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对策探讨

2018-11-29宋守旺

绿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三角洲水资源

宋守旺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 山东 东营257500)

1 引言

本文研究的黄河三角洲是国务院确认的黄河三角洲区范围,包括了山东省东营市内5个县区以及滨州附近的一些部分。研究范围以近代现代的黄河三角洲作为主题,还有一些黄河三角洲的洼地以及一部分黄河冲积平原和山前冲积平原。

2 黄河三角洲生态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状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仅从现阶段黄河三角洲陆域、海域以及环境整体质量来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进行分析。

2.1 陆域

黄河三角洲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新生代和中生代的断块盆地,第四纪的厚度约400 m,并随着向东蔓延而逐渐变薄。地势整体南高北低并从山前平原转向冲积平原,然后从三角洲下部平原向水下三角洲过渡。在这一地貌上,主要包括了潮土和盐土两种主要成分,潮土的分布范围从内陆向海域眼神到大约海拔3~4 m,分布相当广泛且属于农业土壤。近海部分多为盐土,土壤种类之间会有土种过渡。该地域的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浅且有着3.5∶1的蒸降比,土壤有着比较严重的次生盐渍化情况。自然植物主要是草甸,在2000年时林木的覆盖率是12%。

2.2 海域

渤海湾和澎洲湾周围的水深度一般是在15 m以内,黄河的入海口终年低温,而且盐含量较低,冬季的时候会有3个月的结冰期。沿岸的潮汐潮差一般比较大,在神仙沟周围潮汐潮差高达0.22~1 m之间,朝西变会逐渐增加到1.1~1.78 m之间。浅海当中具有比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因而有着渤海湾和莱州湾共两个浅海的渔场,渔业非常的发达,海洋产品丰富多样。

2.3 环境质量

黄河三角洲总体的环境质量较好,2000年全市的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59.18亿m3,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7万t,固体废物46.92万t,综合利用率约在49%左右。东营市内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日均含量大约在0.038 mg/m3左右,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的二级标准,黄河的径流以及下游的一系列水库当中水质较好,能够达到国家地面水的三级水质左右。与此同时河口附近的土地沙化十分严重,这就大大的加重了生产的开发以及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难度,从而进一步实现对管理和治理成本降低的作用。传统农业在产业当中依然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有着比较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同时粗放的农业开发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的同时使土地盐渍化,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开发-荒废-再开发的恶性循环,这就让土地的肥力在一次次循环当中逐渐丧失,最后难以种植作物。与此同时农业建设的经费经常不足,投入过低,灌溉排放的河道也是年久失修而导致淡水资源的供需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些问题都加大了农业生态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会对黄河三角洲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的销售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3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虽说我国对于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也是不断提高,对其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黄河三角洲附近生态环境从整体上来说相对较好,但是依然会有着黄河水量少以及土壤的盐碱化程度高等问题,所以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当中,很难大面积种植根系比较发达能深入土壤的乔木。因而三角洲的环境是十分脆弱的,且自我恢复能力较弱,对于污染的承载能力极差。同时黄河水作为黄河三角洲当中主要的淡水资源,自从1972年断流之后就逐渐减少。近些年来黄河三角洲区域水流虽然经过调度已经做到了不断流,但是黄河的水量依然难以恢复以往的水平。黄河三角洲原生湿地的演化过程比较短,因而也没有比较稳定的立地条件,一旦遭遇过度的开发或者破坏,就会出现严重的生态系统衰退问题。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原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一些其他自然影响而面临衰退的威胁,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所以应当立刻开始行动保护其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区域有许多大型的工业石化基地,这些工业石化基地在给周围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作用,工业石化基地的环保问题始终难以突破,而周围地区的经济对于石油企业又有着比较高的依附程度,这就导致化工行业在地区经济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化工行业发展过程的前半部分没有注意到环境问题,就导致现在其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后期发展对于环境的保护没有做到位,也会导致结构污染难以消除。现在地方工业规模一直难以发展起来,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加工深度等都比较低,没有足够长的产业链条,而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刚刚起步而没有明显的辐射效应。海洋生态当中因为浅海的勘探开发装置没有跟上,同时上流污染源的流入都会导致海域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会给渤海湾的渔场经济带来十分严重的考验。

4 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策略

面对现阶段我国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状况,保护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要实现对其的保护,应当建立起对应的环境监测体系,优化利用资源并保护资源。

4.1 建立针对性的环境监测系统和环境评价系统

现在人们对于黄河三角洲附近的生态环境的检测以及评价系统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所以可以联合海洋河务以及东营市政府三方面来共同建立一套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机构,对黄河的生态环境进行定点的观测,同时观察不同时期的卫星要管图像来使用先进手段对生态学进行研究,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同时进行实地调查来对三角洲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时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建立起来河口地区的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模型,进而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具体情况进行推测和调查评价。

4.2 优化对于水资源的利用

现在河口地区的水资源已经开始紧缺,所以应当结合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资源利用。在这一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当推广节水改造的模式,然后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来建立地下水开发调度工程,在枯水期充分的利用地下水的同时,丰水期回补地下水,确保能够可循环利用。然后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进行重点处理,兴建污水处理厂和一些厂区附带的污水处理工程,处理之后的污水可以进行特定的生产和生活使用。最后应当积极开发新的水资源如雨水和海水淡化等,充分利用起来水资源。

4.3 对湿地进行人工补水

现在因为河口堤防等因素导致靠黄河进行自然补水很难成为现实,所以三角洲建立了一些专门用于补水引水的装置,依靠黄河口进行直接补水的淡水已经高达8万hm2。现在黄河水资源的形式和目前人们能够应用的湿地人工补水能力决定了现在我们必须以黄河水为核心,进行科学的调度和重点的恢复,来确保淡水湿地能够有着充分的水资源来进行生态循环。长期的话,应当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来恢复黄河水资源,以求能够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水资源水平。

4.4 提高生态效益

黄河三角洲因为其自己的特定优势,需要使用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发展,因而需要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对于农业的调整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存的草场畜牧以及水产业等一系列河边产业的所占比重,与此同时可以考虑开发生态观光等的农业。种植业则可以选择建立粮食到加工到饲料的三元种植体系,调整工业结构并节省原材料,节约能源的同时进行清洁生产,改造现有产业技术并发展高新产业,避免重复建设,逐渐的建立起来先进产业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体系,确保产业整体能够进行跳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可以发展物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低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占比,通过对三角洲的生态效益进行提升从而进一步减小附近周围区域对工业化石基地经济上的依赖性,进一步通过对三角洲经济结构进行改进,实现三角洲生态环境的保护。

5 结语

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十分脆弱,而且有着土地盐碱化和水量减少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首先应当建立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同时优化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并完善投资的机制,强化对于自然保护区域的建设和维护,发展生态经济。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三角洲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析如何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
科罗拉多河三角洲
壮丽的地球“血管”
“三角洲”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