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五采区公园规划探讨

2018-11-29王丽琼

绿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采区植被边坡

王丽琼,陆 俊,马 勇

( 1.昆明市森林资源管理总站 ,云南 昆明 650223; 2. 昆明铁路局昆明通信段,云南 昆明 650211)

1 引言

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城市环境,优化人们居住的环境,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更注重的生活环境是否优良,空气是否良好,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首先想到的是能到一个良好的园林环境中去放松、去解压、去开心、去快乐,所以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势在必行,为了遏制水土流失、减少浸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必须大力整治乱开采的现象。

基于此,本文对五采区现场类型进行逐一认真的调查,为昆明市植被恢复规划制定一整套的工作计划。

2 昆明市滇池流域五采区的调查设计

2.1 调查目的与任务

调查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查明滇池流域采石、采砂、采矿、取土及砖瓦窑采区的基本情况,林木生长现状,森林资源的毁坏情况,以及与森林的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对损毁的林地面积与分布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了对滇池流域五采区森林的植被恢复,与森林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的规划设计内容和规模大小提几点建议。

2.2 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查、规划设计范围确定为滇池流域的五采区,重点是滇池流域保护区范围内所涉及采石、采砂、采矿、取土及砖瓦窑采区。

调查范围以矿山矿界实际实施的范围和矿山矿界其周边受影响的区域,采矿许可证登记划定的范围,以及矿石开采时引起周围地界的破坏和损毁的范围进行实地踏查。

2.3 调查内容

对五采区所在县( 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的概况,植被覆盖的概况 ,以及开采区对森林植被的影响,森林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模式及成本的核算 (包括森林植被的技术经济指标)。

2.4 调查五采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如下:

通过对五采区的实地摸底调查,初步摸清了五采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确定区五采区本底调查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现地调查为主,以卫星遥感判读为辅的原则,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和数据汇总、认真细致的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质按时按量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2.5 调查的技术要求

五采区种类的调查:外业调查矿种。

五采区地类的划分:原则上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 2003 )的二级地类划分。

对五采区实行遥感图像处理与判读按照《遥感图像处理与判读规范》(林资调字 [1999]49号)的有关标准执行。

2.6 调查结果

滇池流域五采区共涉及4个区、2个县以及2个国有林场,共计2542.3218 hm2。

其中采石场763.3600 hm2,采沙场95.1088 hm2,砖瓦场369.8843 hm2,取土场99.3464 hm2,采矿场1214. 6223 hm2,详见表1。

2. 7 五采区的特点

近年来,城市建设不断的增加,建筑市场对各种砂石料、土方等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滇池流域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

3 五采区森林植被恢复及规划设计分析

3.1 五采区森林植被恢复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森林植被的恢复,对滇池流域面山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昆明周边干果基地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从而提高了昆明市森林城市的覆盖率。

3.2 森林植被恢复和规划设计依据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7] 59号); 《昆明市委第21次(扩大)会议做出取缔城市面山采石场、砖场的决定》; 《昆明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7年第53期); 《云南省林业重点防护林工程实施方案》; 《云南省防护林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防护林工程作业设计方法》; 《云南省封山(砂)育林作业设计操作细则》; 《全国造林技术规程》; 《云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云南省园林工程消耗量定额》。

3.3 植被恢复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都市人居环境居住为背景,把昆明城郊及滇池面山珍贵的土地资源作为建设城市森林、改变城市景观的核心舞台,加快城市林业建设步伐。以五采区土地资源调查成果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以及详实的森林植被恢复的规划设计,根据各个五采区不同的破坏程度,以及是否适合本地区地质、地貌及温度生长的苗木,进行规划和设计。

3.4 五采区森林植被的设计依据

要让山林四季常青,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能让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树种的生长遵循自然规律,本着采用综合的科学技术,并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为考虑五采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总结出一整套综合治理的方案,五采区植被恢复大概应遵循以下要求。

以五采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设计方案,并考虑五采区的环境条件来制定植被恢复的方向,本着以治理五采区的岩石裸露为目的来设计。 遵循以速生的乡土生长优先考虑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原则,并能长期收到高效益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速生树种为原则,以生物多样性并能很好地防治森林病虫害生长的原则。

3.5 植被恢复植物种类选择

五采区植被恢复区域一般,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壤干旱、瘠薄,立地条件级差。通过对五采区实行客土回填等方法,能在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结合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优先、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原则以及当地造林经验进行造林树种的筛选 。

选择苗木本着生长迅速、造林成活率较高、树种种源较丰富、抵抗森林病虫害性能好、有利于林分生长期的稳定,能经受得住极端气温作为造林树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群众的接受程度,选择的参考植物种有: 乔木树种:黄槐、旱冬瓜、麻栎、云南松、华山松等; 灌木树种:合欢、银杏、车桑子、马桑、苦刺,铺地柏、红叶石楠、女贞等; 藤本植物:长春藤、地石榴、三角梅等; 草本植物:金鸡菊、白兰叶、香根草等; 竹类有:金竹、慈竹等。

