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巴平野生茶树现状及其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2018-11-29罗跃新诸葛天秋郭春雨吴雨婷周如鹍李朝昌黄阳荣

广西农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树种质茶叶

罗跃新 诸葛天秋 郭春雨 吴雨婷 周如鹍 李朝昌 黄阳荣

(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4;2.广西亚热带名优水果实验示范场,广西桂平 537204)

茶树起源于中国,茶树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云贵高原的古茶树更是得到行业内一致认同。通常,我们将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称为野生古茶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先后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发现了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古茶树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栽培发源地的“活化石”,也是未来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具有独特珍贵的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我国茶产业必须加以重视保存和提升研究价值的原始茶树种质资源,是种质创新和利用的基础,其当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项目、生态、文化和产业提升价值。[1]

1 国内保护开发利用野生茶的现状

1.1 我国野生茶保护现状

中国的野生大茶树自古有之。唐·陆羽(728-804)《茶经》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至数十尺……”。北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1064):“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北宋·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建茶皆乔木”。可见,中国在1200多年前就有大茶树记载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先后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发现了野生大茶树,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为世人所瞩目,它是生物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体现。[1]并在杭州建立了茶树种质资源总圃和云南建立了分圃,各省市也先后建立了各地的种质资源圃。云南建立了南糯山、千家寨等13个原生境野生茶树 、古茶树资源重点保护区或保护点保存。[2]

1.2 国内对野生茶的利用

王平盛在《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中提出了野生大茶树的利用价值有茶树原产地、茶树演化和分类、种质创新和利用[1]。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在栽培过程中,和其他农作物一样,或多或少会使用农药来提升茶叶的管理水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先后制定了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限量(MRL)标准,起实限量标准允许农残限量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安全起来越重视,茶叶在这方面上要求更高,人们从开始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的追求,向原生态有机茶发展,野生原生态古茶树就成了茶客热捧的最高追求了。基于人们滥开发,过度采摘利用的现状下,为了茶业生态和谐和业界科研所需,各级政府及研究单位提出了对古茶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20世纪30年代,云南开始对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征集,至2005年基本摸清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情况[2]。在种质创新上云南茶科所和中茶所走在了前面,共同开展茶组种间的杂交育种研究,取得了在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与福鼎大白茶(C.sinensis)间进行了种间杂交试验成功。

2 巴平野生大茶树资源状况

2.1 生长环境状况

巴平地属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位于广西西部,与云南毗邻。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滇、桂、黔毗邻地区为起源的中心,[3,4]桂西山区正处在这个起源中心之内。[4]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夏长冬短,气候湿润,日照多,热量充足,降雨量适中,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树资源非常丰富。

2.2 基本情况

研究1991-1993年国家种质资源队茶树专业组对广西14个县市茶树种质资源进行考察,收集了94份种质资源,其中就有有巴平大茶树,产地百色,海拔 1189m,乔木直立,树高 15.8m,叶片 15.1×15.1cm,叶形长椭圆形,花冠直径3.4×3.1cm,花瓣7-9,柱头4-5裂,子房茸毛多。古茶树按其生态类型分为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根据张宏达关于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系统进行评价,巴平大茶树属野生型,依其形态特征初步分类为厚轴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5]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初定为厚轴茶还是有待鉴定和考证的。巴平茶是广西野生大茶树的代表,是国家二级保护珍贵茶树,列入全国大茶树之列。[6]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集保存广西野生和地方的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有250份茶树种质资源。[7]作者经查询所内茶树资源,未发现保存有百色巴平古茶树资源。

2015年以来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对巴平野生茶进行了重新调查,调查点为巴平村上灯草屯和龙兰山,两个调查点生态环境好,巴平村上灯草村古树茶区位于东经 106°15′0165″~106°15′3513″、北纬23°40′0104″~ 23°40′2012″、海拔 940m ~ 1267m之间,生长环境为原始次生林。巴平村龙兰山古树茶区位于东经 106°14′38″~ 东经 106°14′39″、北纬23°40′5″~ 北纬 23°40′6″、海拔 1306m ~ 1327m 之间,生长环境为原始森林。与茶树混生的有松、杉、桑、油桐、野香蕉、八角、橛类等南亚热带树种,环境湿润,云雾多。巴平野生茶树属于一个群落,巴平上灯草屯大茶树有100多株,树型为乔木型,树姿大多数为直立的,极少部分为开张型,树高在3.5~20m不等,基部干径在13~185cm之间,最低分枝高在35~135cm之间。巴平龙兰山大茶树200株左右,树型为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在18~30m之间,基部干径在130~180m之间,最低分枝高在43~215m之间。两个点的野生茶树形态特征基本情况是:乔木,直立生长,树高3.5-30m不等,树幅(m)2.8×2.8至8×10,基部干径50-185cm不等,最低分枝高0.4-2.15不等,叶型为椭圆形和长椭圆叶长16.59 cm,叶宽6.28 cm,叶面积79.9-125.5 cm2,叶脉8-12对,叶色绿至深绿,叶基楔形,叶尖渐尖和急尖,叶身平,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平或微波,叶齿浅锯齿或锯齿形,萼片4-5片绿无茸毛,花冠直径1.4-5.2cm,花瓣8-12片质地中色泽白,花柱3-6裂位中,雌雄蕊等高不匀,子房有茸毛,果实形状球形、三角形、梅花形、不规则形,种子形状球形、锥形、半球形、不规则形。从花果形态特征看,这一些茶树是否和90世纪80年代调查的结果属于厚轴茶,还有待进行验证。

