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始得童真
——儿童画手记

2018-11-29程璟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原始人儿童画童话

■文/程璟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正文】儿童画是儿童自我表达的手段,在儿童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和动人的魅力。人们已经认识到儿童艺术对儿童具有巨大的价值,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故而儿童画创作与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我们所看到当前的儿童画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工具性价值的取向、教化的痕迹浓重、技能的训练过多……这些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都对儿童画教学造成种种误区。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如何让儿童在进行儿童画创作的时候,不受成人思想的干扰,保持自己本真的童心,是我们要努力研究的方向。

一、从原始艺术中追溯儿童绘画心路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我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会像儿童那样作画。”凡·高曾希望自己“像儿童那样”绘画,而且还呼吁现代艺术家们在给世界标上原始头衔之前先作为人来学做原始人。大师名言给我们以启发。如果把儿童美术、原始美术摆在一起,你会发现,无论从内容、形式、风格和创意上比较,还是从发生、发展去看,二者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1.英国艺术家罗杰·弗莱(Roger Fry)在《英国绘画的回顾》中说道:“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一样是从代表概念的象征符号开始的,儿童画的一个圆圈就代表一张脸;两个黑点就代表眼睛;两条直线就代表鼻子和嘴。”艺术就是从如此简单的绘画表达开始的。只要把儿童美术和原始美术仔细比较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它们的相似不足为怪。

(1)稚拙、纯朴的风格

儿童时代,童心无瑕,无欲无求,没有矫饰,没有仿效,没有成熟的技巧,只是用心灵去感受,这就决定了整个画面风格的独一无二、稚拙有趣。原始人,因为没有太多的社会化因素,更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心灵的释放可以无拘无束,艺术的稚拙、纯朴,使得人的视觉心理获得平衡,人的身心负重和扭曲得到自然的恢复。

(2)形式简单高度概括化的“图式”结构

儿童和原始人的艺术作品表现的都是一些极为简单的事物形状特征、高度概括化的“图式”结构。

(3)艺术造型中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

儿童在观察物体时,他们的思维往往是围绕着个别事物的表象进行的,这和成年人的创作方法和欣赏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原始人的作画心理几乎接近儿童。对物体的细节、大小变化加以忽略,也不符合透视规律。

(4)以自我为中心的拟人化倾向

儿童意识结构和原始人的意识结构有相似之处,呈现出自我中心的拟人化倾向。儿童总喜欢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主体上去。原始人也和儿童一样,不能从客观事物中来看待主观事物,无法客观地看待和认识自我,茫然中往往把自己和世界混为一谈。因此,在儿童和原始人的世界里,所有一切都是真实的,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生命,他们生活在自己制造的童话世界里。

2.儿童画与原始艺术都是纯净心灵的写真。因而教师在涉及儿童的美术教育中,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儿童幼稚而纯真的创作天性与潜能,不给儿童太多的框架和限制,给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要给儿童以纯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有一颗和儿童以及原始人一样的纯真、没有杂质的心。

二、用童话素材指导儿童绘画创作

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儿童画是儿童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成分。从童话的概念和儿童画的特点中不难看出,童话和儿童画有极大的相似性,主要特点都是充满幻想性,荒诞夸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利用童话故事和儿童画的这种相似性,找出其中的契合点,对小学生美术创作活动进行指导、研究、运用。

1.教师熟读童话,选择夸张的故事场景。

例如我上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的时候,灵感就来自《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来到大人国和小人国发生的故事。本课要达成以下三个教学目标:A.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B.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C.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上课时我选择了童话中的一个小片段,内容是这样的:

格列佛在小人国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巨人,国家的首都只有戏剧舞台上的城池布景般大小,格列佛的手掌上可供五六个小人跳舞,孩子们可以在他的头发间捉迷藏……之后格列佛来到了大人国,巨人把他带回家,中午吃饭的时候,女主人把他放在桌子上,桌子离地面有三十英尺,他在桌上行走时不巧被一块面包屑绊了一跤,来了个嘴啃桌子……

学生通过阅读思维被激活了兴奋点,再通过绘画表现会发现原来大与小是通过对比表现出来的,而孩子们在创作时也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场景和熟悉的表现主体,做属于自己的独特构思。这样有趣的故事场景在童话故事书中俯拾皆是,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手中翻越五指山的片段;《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中尼尔斯因捉弄小精灵被变得和小精灵一般大后,他眼中的世界骤然变得庞大的场景描写……利用这样的故事片断教学,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皆得到自由发挥,教师只做儿童创作的引导者,不去约束他们的创作思想,儿童的审美天性自然不会被桎梏。