3.6 苗木种植树种群落结构的配置

各个树种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生长都有其一定的基本要求和适应程度,各树种在生物群落中都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植物群落的结构也较为复杂,植物群落的外貌是受植物群落长期生长和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外部特征。森林群落一般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几个基本结构层次。

通过对五采区植被恢复树种的选择和种植结构层次布局的研究,探求出适合植物生存的比较合理的植被恢复设计方案,并注重为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的进度,并能有效提高城市环境及周边园林环境的绿化生态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五采区内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以及尽快恢复五采区植被恢复,是本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本着以乔木、灌木、草本并适合五采区生长树种的原则,从而以采用木本植物(乔木、灌木、草本相适应以及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并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为主要依据使其适应环境条件。

4 植被恢复方法设计

五采区植被恢复方法,往往与采区坡度及五采区坡面结构有直接联系,因此,对边坡状况应有一个详尽分析。五采区植被恢复工程的设计中,岩石裸露的边坡一般为倾角较大的陡峻边坡,不具备植物生长生存条件或者是生长生存条件较差,按照边坡防护绿化的相关规定和对岩石边坡设计的相关要求, 对岩石边坡设计进行分类如下。

在五采区按岩石结构的不同与边坡的倾向度不同的关系,进行设计规划,大致可以分为稳定型、欠稳定型、危险型3种类型进行设计 。

按五采区地理环境坡面地下水的活动情况,可以将地理环境为边坡地类的设计分为干燥型、潮湿型、滴水型以及涌泉型四大类型 。

并本着五采区边坡所处山坡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植被恢复设计和规划划分为坡脚边坡型的、坡中断边坡型的以及坡顶边坡型的三大类。

从五采区破面裂隙发育不同的情况,可以把边坡类型分为完整边坡型的,比较完整边坡型的,完全破裂边坡型的以及不完全破碎边坡型的三大类型。

按照坡面岩石的耐水性,把岩石边坡分为水稳性边坡型的、水软性边坡型的以及水溶性边坡型的三大类型。

以岩石边坡的高度把岩石边坡分为较高边坡型、较低边坡型两种类型,划分边坡高低的标准为10 m。

并按照边坡的朝向把边坡分为向阳边坡型(朝南),阴阳边坡型(朝东或朝西),完全背阴边坡型(朝北)3种类型。

按五采区边坡坡度不同类型,把五采区边坡坡度划分为:坡度小于30°的边坡为缓坡,坡度大于30°~45°的边坡为斜坡,坡度大于45°边坡为陡坡。

综合上述划分的边坡类型,主要是针对局部边坡坡面而言的,在五采区植被恢复工程规划设计的实际中,同一片五采区往往同时具备好几种边坡类型。要按照五采区边坡的不同类型,分为立面(作业面)陡坡作业设计,废土废料场(采区)斜坡作业设计以及平面(采空区)缓坡作业设计来进行五采区的植被恢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五采区植被恢复真正做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

4.1 五采区边坡立面(作业面)陡坡植被恢复的方法

由于在五采区的作业过程中,都是采用简单的爆破开挖过程,这对人的安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危险的岩石面积较小,就可以对其采用非爆破法进行清除,或者结合石壁复垦的具体方式要求,来采用具体的实际方案。

4.1.1 五采区植被种植采用挂网喷草法

让岩石形成一层稳定的结构层 ,在此基础上进行草籽喷播。可以采用专用的设备,将草子、肥料、粘合剂等等混合物喷散即可。

4.1.2 板槽法

在巢内回填大量的种苗种植土壤,并在巢内种植各类灌木及藤本植物,可以达到很好的绿化效果。

4.1.3 五采区植被恢复采用燕窝巢法

相对于坡度较缓、陡坡石壁结构较稳定的岩石石质边坡,可根据陡坡石壁的实际具体情况,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完全利用原有的陡坡石壁面的凸凹形状。

4.1.4 五采区植被恢复可采用阶梯法

种植种苗的槽穴或者根据国家恢复绿化的要求,修建人行栈道,在人行栈道道路的两侧修建种苗种植的巢穴,在巢穴内栽种乔木、灌木。并能向上攀援或者是能下垂的植物,争取达到较好的复绿效果。

4.1.5 五采区植被恢复可以采用纤维绿化法

纤维绿化法主要是,可以经受住暴雨的袭击,缺点是不耐干旱,建设成本比较高。采用框格客土法,可以种植种苗绿化植物。以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4.1.6 五采区种植种苗可以采用混凝土法

它的主要作用是,集中了陡坡岩的综合环保招标恢复技术。陡坡岩石植被混凝土,并本着混凝土,种植草种并取得好的效果而形成的。

4.2 五采区废土废料场(采区)斜坡植被恢复的方法

五采区废土废料场(采区)斜坡植被恢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4.2.1 五采区植被恢复采用机械整地的常规绿化方法