2.3 巴平野生茶树的利用开发情况

笔者曾参与这几年对巴平野生古茶树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和当地村民有较多的交流,了解到部分交通较方便的巴平野生大茶树已经由该山林所属村屯承包给广西某茶叶公司,每年会发动村民上山采摘野生大茶树成熟或嫩叶,制作六堡茶,作为该企业主打品牌产品,销价500克约1500元。而较偏僻的野生大茶树,得益于交通不便,现今尚未被开发,原始状态保存较好。

众所周知古茶树一般生长在人烟稀少,路途难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深山野林中,茶树长得高大,采摘比较困难。古茶树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商家为了利益,村民为了采摘茶叶下来换钱,就会想方设法,最直接就是把技条砍断后进行采摘茶叶,笔者在现场看到有几株围径在120米左[rx1]右的古茶树倒在地上已经枯死,着实让人伤心。

3 巴平野生茶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3.1 巴平野生茶树的保护

3.1.1 建立保护制度,成立组织 广西巴平野生茶树是中国野生茶树代表之一,数量多而且较集中。建议由当地政府主导实施,建立巴平野生古茶树保护机制并报上一级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具体措施,划定古茶树保护区和生态带,同时废除不利于古茶树保护开发利用的乡规民约;建立保护站或由当地林业站或茶叶归属部门进行管护。

3.1.2 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野生茶树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品种基因库,它重要的价值往往被忽视,如云南上世纪80年代曾有企业为了在展览会上显示当地的茶树之大,就将一棵树干直径60cm的栽培型古茶树砍倒,锯成所谓的“大茶树树干横断面标本”进行展示。[8]砍伐野生茶树、毁灭性采摘野生茶树的事件常有发生。在快速发展的今天,野生大茶树将会起来越少,因此,加强野生茶树价值的保护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杜绝此类现象在巴平野生茶树群上重演。

3.1.3 保护好野生茶树自然生态环境 虽然巴平野生古茶树大部分远离村庄,但随着农业生产发展,有部分已进入耕作区和牧放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但目前整体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只是有部分古茶树已经承包给茶企,今后开发利用会加大,所以必须加强养护管理,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3.1.4 筹集资金,加强对野生茶树群的养护 野生古茶树养护是一项技术性、长期性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没有被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应加以重视,出台落实一定的专项资金或政策,争取获得社会、企业支持,用于对巴平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管理、病虫害观测和防治。

3.2 巴平野生茶树的利用

3.2.1 科学研究利用 广西的桂西北是茶的发源地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左志明,陈亮[5,6]对巴平野生古茶树开展调查报道和作了一些研究后,笔者查询了广西野生茶树和广西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等相关研究的论文等报道,均没有发现有巴平野生树茶的研究。巴平野生茶树是广西野生大茶树的代表,[6]保留着的完好的野生茶树基因,是中国和世界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种质资源,也是各国生物产业研究和发展中难以寻求的珍贵物质和文化遗产,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研发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建议进一步对其进行多方面研究,推进广西野生茶叶科研上新平台。

3.2.2 协调做好巴平野生茶的开发利用 野生古茶树资源是茶树育种物质基础,是新品种选育原始材料,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最终端是直面消费,野生古茶树原料是纯天然,无污染,是很多茶客消费追求的目标。茶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华古茶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对开展茶文化旅游有重要的价值,而巴平野生古茶树林是一块待保护开发且利用率低的珍稀的野生型原生古茶树群落,在今后的保护开发及利用过程如何保护好古茶树群落原生态环境,如何与其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巴平古茶树甚至是广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各界人士尤其是茶业同仁重视。

猜你喜欢

茶树种质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香喷喷的茶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
茶树湾