2.选择色彩丰富的语言描写片断。

在《绿野仙踪》这本书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太阳刚一出来,前面的天空就出现了一道绿光。在他们的面前有一座巨大的城门,上面镶满了翡翠;城里的街道两旁是美丽的房子,房子都是绿色的大理石修建的,到处镶嵌着耀眼的翡翠,就连道路都是用同一块翡翠连接成的;街上的男男女女,都穿绿色的衣服;就连商店卖的每样东西都是绿色的……到威奇城的时候看见:威奇人不仅满身黄色服装、男人长着长长的黄胡子,而且连他们的房屋道路也是黄色的,甚至连住房的烟囱、门框、窗户也是黄灿灿的。另外还有芒奇金人国的蓝色服装以及陶瓷国的中性色调白、金、银、灰。

这样的场景是教授临近色的绝好创作教材。教师可以把故事进行精简和浓缩后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国家来画,并讨论画每个国家色调的时候该选择哪些颜色。比如画翡翠城的绿色,我们可以使用哪几种绿,和绿临近的哪些色也可以用。孩子们马上准确地找出了自己可以用的颜色。作品展示时,教师把各组作品拿在一起进行颜色比较,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邻近色作画的效果原来是这样的啊。

除了临近色,还有对比色的教学。《绿山墙的安妮》中有这样的片段:一座桥在河流的中部横跨两岸,矮的那头是片琥珀色调的沙地,将桥上和上方深蓝色的海湾断然分离,那水像转换出多种色彩的光环,最为吻合的描述是番红花色、玫瑰色、虚无的绿色,还有那些未命名的难以捉摸的色调。《想念红叶林》中:秋天来了,秋风凉了,风中飘飞金黄的树叶。有一只蝴蝶,它的翅膀蓝得就像宝石,大家都叫它蓝宝石蝴蝶。教学片断中琥珀色(黄色调)和蓝色海湾,番红花、玫瑰色和绿色,金黄的树叶和宝石蓝的蝴蝶,还有比这更好的对比色描写吗?一切都是那么的入情、入境、入画。有什么样颜色的教学法更能让小学生们喜欢,让教师教得更容易呢?童话,是很棒的选择。

3.选择能拓宽学生思维张力的故事片段做教材。

我们来读《绿野仙踪》中稻草人被伟大的魔术师奥兹放进针和钉子混合的脑子后的片段:铁皮人问:“为什么这些针和钉戳出你的头外面?”狮子评论说:“那证明他的思想是尖锐的。”《绿山墙中的安妮》片段:一阵如吉普赛人般流浪的风飞下来迎接他们,载满了被露水打湿的蕨类植物的浓烈香味……

这些描写,没有具体的细节,只有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感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想象、构图:思想尖锐的稻草人该是什么样的形象?流浪的风该用什么样的线造型?把无形的东西,转换成可感可爱、有形有色的画面,学生的思维在无边的想象中奔跑。画出的画面具象的也好,抽象的也罢,只要孩子们能用颜色、线条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再次实现了。

4.精心提炼童话的语言。

童话的语言大多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而对于学生创作时使用的色彩如非特别需要,教师应不多作要求;构图上更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造型夸张角度多变。所以在选择童话题材进行创作教学课时,教师要对自己所选的童话题材十分熟悉,这些教材最好是学生在课前阅读过的。教师再把这些内容精简链接,突出鲜明的场景,上课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导致无效教学。

5.基于童话,无尽衍生。

选择了童话教材,不等于读到什么就画什么,关键是看孩子怎么想象、联想,然后把自己的想象内容根据创作需要进行删减提炼,以便更好地构图和突出创作主题。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讨论如何删减画面内容,如何构图,如何改编童话,创作新的画面;然后我们再根据画面开始创作新的童话,往复循环,把儿童画课堂设计得像童话一样充满趣味、悬念,让孩子们为我们的美术课着迷……

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是从寻求儿童画和原始艺术相似入手,还是从选择童话题材对儿童画教学切入,我觉得,美术教师在进行儿童画教学的时候,不忘教育的初心,先保持自己的童心和赤子之心,方能保住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也只有充满稚气无邪的童真十足的儿童画,才算是有价值的儿童画,我们的美术教育,也才算是有价值的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原始人儿童画童话
如何鉴赏儿童画
疯狂原始人
儿童画作品展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秀逗原始人
第四章 原始人的发明
秀逗原始人②整队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
儿童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