首先通过人工和机械整地的方法,整平对废土废料场。并按照废土、废料场不同的条件确定不同的客土绿化方法。客土绿化方法,可以分为客土植株带绿化法、纤维绿化法、框格客土绿化法。并根据所用种苗的不同,还可以分为草本植株植物绿化法、藤本植株植物绿化方法、草本浇灌混合绿化方法、草本植株以及草本花卉混合绿化方法。也可选用植被恢复参考模式实施绿化。

4.2.2 客土植生物带绿化法

对废土废料场进行整平,人工制作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带状物,其剖面结构一般为防护网+防水纤维层+(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保水剂)+无纺布(从上而下)。施工时先清理边坡,再按一定间距铺设植生带,用铁丝等将其固定在边坡上,最后喷射一定厚度含肥料的泥土。覆盖无纺布或薄膜,植物种子长出覆盖坡面后除去。

4.3 平面 (采空区〉 植被恢复方法

绿化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在平面上固定植物生存条件,即客土,为植物提供水、肥,且能经受风吹雨打。

4.3.1 常规绿化方法

采空区一般坡度不大,比较平缓,关键是如何创造定植生条件,即客土为植物提供水、肥,且能经受风吹雨打。按固定植生条件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客土植生带绿化法、纤维绿化法、框格客土绿化法。按所用植物不同,可分为草本植物绿化、藤本植物绿化、草灌混合绿化、草卉混合绿化,或选用植被恢复参考模式实施绿化。

4.3.2 客土绿化法

制作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带状物,其剖面结构一般为防护网+防水纤维层+(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保水剂)十无纺布。施工时先清理边坡,再按一定间距铺设植生带,用铁丝等将其固定在边坡上,最后喷射一定厚度含肥料的泥土。覆盖无纺布或薄膜,植物种子长出覆盖坡面后除去。(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4.4 植被恢复方法分析

在石壁上按一定的距离依等高线构筑基质平台,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拦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拦板,形成了一个有效种植物种基质平台。填放种植土壤,并注入专利保水剂、特殊营养液,选用保水性极好和抗逆性强的香根草作为先锋作物,利用其发达的纵深网状根系形成地上地下的牢固生物绿篱间合理配置一批具有 一定观赏价值和耐干旱、耐贫瘠抗逆性极强的乔木、灌木树种、藤本植物、地表覆盖则采用香根草、芒草。落叶植物,豆科植物固定营养,从而形成一个自然循环,永久牢固的乔、灌、藤、草物种多样的立体生态体系。

在使用材料上选择钢筋混凝土材料,植筋采用高度防锈处理、施工槽板严格按照等高线排列,形成一阵体,可以防止台风和雨水的冲刷。在生物措施方面,通过多物种搭配有落叶植物、豆科植物,轮换供给养分,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循环、 实现永久牢固的乔灌藤草植补物种多样化的立体生态体系。因此,采用以上五采区植被恢复的方法,对五采区植被恢复的绿化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山体还可以保持四季常青,生态环境也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环境。

5 五采区种植种苗的主要措施

5.1 五采区种植苗木的措施有

对不稳定岩石的处理方法:对于不稳定的岩石,可以采用排危险石头的方法,尽量把不稳定的石头排除掉。如果采用排除危险石头都不能解决的石头,必须对原有的不稳定石头进行固定,避免石头掉落,对人员及其道路路面造成危害,加固石头的方法,通常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植筋法进行处理。

采石场靠山顶部分风化岩石层不稳定,边坡采用开凿阶梯式,槽坑选用保水剂性极好和抗逆性极强种植。利用其发达的纵深网状根系牢固生物绿篱稳定陡坡的边坡,最后种植的苗木应选择较为耐贫癖且抗逆性极强树种。

也可以采用等高平行开凿阶梯式的方法,把植株种植在槽杭内即可。在实施方案中,该山体应设置收洪排水沟、以防洪水冲刷并且在山顶上种植多排等高密植本。其作用利用香根纵深网状根系牢固生物绿篱,减低水流量速度。 使暴雨冲刷速度变缓,不断拦截植枝烂叶。架设喷灌设施,提供植被复垦前期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

5.2 生物措施

在基质平台上,要采用高效生长好的农家种植土(内含配制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和土壤改良保水剂),严禁使用黄泥。

较为平坦的地面或者比较平缓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适合本地速生的树种:核桃、冬樱花、银杏、旱冬瓜等树种。

5.3 管理措施

该施工方案的风险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施工存在一定危险性,高空作业,作业点环境恶劣,有施工伤亡的危险因素;二是施工作业点分散加大了管理难度, 影响达标要求。为此,规避风险的采取措施如下:集中本单位的人力、物力,做好前期筹备工作,争取提早有序进场,在全面落实质量监控管理的基础上,贯彻“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这样才能比较好的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

猜你喜欢

采区植被边坡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及主扇改造技术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复杂条件下的采区系统优化实践
常村煤矿花垴回风井主要通风机投运方案论证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追踪盗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