿化器加入无菌注射用水至水位线,气道湿化温度调节到37 ℃。送气端接一次性使用双鼻塞型鼻导管,直径占鼻孔直径的50%,有利于气体自由出入。
1.2.1.2 管道固定
鼻导管固定于患儿面部,方法为:将水胶体敷料贴剪裁成合适大小贴于患儿面颊部,防止管路压伤皮肤。再另取水胶体敷料剪裁成长2 cm,宽1 cm的长方形,中间剪2个小洞,贴在一次性鼻塞上,然后直接将大小适宜的双侧鼻孔的鼻导管放入鼻腔,固定好鼻导管即可。
1.2.1.3 管道观察
避免通气管道堵塞、受压、积存冷凝水和折叠,冷凝水及时倾倒。避免鼻氧管固定不良,检查有无移位或松脱,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防止导管阻塞。湿化罐内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换,HHFNC管路每周更换。
1.2.2 氧疗管理
1.2.2.1 合理用氧
氧流量为3 L/min~6 L/min,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氧流量,每公斤体重约2 L/min;FiO2初始为30%~60%,若FiO2>60%者,吸氧持续时间<48 h。当病情好转、PaO2稳定在60 mmHg~80 mmHg,逐渐降低FiO2,每次调整5%~10%,在调整前后观察血氧饱合度的变化,当FiO2<30%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患儿病情稳定时可停用HHFNC。
保护气道黏膜和防御机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节湿化温度,一般保持湿化温度为37 ℃。
1.2.3 体位护理
使用鸟巢式保持安全舒适体位,床头适当抬高,肩下垫小枕,每2 h更换1次体位,侧卧位、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
1.2.4 病情观察
每小时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经皮血氧饱和度,保持SpO2在88%~94%;记录24 h出入量;每4 h记录呼吸机给氧浓度与氧流量、通气湿化温度,保持正常通气;观察患儿是否安静;注意患儿自主呼吸情况,有无出现呼吸暂停和皮肤发绀;观察鼻部、上唇部、脸颊皮肤有无压伤,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每8 h给予1次口腔护理,及时清理痰液,避免痰堵塞呼吸道。
1.2.5 并发症预防
1.2.5.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用氧过度可使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组织缺氧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因子,刺激视网膜组织产生新生血管,从而促进增生的新生血管膜收缩,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护理时避免大幅度的改变氧浓度或氧流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缩短使用HHFNC时间,出生体重量<2.0 kg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ROP筛查,及早发现ROP,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1.2.5.2 腹胀
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又能改善氧合,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可交替使用不同的体位,预防腹胀的发生;适当进行镇静处理,减少哭闹;观察有无腹胀、呕吐及大便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
1.2.5.3 皮肤损伤
固定鼻导管处皮肤予水胶体敷料保护,面部管道的固定可预防性使用3 M透明敷料,水肿明显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变白更换,水肿消除后及时去除,防止水胶体使用时间过长残留粘胶损伤皮肤,每72 h更换1次,若水胶体有潮湿、破损、卷边应及时更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3.0及SPSS 17.0软件,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使用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PaO2及PaCO2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PaO2及PaCO2改善情况比较 kPa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患儿开奶时间情况(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开奶时间比较 h
3 讨论
NCPAP治疗是一个密闭的无创通气模式,头面部烦琐厚重的装置产生的压力较大,可使局部组织坏死;因鼻塞与极小体重儿的鼻腔不相称,容易造成鼻肉芽肿,鼻黏膜溃疡、坏死,鼻前庭狭窄鼻子变形等损伤[10-13];且护理患儿需要相对固定的体位,机器与患儿接触系统相对繁杂,护理较烦琐。
而HHFNC所需设备简单,使用时仅调节通气流量和氧浓度两项指标[14],无须固定患儿体位,直接将大小适宜的双侧鼻孔的鼻导管放入鼻腔,与患儿接触界面贴切,操作易于掌握,不会引起头部变形及鼻中隔、鼻黏膜的损伤。在本研究过程中,对观察组患儿在32周定期进行ROP筛查,未发现早产儿ROP[15]。治疗过程未发生面部皮肤损伤的情况,1例患儿有腹胀现象,经镇静及改变体位处理后症状消失。本研究证明应用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NCPAP相比较,在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气漏发生率和PaO2及PaCO2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HHFNC治疗,腹胀、鼻损伤发生率降低,护理更便捷、安全。开奶时间相对于NCPAP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腹胀、鼻周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发生少,开奶时间早,护理和操作更简便,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